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教師擅自出國,被通報一事持續發酵,因有博士學歷課程要完成

近日,國內5名教師擅自出國被通報一事持續發酵。

一個原因是,這幾名教師出國是因為有博士學歷課程學業要完成,如不按韓國大學的規定到學校報到,參加論文答辯,將影響順利畢業,校方的說明已經講清了來龍去脈,這幾名“違規”教師也是有自己的苦衷的。

其實,還有另一個問題是,近年來高校紛紛要求教師要有海外學校博士學歷,把有海外博士學歷的教師比例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的指標之一。招聘新教師,特別看重海外博士身份,而原有的教師,沒有海外留學經歷,沒有博士學位的,則想辦法“提升學歷”。


5名教師擅自出國,被通報一事持續發酵,因有博士學歷課程要完成


與韓國的大學合作,簽約培養博士,成為部分高校解決這一問題的做法,而韓國大學也由此被質疑為“中國博士加工廠”。

說到底,這還是人才評價唯學歷論,在建設教師隊伍時,不是重視提升教師的教育能力、學術能力,而做提升學歷的形象工程、表面文章。

教師也不得不按學校要求,提升學歷,而這樣的學歷提升,究竟對提高辦學質量有什麼作用? 大學這樣規定,明擺告訴大家,中國大學培養出來的人是不可信。

去看看清華,本碩博一直是清華的博士,無法留校任教,因為沒有留學經歷。對自己培養的學生都不認可,你說有多奇葩,出去一趟才能算“提升”?這規定……


5名教師擅自出國,被通報一事持續發酵,因有博士學歷課程要完成


​哈佛本碩博畢業的也不能留在哈佛直接當老師,美國TOP30的大學都是這樣,定向性的,說出來未必有多少人持反對意見,就怕很多不一定是,教韓語的老師,要求有韓國留學經歷,教日語的老師要求有日本留學經歷。

因為成本低,如果一家工廠對外銷售的產品量不多,要那麼好的機器幹嘛,如果做多少就能賣出去多少,別說機器不是最先進的,老闆天天研究更先進的。

只有走出去,才知道我們的落後。就拿機械設計和製造專業來看,中國的許多工廠竟然還用幾十年前的技術和設備。


5名教師擅自出國,被通報一事持續發酵,因有博士學歷課程要完成


工人要趁年輕提升自己,學會一技之長,將來低端勞動力肯定越來越不需要了,不管是誰,都要努力提升自己,都機械化了效率是高了,工人失業怎麼辦?

​可以承認非全日制的學歷,但不能用來升官發財,對全日制太不公平了。清華北大培養的學生沒有留學背景的話,只能去次一點的大學任教,這說明了清華北大不承認自己是雙一流大學。

其實也不能怪大學生出去不回來,這就是根源,自己家的大學學歷都不認可,你說年紀輕輕,在到花花世界一轉悠,心就收不回來了,果然可以理解了,他們心疼錢,早定好的行程,如果取消會損失很多,不捨得,又逢疫情兩國可控且互相未斷航。


5名教師擅自出國,被通報一事持續發酵,因有博士學歷課程要完成


一是高校教師的標準制度有問題,唯學歷唯論文,就是不重視學生的真正的培養,導致學生畢業後工作能力差不好找工作,丟了西瓜卻撿芝麻。

二就是相關人員的不負責,遇時推卸責任,不敢擔當,怕丟烏紗帽,這就是教育頂層設計者該思考的問題,現在這種高校、學科發展、教師發展等評價體系和人才價值觀是否真的高效助推當今中國的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要。

這怎麼還把提升學歷當成壞事了,難道說不提升就是對的?有系統且高效的學習和提升方式不用,憑空去談業務能力、教育能力和學術能力?你的哪些能力是不依賴學校得來的?要重教學水平和能力。


5名教師擅自出國,被通報一事持續發酵,因有博士學歷課程要完成


不要過分強調教師的學歷,過份了資源也化為流水,目前各學校及工礦企業各級政府都有這種不切實際的做法存在,改革創新與時俱進不要變了味,草根當教授。

還有一種現象 現在韓國、泰國,有些大學還在中國招中文上課的博士,這些人只需寒暑假去學習一下,就可以拿到文憑了,這其實就是中國國內的一切中介人士與泰國韓國部分高校合起來搞錢的一種手段,中國應該嚴厲嚴查這種現象。

對此,你想說點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