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法分享:學習英語有何難

我的心法分享:學習英語有何難

國慶假期和幾個老朋友一起吃飯,酒酣耳熱之際,有人開始感慨歲月撫今追昔,“唉,年初立的flag又要打臉了。”旁邊的人問,“啥flag?”

“本來今年想好好搞搞英語,課程和書都買了,只上了幾次,app下了好幾個,也就地鐵上偶爾看看。下班太累,真不想再動腦。”另外兩個人表示高度同意。

“你這算啥?”另一個朋友苦笑道,“我報了年底MBA考試,可是忙到飛起,抽不出時間複習,看來要推到明年了。”“還有兩個半月,抓點緊,說不定能行呢,對你這學霸來說還能難到哪兒去。”我調侃他,不過他是學霸這可一點沒錯。

他說,“數學邏輯倒還好,我也是發愁英語,扔了好多年了,現在忘得只剩26個字母,我兒子初一的英語看著都費勁。”

這麼聊著,話題又轉到我身上了,“你給傳授傳授經驗啊,英語那麼好,到底咋學的?”幾個人的熱切目光都望過來。

“唉,我說過不只一遍兩遍了吧,你們有一個聽得沒有?”我這的確是實話。每次聚會吃飯,時不時就聊到這裡。對他們幾個,我一向開誠佈公,沒有什麼藏著掖著,以前不知道說了多少遍了,更何況,我的方法並不難,可以說方便易行。

關於怎麼學好英語這件事,儼然成了一些人的“老大難”了。不時有人來問我,同事、朋友、親戚,甚至他們的孩子。我發現大家的很多困惑都是一樣的。我輔導過幾個成人學生,他們的職業、年齡、目標各異,但也有一些共同的問題。下面是我總結出來的七個常見困擾或迷惑:

第一個,我很想學,但是太忙了,根本擠不出時間,怎麼辦?

第二個,我一看到英語文章就頭暈、犯困,剛開始還能撐著,但過一會兒就不行了,有解決辦法?

第三個,我想學,但不知道從何下手,各種參考書、手機app、網站太多了,看起來都不錯,到底該怎麼選?

第四個,我就想知道有沒啥速成的、快速見效的,好比三個月練出馬甲線、人魚線。

第五個,學英語就一定要背單詞、記語法嗎?太乏味無聊了。

第六個,我的工作中接觸不到外國人,我該怎麼提高口語水平?

第七個,在線翻譯技術越來越強,以後手機裡下載個app很方便啊,我還需要學英語嗎?

雖然我不是教授、專業老師,也自認為不是學霸,不過在學習英語這件事上,這些年積累了不少獨到“心法”,我的成績也拿得出手,加上時常有朋友請教,我想,不如作一個系統、完整的總結,一來對上述問題做個全面、細緻地回答,二來把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心得,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人。如果我所說的對你有一點點幫助,我會非常高興。

我先說說自己的學習經歷,這其中也包含了我的學習方法。從中學時起,英語在我的各門功課裡是亮點之一,不是說有什麼天賦,只是願意在這上面下功夫。印象最深的是,高中時上英語課,前一天講完課文,第二天提問背誦,很多同學尚且不能通順地讀下來,我卻能流暢地背誦全文。老師看著我的讚許笑容和同學們的驚詫目光,讓年少的我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他們不知道,前一天晚上我是怎麼用功的。

上大學後,我很早就通過了四六級考試,在英語課上能和老師自由對答,在系裡、學院算是小有名氣。那時我每天清晨六點多起床,去跑操、簽到後,就拿著英語課本到教學樓外面的小樹林、草地上朗讀英語課文。晨光從樹枝間灑下來,草葉上還帶著露珠,空氣清新沁人心脾。我大聲誦讀,有時會引來林間的小鳥唱和。在享受生機盎然的自然之美之際,體會簡潔曉暢的文字之美,這常常是我一天之中最開心的時刻,也是四年裡的難忘記憶。

工作幾年以後,公司實施全面的管理變革,請來一些美國諮詢顧問。我被指派為項目組的會務翻譯,幫助他們進行溝通交流。在工作之餘,我會主動和老外們聊天,他們開朗隨和,不管什麼話題,都很樂意和我聊。在一位顧問的鼓勵下,我選擇到歐洲留學。

