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是最好的老師——訪稻花香集團董事長蔡開雲

民營企業如何進行事業交班,創二代上位後如何經營企業,一直是大家關注的話題,也是令部分民企感到困惑的問題。為此,本刊記者採訪了知名民營企業的創二代——稻花香集團董事長蔡開雲,以期給讀者帶來一些啟示。

實戰是最好的老師——訪稻花香集團董事長蔡開雲

一步步成長起來的領導者,往往更有實力


記者:改革開放後第一批發展起來的民營企業創業者已進入事業交班週期,其事業傳承問題引起了社會關注。您正式接班已有兩年,回過頭看,稻花香的事業傳承是成功的。請問你們是如何完成事業交接班的?


蔡開雲:我於2006年進入稻花香集團工作,十幾年來,深入參與了企業生產經營工作,對企業管理、營銷、科研、生產、財務、品牌等方面有較為全面的瞭解。

2018年初,我從父親蔡宏柱手中接棒,擔任稻花香集團董事長,開啟企業二次創業新徵程。站在新起點,企業面臨新的發展環境,我們保持定力、堅守實體,不斷壯大白酒主業的核心競爭力,正朝著打造更多一流產品、發展一流產業,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目標穩步邁進。


要接好班,接班者的成長方式很重要。在我看來,實戰是最好的老師,腳踏實地、一步步成長起來的領導者,往往有著更全面的認知和更強的能力。


在正式進入稻花香之前,我先到山東一家做食品出口業務的日資企業打了一個月的工,其實主要是去觀摩學習。日本企業以擅長管理著稱,我就是去觀摩他們的日常管理的。在此期間,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日資企業體系建設非常嚴格,其每個崗位、每個關鍵節點,都有體系進行嚴格把控。日資企業的嚴謹,對我後來的事業有很深的影響。

進入稻花香後,我任職集團董事長助理,跟父親學習經營企業,第一課是從市場營銷開始。父親告訴我,縱觀改革開放以來成功的白酒企業,贏得市場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成功的營銷。

我擔任董事長助理的第一站,是到安徽開拓市場,最主要的工作是開展“金網工程”。“金網工程”是稻花香提出的一種營銷戰略。那時,稻花香產品體系以中低端產品為主,這樣的產品如何去和中高端產品爭市場?稻花香決定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將營銷渠道下沉到農村,即對鄉村以上的零售商、批發商、小酒店、大酒店等一切渠道進行備案登記,並設專人管理。通過與經銷商精誠協作、市場扁平化、渠道下沉、做實終端網點,逐步實現稻花香產品全國性覆蓋。


當時,我要做的工作是查看安徽每個鄉鎮、每個村的營銷網點,公司是否都做了登記,有沒有擺上公司的產品。如果沒有,我會嘗試與老闆溝通,看看原因是什麼,是品牌知名度不夠,還是業務員工作沒到位,抑或其他原因。

十幾年一路走來,深感堅守實體經濟的艱辛,發展產業的不易,也讓我更加全面地瞭解了企業發展中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看清了企業未來的方向和道路。


記者:蔡宏柱先生對您個人成長影響最大的地方是什麼?


蔡開雲:父親年輕時做過生產隊出納、會計、民辦教師,當過炊事員、打過鐵、養過蜂,還當過農機廠保管員、車工。在我10歲的時候,他邀約幾個農民兄弟,貸款1500元,在村口土坯房支起三口大缸,辦起了醬油廠,從此走上了發展產業、發展實體經濟的道路。我的成長曆程,也見證了父親創辦的企業一步步由小變大,由弱到強,由醬油產業發展成以白酒產業為主的大中型企業。

2001年,父親病重住院,一時間社會流言四起,企業發展也陷入低谷,但他憑藉頑強的意志和永不言敗、永不言退的精神,重新站立起來,挽狂瀾於既倒。2004年他提出稻花香要實現新一輪大發展,企業走上了發展快車道,逐步實現100億元、500億元營收規模的跨越,成長為中國企業500強。


父親對事業理想的堅定執著,對困難危機的敏銳洞察,與身體病痛的頑強抗爭,對造福社會的矢志不渝,是對稻花香人“敢冒風險、自我加壓、創造機遇、超常發展”的精神和“永不言敗、永不言退”的價值理念的詮釋,讓我深深地感動與敬佩。這不僅影響了我,也成了激勵稻花香人奮進的動力。


“改革開放,富國強民,惟有興辦企業、發展實體經濟才是根本出路!”父親創業初年的鏗鏘誓言,也成為稻花香人近40年的堅守與責任,激勵著我和稻花香人一往無前。

實戰是最好的老師——訪稻花香集團董事長蔡開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記者:您正式接班後,即深入實施“產業化發展、效益化經營、科學化管理、創新型營銷、智慧型團隊”的五大轉型戰略,能不能介紹一下這些戰略的實施情況?


