江都:改革赋能 权力下放“接得住、用得好”

前不久,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执法人员陈勇查处了两起案件,分别关于安全生产和营业执照变更。按照执法权限,这两起案件分别应由应急管理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陈勇有权执法,源于2012年小纪镇成为全省“强镇扩权”改革试点镇,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成立综合执法局,建设全能型执法队伍。

“坚持权责对等、强权扩能,赋予乡镇行政审批权和行政执法权。”江都区委书记张彤介绍,近年来,江都区以乡镇治理体制改革为抓手,按照“接得住、管得好”的原则,加快推进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整合,推动赋权到位、设置精简、人员下沉,让权力向基层集中、政策向基层倾斜、力量向基层加强,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江都样本”。

“看得到、管得到”,看一个试点镇的执法扩权实践

江都:改革赋能 权力下放“接得住、用得好”

在基层治理中,普遍存在“看得到、管不到”的尴尬。由于执法权限分散在不同部门,案件发生后,非主管部门执法人员即便看到,也无权执法。

如何让基层执法人员“看得到、管得到”?小纪镇成立综合执法局,化解了这个难题。

陈勇是小纪镇综合执法局二中队队长,该中队有8名一线执法人员,主要职能是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执法,但遇到行政审批、劳动保障、违章搭建等方面案件,也同样可行使执法权。“我们会先固定证据,与其它中队商议沟通,确保执法有依据。”陈勇介绍。

陈勇“全能型”执法,是小纪镇综合执法局建设“一专多能”综合执法队伍的一个生动细节。

据了解,小纪镇综合执法局现有31名执法人员,共有上级下放的877项执法权力,涉及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公用事业、市场监管等多个上级部门的职能。

877项执法权力,如何才能“接得住、用得好”?

“每名执法人员要熟悉多个上级部门业务,提升法律知识水平是最大挑战。”小纪镇综合执法局局长梁小进介绍,“我们通过‘走进去、引进来’学习培训,邀请上级部门来现场指导,不断提升执法能力,累计查处7000多起违法行为,实现综合执法零投诉。”

开发区与乡镇审批窗口整合,看一家审批局的效能改革探索

江都:改革赋能 权力下放“接得住、用得好”

非疫情期间拍摄

在推动行政审批权下放方面,江都区也有很多创新探索。

江都经济开发区是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单位,江都经济开发区行政审批局于2017年9月22日挂牌成立。江都区政府共赋予江都经济开发区69项行政权力,包括企业注册登记、环保、安监等审批事项。

“以前,企业注册登记要去江都区,现在在江都经济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全流程注册登记仅需1.5个工作日就能完成。”江都经济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局长王辉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江都经济开发区和大桥镇是“区镇合一”管理,江都经济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和大桥镇为民服务中心合署办公,窗口优化整合,人员交叉任职,承担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办理、公共资源交易、农村产权交易等职能,集中办理各类行政审批及便民服务类事项129项。

这种机构设置和人员管理模式,与我市最近下发的《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方案》中“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类事项原则上集中进驻乡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不谋而合。王辉介绍,截至去年,江都经济开发区行政审批局累计办理审批和服务事项45837件,通过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已基本实现“区(开发区,下同)内事,区内结。”

为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该局正在酝酿改造提升服务大厅,增设24小时自助设备。“企业办理税票,可随时在机器上自助操作。”王辉介绍,“我们正在与多个部门协调,争取更多便民审批事项能延时自助办理。”

“接得住、用得好”,看江都区如何推动权力平稳下放

围绕落实《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方案》,江都区还在计划实施更多动作。

江都区委编办副主任张亚林介绍,根据省赋权目录清单,江都区可以赋予乡镇46项行政审批权和323项行政执法权。江都区将以“有需要、接得住、用得好”为原则,科学、精准配置乡镇行政审批权和行政执法权,并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督”的原则进行事中事后监管。

“乡镇一般设置‘一办八局’,人员统筹使用,不再设职能科室,全员实行AB岗制度,改变以往由于岗位不同导致的忙闲不均。”张亚林介绍,“按照计划,4月底基本完成所有乡镇改革各项重点工作。”

如何帮助乡镇“接得住、用得好”这些赋权?

江都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田源介绍,该局对镇、村为民服务中心有业务指导职能。为配合行政审批权下放,该局正在酝酿建设一个信息化远程支撑平台,通过视频系统与镇、村为民服务中心进行联动和协作,实时线上交流和指导。

“基层工作同志把握不准的事项,我们可在线上帮助把关。”田源解释。(通讯员 江萱 李荣 李文亚记 者 嵇尚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