那段時間裡,我投入大量時間閱讀資料、組織小組討論、準備PPT、在課堂上發表presentation。我堅持以往的習慣,經常主動找老師交流。這段經歷對我的英語水平提高非常大。回國以後,儘管不常用到英語,但有那幾年打下的紮實基礎,英語已經成了我的一種“底色”,像是“硬盤”的一部分,可以隨時調用進入內存。

當時我是到法國留學,學校要求具備一定的法語水平。我在出國前一年的十月份開始學習法語,一直到當年五月。每週三次課,白天正常上班,下班後趕到上課地點,晚上九點左右結束。在半年多的時間裡,我學完了《法語》全部四冊教材,順利通過了法語TEF考試。在此期間,我還用了大概四個月同步備考雅思,取得了8分的成績。


接下來,讓我們回到主題,具體講講究竟怎麼學英語,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我圍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展開,這是學習任何一門語言的四項必備要素,也是雅思、託福等英語考試的核心內容。後一部分,我會集中回答前面提到的七個問題。

第一,聽力

聽力讓很多人為之頭痛,最大的困擾是跟不上,覺得對方說得太多、太快,可歸結為“速度”問題。語言中的速度問題不同於物理學概念,它是“相對”而言,事實上,可能不是對方太快,而是我們的反應速度太慢導致的。跟不上的原因何在?我認為主要是有三個,一是詞彙量不夠、詞彙不熟,二是語音這個基礎關沒過,三是對英語的表達方式不適應。

我們先來看詞彙問題。

詞彙量不夠,導致雙方交流中出現無法理解的生詞,這顯然會影響溝通效果。到底多少單詞量合格呢?有研究發現,在日常會話中,最常用的大概有3000個,就是說,如果你的單詞量達到這個水平,理論上就可以從容應付基本交流了。當然,僅有“量”只是第一步,還要有“質”的保證,這3000個單詞都要熟練掌握,不能只是見了面認識,應該達到會讀、會拼、會聽,相關詞組以及動詞的現在分詞、過去式、過去分詞都要熟練掌握,這樣才能達到一聽到發音就立即想到是哪個詞。接著的問題是,有沒有必要單獨購買關於單詞、語法方面的書或者課程?這個因人而異,視每個人的學習習慣和方式而定,找到適合自己的才最重要。我在下面回答問題三時,推薦了我的方法,供你參考。

其次來看語音問題。語言是綜合性的系統工程,我們以往的學習,偏重於詞彙拼寫(字面上的識別),而對發音即“語音上的識別”不夠重視,這是國人聽力口語相對弱、不敢開口的主要原因。一般來說,如果沒有過重的地方口音,經過較短時間的強化練習,就能掌握比較標準的發音(英音、美音皆可),這樣在聽老外講話時,對方的發音和你記憶庫裡的儲存一致,你才能快速“調取”相關詞彙,從而完成語音識別,加上上一點說到的詞彙量問題,才能順利過渡到語義識別。否則,如果你的發音不標準,同一個單詞在你這兒和別人那裡有差別,必然會阻礙你的聽力理解。除非對方寫下來,你恍然大悟,嗨,早說嘛,原來是這個詞,我知道的!對方肯定會一臉懵逼:我說了啊,一直說的就是這個!

攻克了語音和單詞兩個關卡,接下來的是聽力中最有挑戰的一關。英語的表達方式及句法,與漢語有很大不同,最典型的例子是主謂語在先、狀語後置(包括時間狀語、地點狀語、條件狀語等),這是令很多初學者極不適應的地方,總覺得怎麼句子這麼長啊!我們往往會按照習慣關注前半句,認為後面的不重要,或者抓不住全句的重點,想眉毛鬍子一把抓,卻什麼也沒抓住,一句話說完,只記住了幾個零星單詞,不知道全句要是表達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要克服畏懼心理,不要一上來就害怕,擔心自己聽不完整、聽不懂,其次,不要把注意力集中於某個詞幾個詞上面,而是要跟著節奏、關注整個“句子流”,就像你站在高處,看到的是一條由遠及近、又由近及遠的河流,你看到了它的流向、流經你面前的整個過程,而不是隻見到了幾朵浪花或漩渦。這一點是需要大量練習才能具備的能力,就是有些人說的所謂“語感”,這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只要經常練習,都會有的,當然程度有所不同,視你所下的功夫而異。

