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央視《消費主張》手機篇

全面解析央視《消費主張》手機篇

2018年1月2日,央視節目《消費主張》播出2017年消費報告—手機篇,對國內的手機市場進行了全面的曝光,並對一些新科技進行了全面的權威分析和科學解讀。筆者將對節目的的一些觀點進行新的補充。

一、宏觀數據篇

根據工信部中國通信工業協會發布的報告:2017年1-11月中國手機總產量超出21億部,其中國內市場銷量接近4.5億部,作為全球最大的手機生產國,中國手機企業的研發和創新不斷引領者全球手機消費的新潮流和新體驗。

全面解析央視《消費主張》手機篇

全面解析央視《消費主張》手機篇

中國手機工業協會發布的2017年手機消費報告:

1.在全球智能手機的產量中,中國品牌產量佔比48.50%;

2.作為全球的手機制造基地,中國手機產量約佔全球的八成。(蘋果的代工企業有富士康、綠點、錢大、可勝,三星的中國工廠主要在天津和惠州)

全面解析央視《消費主張》手機篇

全面解析央視《消費主張》手機篇

2017年,在中國市場手機銷量中,佔據前四名的華為、OPPO、VIVO、小米均為國內品牌;在銷量增速榜單中小米、華為、OPPO也均為國內品牌。

筆者注:對於此榜單中出現樂視,著實讓人感到意外。不提其陷入風波,2017年,樂視僅發佈過樂Pro3雙攝AI版,在賽諾、GFK、迪信通等各大統計榜單,均沒有樂視的影子,出現在這個地方是應該是酷派、百利豐或者360等手機品牌。

對於手機銷量增速榜單中,前九的品牌,均為中國品牌,因為夏普、諾基亞已經被中資收購,HTC品牌創始於太晚,但已經被賣給谷歌,屬於美國品牌。

全面解析央視《消費主張》手機篇

全面解析央視《消費主張》手機篇

2017年,2000元-3000元的中高端機型獲得了29.3%的關注度,對比2015年關注度提升10個百分點;3000元以上高端機則成為用戶關注度最為集中的區域達到35.30%,對於2015年關注度提升8.5個百分點。更多的人願意花大價錢去買國產高品質手機。

全面解析央視《消費主張》手機篇

筆者注:雖然消費的不斷升級,人們對價位段手機的關注度提升來源於多方面的:①消費升級帶來的人們的需求的提升,提高消費層級是消費升級的主要表現之一;②市場的逐漸成熟,廠商不斷提高品牌溢價,通過提高利潤來應對市場上的激烈競爭;③元器件如手機內潤等成本上升,再加上手機的設計複雜所導致的製造成本上升,這也使得手機的製造成本不斷攀升。

全面解析央視《消費主張》手機篇

二、技術創新篇

2017年,也是國內手機創新技術爆發的一年,很多新技術都在這一年誕生。很多新技術在改變著行業的同時,也在改變著消費者對智能手機的理解,改變著消費者的生活習慣。

1. 全面屏

從2017年3月,共有包括蘋果、三星、華為、小米等在內國內外二十多個品牌共發佈全面屏手機多達50餘款。

全面解析央視《消費主張》手機篇

2016年10月25日,小米發佈小米MIX手機,首次提出了全面的概念,這也成為未來手機發展的重要方向,很多手機廠商也跟進推出了自己的全面屏產品。

全面解析央視《消費主張》手機篇

在全球手機行業,中國企業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屏的概念,並首次製作全面屏手機,比三星的S8早五個月,比蘋果的iPhoneX早一年。

筆者注:目前業內對全面屏的設計流派大致分為四種:①以小米MIX、小米MIX2為代表的無額頭窄下巴的設計;②以三星S8為代表的全視曲面屏設計;③以夏普AQUOS S2為代表的異形全面屏(屏幕中央挖孔)設計;④以及以蘋果iPhone X為代表的劉海屏設計。

2.拍照功能

作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國,中國手機企業一直把創新作為生存和發展的突破口,就是為了滿足中國消費者對手機越來越高的品質要求。在眾多需求中,拍照是消費者非常看重的,也是眾多手機企業著力打造的,

  1. 全球第一款前置雙攝像頭手機:vivo X9/X9 Plus【值得質疑】;

  2. 全球第一款後置雙攝像頭手機:榮耀6X;

  3. 全球一款徠卡雙攝像頭手機:華為P9;

2017年,中國企業手機拍照技術新突破,首次推出智選雙攝手機:OPPO R11S,兩個攝像頭都是主攝,功能都非常強大,可以獨立的去完成手機成像,區別的就是一個夜晚成像強,一個白天成像強。

如今,更清晰已經不是消費者對手機拍照的追求,人們希望手機能夠拍的更年輕、更漂亮、更時尚。於是很多企業把人工智能應用在手機的拍照領域,使手機能夠更加智能的去分析人的面容,拍出更加滿意的圖片。

筆者補充一些內容:

  1. 2000年,日本夏普推出j-sh04,內置11萬像素CCD攝像頭,是世界上第一臺能拍照的手機;

  2. 2011年2月14日,LG發佈旗艦機LG P925,正面搭載一塊4.3英寸的電容觸摸屏,支持多點觸摸,是第一臺支持雙攝像頭的手機;