蔡開雲:在戰略佈局上,我們深入推進五大轉型,通過白酒主業引導和輔業支撐、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形成“一主三輔”發展新格局。“一主三輔”即以白酒產業為主,以配套產業、物流產業、旅遊產業為輔。這是我們發展實體經濟的根基。

在組織模式上,開展服務型團隊創建活動。以服務生產經營一線、服務客商、服務消費者為宗旨,打造學習型、創新型、效能型、實幹型、自律型的“五型團隊”。這是我們的人才基礎和優勢,也是稻花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在營銷佈局上,聚焦白酒主業。集團核心企業稻花香酒業公司啟動“131”戰略,樹立“看未來定目標、主抓核心產品、產品發貨考核、客戶和營銷團隊雙向激勵”四種意識,加強“服務、生產、營銷和客商”四個團隊建設,深化“考核激勵、品牌塑造、政策引導和渠道深耕”四大舉措,這是我們制勝消費升級的重要手段。

在產品結構上,搶抓消費升級機遇,發力價值鏈中高端,推動品牌提檔、結構升級。目前,稻花香“清樣”“活力型”已具備高端白酒的品質基因和品牌基因,“珍品一號”系列具備中產階級消費的爆品優勢。

在科技創新上,加大科技投入,加強人才培養,深化產學研合作。去年與三所高校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在科學研究、技術推廣、人才培養、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等方面與校方深化合作,推進白酒生產自動化、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進程,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我們在全國首創了“?香型白酒生產工藝”,打造了機電一體化釀酒五車間,實現潤糧、糖化、堆積、發酵、蒸糧等生產工序的機械化、數字化控制,讓白酒產業“更聰明、更智能”。採用該工藝生產的?香型白酒“原漿酒”,兼具清香酒的醇甜自然、醬香酒的豐滿細膩、濃香酒的濃郁醇厚,一品三香,回味怡長,其已成為稻花香產品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單品。


記者:您率領稻花香進行的二次創業,與一次創業相比,環境和條件都不一樣。請您談一談二次創業的感悟。


蔡開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隨著改革開放,湧現出一批創業者,他們敢為人先,抓住歷史機遇,在逐步開放的市場環境中大膽闖、大膽試,為推進中國市場經濟發展,促進中國商業文明水平提升,付出了難以想象的艱辛和努力。

當前,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給企業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新舊動能轉換、消費趨勢變化、行業競爭加劇、企業管理變革,還有思想觀念的轉變等等,都是我們在二次創業中需要面臨和解決的問題。

稻花香從醬油作坊起步,由此發展成以白酒為主業的中國500強企業。近40年的歷程,稻花香經歷草創重組、破繭成蝶、創造奇蹟、跌入低谷、涅?重生、再續輝煌、接續奮鬥……無論面臨何種情況,一直堅持發展實體經濟不動搖,堅持白酒主業地位不動搖,這是我們的根本,也是未來向更高目標奮進的基礎。堅守實業,聚焦主業,這個戰略基本點我們不會變。

實戰是最好的老師——訪稻花香集團董事長蔡開雲


在基本點不變的同時,我們還要看到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生產方式已發生巨大變化。柯達把膠捲做到了極致,諾基亞也把功能機做到極致,但時代拋棄你時,連聲再見都不會說。


二次創業的核心,其實就是讓稻花香從“中國製造”轉向“中國智造”,實現定製化生產、網絡化營銷。為此,我們還需要在人才建設、自主創新、核心技術、品牌建設等關鍵領域下功夫,提高創新能力,提升科技水平,為中華民族復興匯聚前行之力、夯實發展之基。


新時代的再創業,需要培育新時代的奮鬥者。我們實行全員競聘上崗,稻花香集團機關及稻花香酒業公司定編的高層領導、助理、顧問、部級及部級以下工作崗位,稻花香酒業營銷公司分公司經理及分公司經理以下工作崗位,全部公開競聘。通過競聘,把敢擔責、肯負責、能盡責,有謀略、敢冒險、肯學習、肯幹事、能下沉、善履職的人提上來,培養了一批忠誠團結、素質過硬、作風優良的優秀人才,為稻花香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實戰是最好的老師——訪稻花香集團董事長蔡開雲

“活力之光”引爆消費熱潮


記者:據說您一年要花一半時間跑市場,大企業的營銷工作一般是由副職分管,您為什麼要親自抓這項工作?


蔡開雲:贏得市場,是企業永恆的主題。

企業發展與經濟走勢、行業趨勢、市場形勢息息相關,如何在風雲變幻的環境中,尋找機遇、創新發展?