上面是聽力的三項基本構成要素,分別攻克每一項,聽力定會大幅提升。那麼,有沒有更簡便易行的、“一勺燴”似的方法?有,就是聽力跟讀,把單純地練習聽,變為全方位地綜合性練習。具體是這樣的:第一遍聽,按照正常方式,盲聽練習材料,不論次數,直到完全聽懂或者只有個別地方是難點,攻不下來,第二遍聽,對照文字材料聽,重點放在前面沒攻下來的難點上,仔細體會哪裡出了問題,為什麼沒有聽明白,第三遍聽,跟讀聽力材料,儘量模仿它的的語音、語調,特別是節奏、速度,模仿語音語調實際上是口語練習,在這裡一起解決,而模仿語速則是提高聽力的“制勝法寶”。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當你反覆跟讀幾次,從勉強跟上到流暢誦讀、一直到比原音更快時,你會突然有種撥雲見日、雲開霧散、俯瞰天地眾山小、再也沒有什麼能夠阻擋的感覺。就像兩方對壘,此前對方每次出招,你只能看到一束光刷地從眼前閃過,現在則像是慢鏡頭,他的每一次出拳、揮臂,你都盡在眼中,瞭如指掌,如此則焉能不勝?你會得意地笑出來吧。

作為這一部分的結束,我給大家一個小建議,特別是對於喜歡在家裡、車裡播放背景音樂的朋友,可以把音樂換成英語廣播節目做背景聲,當然要在不影響他人和行車安全的情況下。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英國電臺或者美國的,不影響做其他事情,有一搭沒一搭的聽上兩耳朵。聽廣播(有人稱作“燻耳朵”),是個慢功夫,對培養你的語感、對語速的掌控,會起到潛移默化的好處。

有些人在初學英語時,常聽慢速VOA之類的節目。我個人不是很贊同。如果是為了熟悉和矯正美式英語的發音,這是可以的,但到了正常練習聽力的階段,就無此必要了,應以正常語速的材料來聽。提高聽力的方法,不是從慢速開始慢慢提高,而是從內容簡單的會話開始,慢慢增加內容複雜度,但語速始終保持正常。大人跟小孩子講話,從不會像《瘋狂動物城》裡的“閃電”那樣慢慢吞吞,而只是選擇簡單易懂的字詞交流,就是這個道理。據我所知,市面上除了慢速VOA之外,沒有其它的慢速聽力了,凡是正規的聽力練習課程、材料,都是正常語速播放,是不是很能說明問題?

第二,口語

如果說聽力讓不少人頭痛的話,口語可能是很多人的夢魘了。其實,並不是我們的口頭表達能力不好,問題的源頭主要有兩個,一是缺少相應的環境和條件,二是缺乏有效的方法,三是害怕出錯,不敢張口,尤以第三點最為常見,多少人在它面前倒下不起。

我以前有一個領導,70後,搞技術出身,後來做商務管理,需要經常和老外打交道。據我的觀察,他的單詞量不會超過1000,也從不用什麼語法、時態,就是把需要的單詞像搭積木似的摞到一起——而且是按漢語的表達習慣,不管語序排列,這樣就完事——一股腦丟給老外。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他的話裡只有一般現在時(即動詞原形,沒有任何變位),偶爾閃現現在進行時和現在完成時,更別說其他的時態語態的變化,過去時杳無蹤跡。他的發音也不不標準,有明顯的地方口音。但就是這麼“糙”的英語,他講起來毫無懼色,像講自己母語一樣毫無顧忌。不過,那些老外倒是毫不介意,他們都能聽明白。

所以,各位,口語沒你想的那麼難,先張開口,慢慢矯正錯誤——不矯正也沒關係啊,就像我這位前領導,只要對方能理解就行,這不就是表達的目的嗎?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觀念是,“錯誤”是很可怕、很丟人的事,這種觀念深入人心、成為了潛意識,我們首先想到的不是要多練多說,而是錯了怎麼辦,會被老師批評被別人笑話。這種從小形成的認知偏差,嚴重影響了我們的信心和表達的慾望。

就像我現在學游泳,起初也是下了很多次決心,總是覺得不好意思,這麼大人了還不會游泳,怕到了泳池被人笑話。但實際上,沒人一個人看我,不論大人小孩兒,都是各遊各的各玩各的,我才意識到,自己想太多了!一個大男人跟著教練練器械沒人笑話,為什麼學游泳會被嘲笑呢?壓根兒沒有的事,純粹是自作多情,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練習口語也是這個道理,只要敢張開嘴、能張開嘴,你就成功了一半。再者說,對方給你當免費的陪練,讓他笑一笑又有何妨呢。