  3. 全球首款前置雙攝手機——2015年9月3日,聯想發佈手機Vibe S1。

  4. 2016年6月,聯想在美國發布PHAB2 Pro,正面一個攝像頭、背面三個攝像頭,成為全球首款四攝像頭智能手機;2017年5月,金立發佈S10,宣傳口號是首款全球四攝,這個值得細細研究。

    3. 手機續航

全面解析央視《消費主張》手機篇

數據顯示,30歲以下的年輕用戶群體,對手機的外觀、拍照更關注,而30歲以上的人群對手機的續航等性能更為關注。而中國的手機企業對手機的續航也極為關注。

2015年6月,金立提出超級續航概念並推出全球第一款超級續航手機—金立M5,8.5mm的機身內置電池6020mAh,不但續航優秀,甚至支持“反向充電”功能,即變身充電寶,給同時兩部其他電子設備充電。

2017年,金立推出全面屏手機M7 Plus,在超級續航的基礎上,搭載了5000 mAh大容量電池,同時加入無線快速充電功能,成為國產手機第一款搭載無線充電功能的全面屏手機。

筆者認為,對比有線充電,無線充電的優點:

  1. 方便。無線充電即放即充的體驗非常方便,是有線充電不能比的;

  2. 安全。採用電磁感應來充電,會比直接連接數據線充電更安全,基本不會出現充電爆炸的情況;

  3. 智能。無線充電可以充滿自動斷電,圖拉斯、綠聯都可以;

  4. 實用。無線充電可以邊聽歌邊充電,使用有線充是不行的。

但是無線充電也有一些缺點,電量在充電版和手機線圈之間會有損耗,整體充電實用率在80-8之間,比有線充電的98%損失更大一些。

4.量子通信技術

2017年是我國量子技術在通信領域突飛猛進的一年,量子技術在通信領域的各個方面都有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2017年9月29日,國際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正式開通;結合“京滬幹線”與“墨子號”的天地鏈路,我國科學家成功實現了洲際量子保密通信。量子技術在信息安全領域開闢了新路子,實現了新突破。

量子保密通信,將量子密鑰分發與經典保密通信技術相結合,是一種理論上無條件安全的全新通信方式,能夠防止任何的竊聽行為的發生,幾乎100%的保證的通信的絕對安全。

2017年,量子加密技術應用到了手機領域。9月25日,中國航天工程研究院和安徽問天量子科技公司聯合發佈了我國首臺量子加密手機,這款手機擁有加密通信、絕密通話、加密文件存儲/傳輸等功能,能夠保證數據在傳輸過程中全稱量子加密。

2018年,量子加密技術將會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通信、網絡等信息消費領域,進一步解決消費者對信息安全的擔憂。

5.柔性屏技術

柔性屏是隨著顯示技術的發展,特別是OLED技術的發展得以實現的創新突破,顛覆了原有剛性顯示屏的產品形態,使顯示屏可以彎曲、摺疊設置捲曲,在移動終端產品及可穿戴智能產品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2017年10月26日,中國首條、世界第二條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在中國成都投入量產,打破了國外企業在這一領域的壟斷,讓可摺疊手機距離人們不再遙遠。

柔性屏技術的出現更加擴大了人們對手機形態的想象空間,其優點是低功耗、可彎曲、更輕薄。

2018年除了柔性屏以外,人工智能、屏下指紋、虹膜識別、臉部識別等新技術也會在手機領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三、法規篇

2017年12月21日,中國通信工業協會(CCIA)發起的“中國手機及配件品控自律聯盟”在北京正式成立,同時針對藍牙耳機、移動電源、藍牙音響、智能手環等標準不完善的品類進行標準補充和整合,對於手機殼、手機膜等品類也將起草相關的行業標準。

中國是世界上的手機生產國,也是世界上的手機配件生產大國,全球近90%的手機配件生產來自中國。拒不完全統計,國內從事手機配件生產的企業多大數千家,產品良莠不齊。如經常被消費者投訴的充移動電源,以廣東省質監局最近的抽查結果為例,不合格產品發現率高達36.3%以上,其中容量虛標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實際測試出的容量值只有標稱的60%左右。而更嚴重的問題曾在央視3.15節目做過試驗演示,阻燃要求不合格的充電寶一旦遇到過熱起火就容易燃燒爆炸。

全面解析央視《消費主張》手機篇

手機整機及配件市場消費引導的缺失,主要原因之一是各項行業標準的頒佈時間較早且不夠完善。在中國整體經濟結構調整進入質量建設的關鍵節點,我們有責任整合資源,支持優質企業,保障消費者權益,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中國通信工業協會會長-王秉科表示,品控自律聯盟的總體目標就是通過聯盟內的自律機制淨化市場的劣質產品,有效降低企業產品投訴率,讓消費者能在良好市場環境中購買到放心的產品。

四、結束語篇

2017年,手機保有量前五的品牌是華為、OPPO、VIVO、蘋果、小米;2017年全面屏成為各大品牌旗艦機的主流;無線充電、前後雙攝等技術成為手機行業的新亮點;2017年售後服務首次超過手機質量,成為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原因,投訴問題還集中在手機充電故障、黑屏、假冒翻新等;

2018年,無線充電、人臉識別、柔性屏等新技術有望在手機消費領域全面爆發;量子加密技術也將讓消費者的手機更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