作為企業管理者,不僅要登高望遠,思維前瞻,謀劃深遠,更要深入一線,瞭解前沿,總攬全局,才能時刻保持清醒、準確研判形勢,進而精準施策,推動市場全國化佈局,確保稻花香酒業“131”目標順利實現。


記者:能不能介紹一下你們推行的新社交營銷模式?


蔡開雲:2018年4月27日,我們啟動了稻花香“活力大講堂”荊楚行活動。邀請聚成股份聯合創始人、董事長陳永亮,中旭股份創始人、總裁王笑菲等重磅嘉賓授課,講授實體經濟的創新與堅守、企業戰略領航之道。2019年7月,在武漢召開全國經銷商年會,同時舉辦了“團隊的靈魂與血性”——稻花香活力大講堂(武漢站),邀請國防大學戰略學博士生導師金一南授課。

“振興實體經濟,激發創新活力”是舉辦“活力大講堂”荊楚行活動的初衷,我們希望與湖北企業界共享智慧、抱團發展,探索和實踐高質量發展新路徑。活動反響良好,各地工商界人士積極響應,累計近5000人參與。另外,通過舉辦“活力大講堂”,稻花香不僅在場景氛圍營造上將“活力型”的品牌形象植入到社會精英印象中,也將企業文化滲透到講堂主題內容中,與消費者進行了一次深層次的品牌理念溝通。這是我們進行白酒品牌推廣、活動營銷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實踐。

2019年12月,我們啟動了“活力之光”稻花香群星演唱會,採取購酒贈票方式,引爆消費熱潮,已分別在襄陽和十堰舉行,打造了“明星演唱會+酒業品牌”雙IP效應,吸引4萬餘人觀看演唱會。未來還將陸續在稻花香重點市場舉辦多場演唱會。

“活力”不僅是稻花香企業的活力、產品的活力、文化的活力,更是為了頌揚國家和民族的活力。稻花香希望把這種活力精神傳遞給社會,通過演唱會樹品牌、立產品、推市場,達到文化和營銷雙贏目標,同時拉動夜間經濟,擴大消費現實需求,培育新的消費熱點。

實戰是最好的老師——訪稻花香集團董事長蔡開雲

共生共享推動行業發展


記者:白酒市場目前處於需求相對飽和狀態,在此情況下,稻花香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蔡開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消費需求的變化,白酒行業也面臨新週期的挑戰,行業將高度集中,品質好、美譽度高、社會貢獻大的白酒企業將會勝出。

未來的發展,更需要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方面下功夫,堅守質量根基,專注品質提升,用匠心釀造品質的“芬芳”,方能基業長青。

近年來,我們加強自主創新,通過科技賦能產業,在全國首創“?香型白酒工藝”,推進白酒智慧釀造;以消費者為中心,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創造美好價值體驗,推進鄂酒品牌叫響全國。

同時,我們提出了“131”目標,確立了以“清樣”“活力型”“珍品一號”類產品為主線的中高端產品結構體系,產品線更清晰,營銷點更聚焦,市場競爭力更強。從近兩年產品的市場表現力來看,稻花香產品結構優化升級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新週期下,白酒行業融合集中是大勢所趨,固守內耗終將止步不前,共生共享則有利於推動行業發展。2019年,我們承辦了中國白酒中南核心產區領袖企業峰會,著名白酒專家、鄂湘贛粵桂閩六省區食協負責人、白酒骨幹企業匯聚宜昌,共同探討合作共贏新模式,建設區域聯合新生態,激發白酒版圖新活力,打造中南白酒新名片。

我們願意做發展的先行者,深化釀造工藝、生產技術、營銷模式等方面的創新,加強行業間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動中國白酒行業振興與繁榮。


記者:沒有管理的推動,企業是不會自動做強做優做大的,稻花香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在管理上還需要做哪些升級?


蔡開雲:我們要創新體制機制,優化管控模式,強化激勵約束,實現服務更好、效率更高、業績更優、實力更強的科學管理目標。

➤首先,堅持企業戰略導向。前面我談到推進五大轉型,即:產業化發展、效益化經營、科學化管理、創新型營銷、智慧型團隊,這是我們將繼續深入推進並不斷優化的方面,也是推進企業管理不斷提升的關鍵所在。

➤第二,強化人才管理與培養,建立更加科學的服務績效考評機制,打造“作風正、素質高、勤學習、善服務、愛創新、肯務實”的智慧型團隊,強化服務執行,確保企業戰略的精準謀劃、決策的科學部署、執行的高效落地。

➤第三,健全風險防控體系,完善企業內控機制,加大對政策、運營、財務、信譽等風險的管控力度,實行前置介入、快速應對,確保集團經營安全、健康、穩定,為實現各項任務目標創造良好環境。


➤第四,創新品牌管理與運營,適應消費新趨勢和傳媒新特點,整合融媒體資源,探索社交營銷推廣新模式,最大限度提高品牌曝光度,增強消費互動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