對於口語水平要求不高的朋友,看到這裡就可以了,剩下的交給你自己,放心大膽的去說就是了。對於已經具備了基本水平、想要進一步提高卻苦無門路的朋友,特別是對於要參加考試或者出國的朋友,上面這種方式是絕對行不通的。

下面我給你分享一個超越“堆積單詞積木”的練習方法,正好也回答前面提及的兩個問題,缺乏環境和方法,怎麼解決呢?跟自己練。任意找一個話題,自己做口頭文章,就像發表演講一樣。注意,不要在心裡自言自語,一定要張口說出來,想象對面有人在聽你說,要讓他聽見、聽清楚。我稱其為“虛擬練習法”,一來矯正發音,二來練習口頭表達、組織思維和語言的能力,三來練習膽量。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對著鏡子練習,還能糾正自己的儀態,綜合鍛鍊演說水平,當然效果就更好。

我在準備雅思口語考試時,就是用的這個方法。當時白天要上班,晚上學法語,沒時間找人陪練,就自己跟自己說,效果很不錯。現在有手機就更方便了,大家在練習時,可以錄音或視頻,然後回放,馬上就能發現有哪些不足。過幾天后,就同一個題目再練習一次,前後對比一下,哪裡有進步了,哪裡還需強化,一目瞭然。

前面講到的“聽力跟讀”,也是提高口語表達水平的方法。在練習聽力結束後,模仿原音朗讀、大聲讀出來。如果嘗試不看聽力的文字資料,憑自己的記憶念出來,效果更好。注意自己的語音、語調,跟原音的區別在哪裡,或者也錄下來作比對。這樣一來,一石二鳥,既練習了聽力,也練習了口語。

提高口語的另一獨家秘籍,是我們從小就經常使用的,背課文。不要小瞧它,雖然看起來有點笨,費工夫,但是效果絕對是無與倫比、非常強悍。且不說中學時背課文對我的幫助,在備考雅思時,我把新概念英語第五冊作為刷題之外的輔助材料,每篇文章從精讀到背誦,考試前背完了整本書的2/3。其結果就是我的口語越來越順暢、速度越來越快,因為腦子裡直接跳出來的就是英語,完全不需經過中文到英文的轉換。口試的考官笑著對我說,很好,可以再慢些。沒辦法,控制不住地往外冒啊!

所以,我強烈安利各位背課文,好處多多,幫助你記單詞、記語法、練聽力、練口語,如果再結合口頭作文,可謂兩大殺器,如此堅持練習一段時間,你的進步會讓自己都覺得驚訝。

關於背課文的方法(也就是記憶的方法),怎麼樣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裡把文章背下來,如果你有興趣,我們可以找機會專門來聊聊。

第三,閱讀

相對而言,閱讀是國人的傳統強項,以前的教學方式最突出這個方面,老師往往先是講解生詞,然後念課文、分段講解,重點是句法、語法,然後做課後練習。如果詞彙沒有很大問題的話,這部分的困難不像上面兩項那麼大。工作當中看郵件、讀英文材料或書籍,藉助字典和翻譯軟件,一般都能理解文章大意。所以,我想主要說說如何提高閱讀效率、閱讀質量,也就是如何提高閱讀水平的問題。我也給你兩個“秘籍”,一個是抓整體,另一個是抓細節。

不論閱讀什麼類型的文章,迅速掌握文章主旨和大意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怎麼做呢?簡單來說,就是“抓大放小”。第一步,看首段和末段。作者一般會開宗明義,在文首簡要闡明自己的觀點、態度、想要描述或表達的事件內容,在末段會做一個總結,強調或深化自己的觀點。所以,閱讀時先抓住這兩個要害部位。第二步,中間部分,看每一段的首句,較長的段落,末句也要捎帶關注。如果文章較短,一般靠第一步就能抓住文章大意,對於篇幅較長、段落較多的文章,作者會在中間部分進行充分大量的論證、描述,提供詳實的分析,這就是我們在第二步所要做的工作,抓住每段的首句,掌握文章的整個邏輯推進的鏈條,形成對全文大意的進一步理解。第三步,找關鍵詞,包括具有轉折、遞進、條件意味的連詞和副詞,像but, however, meanwhile, moreover, given that等等,這些詞是連接上下文的密鑰,通常會引出作者真實意圖,務必要留意。做到了這三步,就能基本領會文章大意,其它內容可以暫時略去。

