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基建”呼之欲出,會不會刺激房價?融資端調控不能鬆

大家好,我是勇談。疫情後全國絕大多數地區已經開始把“復工復產”恢復經濟發展作為重中之重,為了減弱疫情(包括國際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

不少省份公佈了未來基建規劃,初步估計一個50萬億的“新基建”投資即將拉動。一看到投資增加大家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2008年的40萬億經濟刺激,那麼此次50多萬億的投資拉動會再次刺激國內房價再次大漲嗎?應該不會,畢竟“房住不炒”的定調沒有改變。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此次公佈的各省份(直轄區、自治區)的投資計劃更多的是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而不是2008年的“鐵公基”和樓市

  • 各省份公佈的投資計劃更多的是過去制定計劃的加速推進,2020年真實的投資額只有7.5萬億左右,而且多數項目都是以“新基建”為主
2020年“新基建”呼之欲出,會不會刺激房價?融資端調控不能松

已經公佈的各個省份投資計劃總額接近50萬億

認真觀察國內各個省份公佈的投資計劃後會發現,其實2020年的投資計劃更多的是2018年制定的投資計劃的持續推進。圖上所示是已經公佈的25個省份未來的投資計劃圖,可以看到總計接近50萬億,但是真正2020年實際投資的金額不過7.6萬億左右。而且根據公開的數據顯示,多數省份把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中之重。

  • 2008年的投資主要是以房地產為主來拉動就業和經濟,2020年更多的是投資在產業轉型和未來,更何況2008年後我國房地產投資額所佔所有固定投資額比重越來越小
2020年“新基建”呼之欲出,會不會刺激房價?融資端調控不能松

最近10年我國固定總資產投資額和房地產固定投資額走勢圖

圖上所示是最近10年,我國固定總資產投資額和房地產固定投資額走勢圖,可以明顯看到房地產投資額增長有限,佔我國固定總投資的比重越來越小。說明了一個基本事實“國家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有意降低了房地產的投資比重”,包括地方在內也在“被迫”降低對於房地產業的投資。

房地產行業始終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只要不是大量的資金湧入房價大漲的概率就不大

  • 根據數據來看從2018年開始國家有意引導投資向計算機、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等行業轉移,這些行業的投資增速已經明顯高於房地產行業
2020年“新基建”呼之欲出,會不會刺激房價?融資端調控不能松

近2年來房地產行業與計算機、通信、信息技術、軟件、科學 研究和技術服務等行業的投資增速走勢圖

圖上所示是抽取的近2年來房地產行業與計算機、通信、信息技術、軟件、科學 研究和技術服務等行業的投資增速走勢圖,可以明顯看到從2018年開始這些行業的增速就開始明顯高於房地產行業,尤其是從2019年開始這些行業的增速更是加快了很多。其實這就是我們一直在說的“新基建”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標準的新基建。無疑這方面的投資的加大會減少社會資本流入房地產行業的金額。

國內房價被刺激上漲的概率依然存在,融資端調控仍然不能放鬆

  • 國內房價已經很高是事實,雖然經歷了3年的調控,但房價持續高速增長的勢頭沒有減弱
2020年“新基建”呼之欲出,會不會刺激房價?融資端調控不能松

2009-2018年我國商品房和住宅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走勢圖

圖上所示是2009-2018年我國商品房和住宅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走勢圖,可以明顯看到除去2013-2014年房價走勢相對平穩外,其餘年份房價都保持了較高增速(10%左右)的上漲。根據國家統計及公佈的2019年數據,我國商品房銷售均價漲幅在6.5%左右。大家可以做個這樣的判斷“房價同比上漲超過GDP增速就屬於過快”。

  • 我國房價經不起半點“刺激”,85萬億的總資產背後牽扯的利益太多,刺激後大漲的概率依然存在

雖然說經濟學家馬光遠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房地產調控放鬆後報復上漲的概率也不大”,但個人覺得這有點輕視房地產的能量。過去僅僅是房地產業和其涉及到的50多個相關行業希望房價上漲,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成為購房者,他們也在開始積極維護自身的“既得利益”。

關注房產新聞的朋友應該知道,從2018年開始萬科降價銷售房產被業主“維權”後答應補差價,後來但凡房企開始降價促銷銷售都必須接受“補差價”的事實。從道理來說,房價上漲或者下跌都是屬於市場行為。但是越來越多的人“上船”後,就開始維護自身“既得利益”,相信未來這部分群體也會成為被房企和相關行業製造社會輿論的工具。

綜上,整體感覺此次“新基建”對於樓市的刺激不大,關鍵就怕出現了地方藉此機會放鬆調控的情況出現,尤其是藉機放鬆了融資端調控,一旦真的放鬆了房價或許就會出現“刺激性上漲”。各位覺得呢?原創不易未經允許不得隨意轉載,喜歡房產問題的朋友可以訂購勇談的專欄,更多優質內容繼續貢獻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