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平山的李趕坡

□楊繼平

曾多年在河北平山工作,自然知道縣裡的——中國五百強企業敬業集團。但因職業與企業隔行隔山,打交道甚少。與集團董事長李趕坡更是陌生,只有幾次在集團下屬的野生原度假村組織培訓時,遠遠望到過他——身穿敬業灰色工裝、身材略微顯胖。對敬業這個龐大鋼鐵帝國的瞭解,則多止於閒人嘴裡的傳奇段子。直到有一天,陪上級機關檢查企業黨建時,才走進了敬業集團總部。

總部位於平山縣南甸鎮的十里鋼城。西靠巍巍太行,山裡是革命聖地西柏坡;南鄰滔滔滹沱,一路東行入海;東行不遠,即是一馬平川的冀中平原;近接河北省會,遠連京津魯豫,地處上風上水,佔盡了天時地利。

一腳踏進總部大門,一尊漢白玉人物雕塑遙遙映入眼簾,加底座足有常人身高。我想,這是誰呢?

邊走邊問接待人員,這才知道原來這尊塑像竟是敬業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張永海,他於2005年突然病逝後,是李趕坡董事長特意請人塑立的。當時,還在集團內部印發了《永遠的大海——張永海傳》,以寄託大家對張永海副總無盡的思念。

我不禁感慨萬千。遍翻中外歷史,但凡成功人士,莫不為自己樹碑立傳,眼前一個民營企業,為一名異姓副職塑像,在這世上似乎不多見。

人們知道“常務”並不好當,特別是民企的二號當家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外人眼裡無限風光,實則容身狹縫、處事艱難。張永海這個“二把手”在故去後備極哀榮,這不由引發了我的好奇之心。

工作人員主動介紹說,張永海生於1950年,是平山耿白雁人,小名黑球。他出身貧寒,小學畢業後,在村務農,還曾幹過獸醫,與時任公社書記的李趕坡有過交集。上世紀八十年代李趕坡辭職下海,便邀他攜手創業。後來,倆人成為知心好友和事業上的合作伙伴。

張永海人實誠,一輩子不喝酒不打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沒白天沒黑夜地忙工作,從沒歇過一個星期天。一個月理一次髮他都嫌麻煩,說耽誤營生!在敬業發展壯大的每個關鍵時期,都有他的勤奮與堅守。他常常十天半月不回家,雖然家近在咫尺。2005年2月21日,他去世前還在同包鋼設計院的來人忙著考察新上馬的中板廠廠址。他這個人直性子,工作上凡遇不妥,不管什麼場合,都敢與李董事長直言,好多次弄得“領導”都下不來臺。

聽著工作人員的述說,我真切感受到敬業真是個有感情的企業,李董事長真是個性情中人。沒有正職的如山寬厚,哪有副職的口無所忌。正是因為領導之間這樣的關係,大家才上下一條心,擰成了一股繩,也才有了敬業今天的輝煌。

張永海的去世,令李趕坡悲痛萬分,他毅然拿出一百萬元為他料理後事,厚恤親屬。在敬業集團黨建中心,我還看到了他親筆寫給張永海的詩——《最深切的懷念》。有一年清明節,李趕坡再次來到了張永海的墓地,特大企業管理的難題,競爭發展的萬般壓力,都壓在他的心頭,他深深感到,要是永海在該有多好啊,很多事都可以和他說說,但現在卻是陰陽相隔,永遠不可能了!戒菸多年的他,陪著永海又抽了一支菸,併為他留下了詩句:常常會無語,是因為少了曾徹夜長談的你;也常常會沉默,因為你清瘦的身影,不經意就刺痛我的回憶……

敬業集團是一家以鋼鐵冶煉為主,兼營鋼材深加工、增材製造、粉末冶金3D打印、國際貿易、旅遊、酒店、房地產開發的跨行業集團公司,現有員工兩萬多人。現代企業最難管理的是人,更何況敬業集團除少數高級技術骨幹外,絕大多數員工為當地山區的農民,管理難度更大。但李趕坡董事長識才愛才用才敬才,他把一切有志者引為同志,把一切有識者奉為老師,在集團內部聚集起一批批理想信念和價值觀相同的內生型子弟兵,像大山一樣支撐著敬業奮發前行!市場就像大海,難免波濤洶湧。每遇危機,敬業人寧可糶糧賣豬,借遍親朋好友,也要全力為企業籌款分憂。2008年下半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動盪,面對危機,敬業員工曾主動提出三個月不領工資,並自動籌款5500萬元為集團解困。敬業初創時第一批招的40名員工,除張永海副總不幸離世,沒有人離開。大家感覺和李董事長一個團隊 ,幹活有勁兒,心裡踏實。

李趕坡是土生土長的平山人,自小艱辛備嘗。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他畢業於正定師範,教過書,從過政,當過公社書記、區委書記,後來辭職下海辦企業,幾十年風雨兼程,從來沒有離開過家鄉的土地,始終和鄉親們員工們根系相連、真誠相處。他可能沒有時間學習多少高超的資本和人才經營藝術,也可能沒有研究過什麼現代企業文化,但他始終做到了與人與企業真誠相處,總是把榮譽和利益讓於他人,把汗水和委屈留給自己。他的低調代表著他的人性,他的經驗暗合著中國的優秀文化,也貼近著家鄉無數老百姓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

檢查結束時,我們最後參觀了敬業集團展覽館。此館2007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記錄著敬業集團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全過程。破舊的二八自行車、煮罐頭的大鋁鍋、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鋼鐵有限公司贈送的馬頭琴、鋼材深加工產品、公益慈善的票據……一件件實物、一幅幅圖片、一串串數字,見證著敬業的發展壯大和家國情懷。參觀到最後一個展室,只見榮譽牆架上空空如也,既沒有企業的獎牌獎盃,也沒有李董事長參加清華經管學院的EMBA“楷模獎”章,什麼證書、獎章、錦旗,統統都沒有。工作人員說:董事長不讓放,都收走了。

聽到看到這裡,我陷入了沉思。這就是平山的李趕坡,這就是一個能讓大家引起萬千思緒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