接下來,要抓細節。文章中提及的時間、地點、數量、人物等等,是作者用來支撐觀點之用,是對闡述性內容的補充。所以,如果需要了解這些細節性內容,或者有比較充分的餘裕,可作有針對性地閱讀。閱讀理解考試的題型,基本可以按照這兩種方式劃分,一類是測試對文章大意的理解,還有一類就是測試是否抓住其中的關鍵性細節。在對全文做快速掃描領會大意時,可以留意這些細節性內容,時間地點等等,有利於提高做題速度。單純的細節測試都不難,有難度的是問你這個細節的含義是什麼之類,需要結合上下文的語境來分析,本質上還是看你對文章整體的理解程度。

以上講的可以稱之為“被動式閱讀”,即完全把自己交給作者,跟著他的思路和行筆前進。與其對應的是“主動式閱讀”,我們不再是跟隨嚮導的旅遊者,而是探險者或偵探,看到文章題目後,迅速組織一下思路,按照自己的經驗,猜測作者可能會怎麼組織文章(即把自己當成作者),有哪些可能性,然後通過讀首段、末段,印證並調整自己的猜測,這樣一步步的接近真相。主動式閱讀的好處是,這樣積極的參與,一來有助於極大調動注意力,不會走神,二來能更快速地把握文章脈絡和邏輯走向。

此外,在平時工作中,我們有時會接觸到外文資料、分析報告,篇幅長,字數多。我的個人習慣是,先看目錄,以求瞭解大意和邏輯架構,找出文章核心部分;接下來快速瀏覽全文,重點看每部分的小標題(未出現的目錄中)和圖表,圖表是一種直觀清晰的表達方式,而且信息量很大,能幫助你迅速瞭解到上下文的文字內容。這是一種由粗到細的閱讀方式,從樹根、到樹幹、到樹枝、最後到樹葉,根據當時的具體需要,決定進行到哪一步,千萬不可一拿到文章就從頭到尾逐字逐句地讀,見木不見林。

第四,寫作

一直以來,寫作都被視為很“套路化”的,有套路可循的,似乎看起來比前面三項容易些,只要具備了一定的詞彙量,搭配一些套路技巧,就能寫成一篇文章。但這只是很基礎的水平,想要寫出高質量的文章,仍需講究方法,勤加練習。事實上,寫作不容易拿高分。關於寫作,我給大家分享三個“秘籍”:有話可說、有詞可寫、有法可依。

首先,有話可說。有些人總是感嘆,作文難寫,不知道從何下筆,感覺無話可說。我上中學時的語文老師常說,寫作文要“言之有物”,就是說要有內容、有意義,用現在的話說,要給讀者提供價值,不能是“大量注水”的文章,空洞無物,寫英語文章也是一樣的。這就要求自己有“貨”,腦袋裡有大量豐富的知識和信息儲備,隨時可以就任何主題展開聯想、構建一個完整的論說框架。怎麼做到這一點呢?平時經常練習,注意日常積累。我聽到一個不錯的法子,翻開英語字典,隨意選一個單詞(最好是名詞),以其為主題,即興做一篇口頭作文。如果第一次寫不出來,第二天再來,不行的話第三天繼續,直到能說出兩三個觀點或故事來。這樣的練習對打開思路很有幫助,快速調用信息的能力、綜合運用信息的能力都會進步。當然,你也可以參考往年的英語作文考題來練習,更有針對性和實戰性。

其次,有詞可寫。有了思路,接著就是提筆寫作了,可是發現這個詞忘了,那個詞不會寫。本來思如泉湧,卻卡在單詞這一關,無疑很讓人鬱悶懊惱。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可以接著上面的“話題寫作”一起練。我們經常遇到的寫作題目,大致可分為兩類,經典類型和熱點題型。經典類的題目,比如環境汙染、電視或手機的優劣等等,在以往考試中經常以的不同形式出現,但是大同小異,你可以針對這類題目積累相應的詞彙,或者找些樣例文章背下來,以作參照。熱點類的題目,比如AI是人類的威脅嗎、加班應該被鼓勵嗎、移民如何保持自己的傳統文化等等,可能涉及到一些不常用的詞彙,你把它們分門別類記下來,不需要很多,只要寫作時能抓住幾個關鍵詞展開並解釋清楚言之有理就足矣。比如空氣汙染的題目,如果你寫上carbon dioxide,無疑會加分,如果你還能寫出ozone layer, 就更顯示水平。

再次,有法可依。這個法就是常說的“套路”、“技巧”。前兩點分別解決的是文章的“靈魂”、“血肉”問題,這一點事關“骨架”,要讓文章“立”起來。最常用的佈局謀篇的方法,是“總分”或“總分總”結構,先用兩三句話“開題”,然後分別分段闡述主要觀點,再有一段簡單介紹與之相反的觀點,作為襯托,總結段重申自己的觀點。關於具體寫作中的技巧,相信你可以輕鬆找到很多資料,我在這裡不再重複。重點是你要找出幾種順手好用的,經常演練,達到一氣呵成,這樣在實戰中就會信心百倍,以不變應萬變。

前面講過背課文的方法,這時就能顯出作用了。如果你能在作文中避開大家都在用的傳統套路,新鮮的佈局、論述方式一定會讓閱卷者眼前一亮。


前面圍繞聽力、口語、閱讀、寫作,介紹了我的學習體會和方法,下面來回答開頭處提到的七個常見問題。

1>>> 我很想學,但是太忙了,根本擠不出時間,怎麼辦呢?

這個問題其實是關於時間管理、或者說自我管理。經濟學的研究起點是,在資源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如何合理分配資源,以求總收益最大化。這個原則同樣適用於時間管理。

時間使我們最重要的資源。一天當中,除去睡覺、工作、通勤、吃飯以外的業餘時間,大概5~6個小時,這是可供分配的時間資源總量,如何在to do list裡的各項任務中合理安排時間,取決於你對各項任務的價值評估以及必須性。如果你認為學英語會使你的人生收益大大提升,可能就會把它置於最高優先級,你就會首先給它預留出時間。如果你認為學英語是必要的,但是其它事情的重要度、急迫性更高,例如接送孩子、社交應酬、健身瑜伽、照顧老人等等,那麼留給英語的時間就可能就微乎其微,要麼壓縮其它任務的處理時間,要麼犧牲休息、吃飯時間,從總量裡找資源。所以,你需要首先給學英語這件事做個全面的定位,相對於其它任務而言,它排在什麼位置,定位清楚了,剩下的其實就都一清二楚了。

我遇到的大多數情況是這樣的,自己覺得應該學,但不學也沒啥妨礙和影響,在他內心裡面,學英語的優先級根本排不上號,那當然就不會安排時間了,於是,拖了一天又一天,竟然成了mission impossible。而實際情況是這件事於他而言價值不大或必要性不高,不是非完成不可的,他就不會建立明確的目標、不會產生強烈的行為動機。

假設說明天公司頒佈一項規定,英語不合格者一律淘汰,可能你就不會再說沒時間學英語了。或者,不通過英語考試,就不能畢業、不能評職稱,相信你會想盡一切辦法、動用一切資源來學習,這時,很多原本看來是問題的,也不再是問題了。

從心理學上看,來自外界的、被動的刺激,往往比內在的、主動的要求,更能驅動人的行動,這是人的天性使然。很少有人能在沒有外部壓力之下,通過自我驅動、自我激勵完成一項工作或任務,因為這是對意志品質、自律能力的極高要求。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公司在高管的招聘中,要求具備self-driven,self-motivation的性格特質。

2>>> 我一看到英語文章就頭暈、犯困,剛開始還能撐著,但過一會兒就不行了,有解決辦法嗎?

這個嘛,你可能是患了“英語應激綜合徵”,沒有啊,開個玩笑。

如果是身體上的原因,很累、很睏倦,那就先去喝杯茶、洗個澡,休息一下。如果是思想上的原因,比如厭學、懶惰、懈怠,就需先正本清源,問問自己,我學英語的目的是什麼?是應付考試?還是為了提高水平?這個目標明確嗎,有時間限制嗎?是自己主動設定的目標,還是被動強加的?不學會有什麼後果嗎?

這一點前面已經講過了,自我設定的目標,都很容易“打折扣”,只有在外界壓力下才會真正動起來。就像健身一樣,有些人只有買了私教課、花了錢,才有動力堅持去健身房,否則沒人從旁督促,就會懈怠。無論如何,只有清晰、強烈的動機,會激發你的鬥志和潛力,否則,目標不清晰,動機不強烈,行動中一遇到困難、障礙,就會退縮。

我在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老兄,學英語的flag立了有三年了,成效甚微。他學英語的初衷,是為了和美國總部的人溝通更順暢,去年來了個新下屬,英語不錯,很多時候代替他完成了溝通工作,他學英語的動力就減退了,儘管還是心有不甘,不想在下屬面前示弱,但自己提不起更大的勁頭。我曾說他是刺激不夠大,他連連點頭。

我見到有人手機上的各種英語學習app佔了滿滿一屏,每天在朋友圈曬各種app打卡記錄、背單詞闖關進度、跟著誰誰學英語多少天,大半年下來問他收穫如何,他回我說,點贊不少,其它嘛,呵呵。我還有個學生,學英語的目的是為了將來移民,問她計劃什麼時間出國,她說,還沒想過,但是肯定會出去的。這樣的目標太模糊籠統——其實連目標都不是,我當時就斷定她不會堅持三個月,實際上只上了三次課(每週一次),她就以工作太忙為由停課了。

3>>> 我想學,但不知道從何下手,各種參考書、手機app、網站太多了,看起來都不錯,不知道怎麼選

這個問題被人問及的次數也很高。尤其是現在各種線上的、線下的資源多如牛毛,確實不太容易分辨取捨。這就像找男女朋友,你總得要一個一個見了面、聊了天,才能判斷此人是不是你喜歡的,所以,選資料、選課程也一樣的,最安全、最穩妥的方式是去試一試,這樣絕不會上當受騙。不過,缺點也是很明顯的,就是耗費時間,沒辦法,魚和熊掌難以兼得。

如果把選擇範圍縮小至參考書,我有一個很好的推薦,就是《新概念英語》,毋庸置疑的經典。這一套書從零基礎開始,直到高階水平,覆蓋了不同階段的學習需求。每篇文章中的生詞都有標註,涉及到的語法有詳細解釋,所以,你不需要另外再去找單詞書、語法書,結合課文學習就足夠了,而且結合具體語境記單詞、記語法,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我覺得新概念的文章選得特別好,除了作為閱讀訓練,同樣適合朗讀、背誦,對提高寫作水平有奇效。我在備考雅思時就背了很多篇,特別有幫助。這套書是標準英音,想學美音的朋友,需要找其它聽力教材。

4>>> 我就想知道有沒啥速成的、快速見效的,好比三個月練出馬甲線、人魚線

三個月練出馬甲線是完全可能的,但是有條件的,一個200斤的肥胖型身材要想達到這個目標,恐怕很難。

所以,需要綜合考慮你的現有水平、想達成什麼樣的目標,這中間的差距有多大。建議你先做一個自我評估,哪裡是弱項,最想提高的部分是什麼,然後以此為基礎,結合自己可投入的學習資源,如時間、精力、資金等,這樣才能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自己願意落實的計劃。千萬不要看別人在朋友圈秀馬甲線人魚線,你就腦袋一熱也要練,第一,你不知道那是真是假,P過沒有,P了多少,第二,別人為此付出了多少汗水、辛苦、犧牲,你也不知道。你看到的只是結果而已,成年人切忌八分鐘熱度。

說實話,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學習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否則世界上都是大師、文豪、科學家了,這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客觀現實。不要被那些虛假宣傳誤導、折騰,什麼速成強化班、超強高效法、名師獨家課,不可否認其中確實有些是認真負責、有真材實料的,但大多數只是投你所好,知道你想要啥就承諾給你啥,內容方面並不過關。它們關心的,只是你支付寶或微信賬戶裡的錢,至於你的英語學得如何,與它們無關,那是你自己的事。

這裡順帶說說我對英語學習類app的看法。我不否認其中有些設計製作精良,確實有幫助作用,但還是那句話,找到適合自己的,不要太多,否則本來就沒時間學習,下載那麼多會有時間一個個看麼?一打開手機,望著滿屏的各類學習app圖標,心理壓力陡增,還沒開始就打退堂鼓了,要麼就是在各類app之間來回切換,這個看一會兒,沒啥意思,提出,又去看另一個,時間過去了,學到了什麼,自己也不知道。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體會,在手機app裡閒逛,時間過得非常快,那是真正的time killing。

另外,學習不是看小說、打遊戲,不能以是否有趣、好玩作為衡量標準,那就完全南轅北轍了。我接觸過一些學python編程的app,把編程知識設計成遊戲闖關,形式新穎,趣味盎然,但這只是給初學者引路入門、讓你“瞭解”知識點而已,你只是“知道”了有這麼回事,但距離“學會”還有很遠的距離,你需要反覆、大量地練習才能真正“掌握”編程規則。試想一下,將來你在編程工作中,總不能每次都從頭到尾玩一遍這個遊戲吧?

學習不僅要了解、知道,關鍵是要記在腦子裡、變為實際應用能力,在這一點上,從來沒有任何捷徑可循。否則,現在遍地的中小學輔導班、強化班,都可以關門了,如果一邊玩遊戲一邊就能學會奧數,誰又會那麼費勁辛苦到處上課求教呢?

還以談戀愛為例子,初次見面雙方都會好好打扮一番,以良好的外表形象出現,但是,交往久了,這些表面的東西就不重要了,大家最在意的還是更內在、本質的,包括人品、個性,因為這些才是影響兩人關係的重點。表面功夫再好,也只是看看就行了,不能太過於強調。

5>>> 學英語就一定要背單詞、記語法嗎?太乏味無聊了

學任何語言都要熟記單詞和語法,不然怎麼說話呢。

不過,背多少單詞、記哪些語法,倒是有通融迴旋之地。每個人學英語的目的不同,如果是參加GRE考試,那你將踏上一條漫漫單詞之路;如果只是應付日常對話,我認為,其實一兩千個詞彙就夠了,這不難吧,高中畢業就超過這個標準了。

語法更好說了,像我前面說到的那位領導,基本上不在乎語法,跳出五行之外,絲毫不影響溝通。當然了,如果你不想那麼low,掌握常用的幾個時態、被動語態,想再文雅點,再加上虛擬語氣。所以,還是因你的需要、目標而定,不存在什麼定則必須如何如何。

另一方面,即使背單詞、語法,也是有方法可循的。生背硬記,肯定會很苦不堪言,但是結合課文、情境來記憶,則會完全不同,具體可參見問題三。

6>>> 我的工作中接觸不到外國人,我該怎麼提高口語水平?

這個更不是問題。很多人從沒出過國,照樣說一口流利、連老外都難分真假的英語,例如當年“瘋狂英語”的創始人李陽。我自己的方法就是跟自己說,把自己當做陪練,自問自答。難度再高一點的話,就是自己和自己辯論,先做正方、再做反方。我在前面關於口語部分作了詳細介紹。

7>>> 在線翻譯技術越來越強,以後手機裡下載個app很方便啊,我還需要學英語嗎?

我相信會有一天,加載了同傳技術的裝置可以隨身攜帶,以極微小的尺寸集成到我們的可穿戴設備中,甚至是移植到頭部皮膚下面,變成身體的一部分,按照現在的技術發展趨勢,這完全是有可能的。到那時,作為交流溝通方式的語言的障礙,就徹底消失了。

但是,我想說的是,語言不僅是交流溝通的手段,它更是代表了不同的文化、思維和精神,這些才是語言的真正內核。掌握不同的語言,可以幫助我們深入瞭解其它民族、國家的人們是如何思考的,如何看待世界的,對我而言,這是學習外語最有趣、也是最有意義之處。每一門語言,就是一架探索世界不同地域的望遠鏡,幫你極大地拓展自己的視野。

到此為止,我把這些年自己的所有心法都已傾囊相授。

最後的最後,我再送你三件學習英語的法寶:明確清晰的目標強烈如一的動機持之以恆的訓練

誠然,這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道理。事實是,真理往往是樸素的,那些看起來花枝招展的,則往往另有所圖。也許有人說,道理我都懂,就是做起來很難。是啊,世上法門萬千,差別就在於“修行”,找到一個法門堅持下去,必有收穫。最忌諱試試這個,摸摸那個,都是淺嘗輒止,白白浪費了自己的大好年華。

深入來講的話,這涉及到認知心理學等領域,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如果有機會,將來我們也可以聊聊。

好了,我現在要把這篇文章轉給開頭提到的那幾個兄弟。祝願他們,也祝願你們,都能順利實現下一個flag!

2019年還剩下85天,如果充分利用的話,是能做些事情的,實在不行,那麼好好想一想、構思一下,為2020年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和計劃,到來年的今天,有滿滿的收穫。

歡迎你在留言中和我交流!

(全文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