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人,都患有隱性社交恐懼症

90%的人,都患有隱性社交恐懼症

點擊上方藍色再見某人,每晚睡前送你晚安

聽聞人的一生只有千萬分之五的相識

而你是我想最珍惜的那個

90%的人,都患有隱性社交恐懼症

文字/主播:輕逸先生

第一次聽到“社交恐懼”這一詞的時候,我原本以為這隻存在於內向的人身上,他們會顯性的表達出與人溝通的障礙,就像他們羞澀與陌生人溝通,他們很難會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的觀點,但如今我才發現社交恐懼並非僅僅如此,我們身邊有很多陽光的人,他們的身上都伴有隱性的社交恐懼。

1

現在請你同我一起,審視一下自己是否也有過如下的感受。

在購物的時候,你特別介意導購的跟隨與介紹,雖然你也知道導購是好意,可是看到她走過來時心裡還有會莫名尷尬和窘迫,你要麼就是選擇倉促的買單,要麼就是儘快的走出店門。

在家出門前,當你聽到了隔壁鄰居開門的聲音時,你會在門前停下一切動作,直到用耳朵確定了鄰居的離開後,你才會邁出房門。

在街頭你遠遠地看見了認識朋友,你的第一反應不是迎上前去打招呼,而是儘可能的選擇迴避,甚至不惜選擇一條繞遠的路。

不論你是一個內向或者外向的人,但如果你也有同樣的感受,那麼很遺憾地說,我們都有社交恐懼症。

90%的人,都患有隱性社交恐懼症

2

朋友小韓在眾人的眼中是一個特別陽光的人,她說話的乾淨利落,笑起來也很爽朗,原本我以為她是一個喜歡熱烈氣氛的人,但偶然一次她和我說,

其實每一次地聚會都會讓她覺得身心俱疲。

當她收到聚會的消息時,無論這個局有誰她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找個藉口拒絕。

如果非要參加不可的話,她也會早早的做足準備,甚至在前一天晚上還會睡不踏實。

她也會提前達到聚會的地點,但卻從來不會提前進去,而是掐著時間不差一分一毫。

在桌上她會用盡腦汁去想最近看過的新聞,聽過的笑話,一旦發現自己沒有了話題時她會特別的焦慮,她害怕怕新朋友誤會她不說話是因為她不好相處。

就這樣,以至於在每一次聚會後,她都覺得自己用盡了力氣,就像是參加一場剛剛謝幕後的演出。那些看似陽光的人,並不一定都是外向的人,要知道光是影子的延續,在他們心裡大多都藏有一個不曾被別人發現的陰影

他們大多隻會選擇在眾人的面前呈現出最好的一面,然後會把所有的不安、焦慮、窘迫在無人之時獨自的消化,哪怕就連每一次的出門在內心之中都是一場鬥爭,不光聚會如此,甚至就連打個電話也變得越來越費力。

90%的人,都患有隱性社交恐懼症

3

說真的,對於有些人來說用微信溝通,才會讓他更加的自在。

和一個認識了多年的學長在吃飯的時候他對朋友說,你小子可真行啊,從來都是微信應付我,一個電話都沒給我打過。

我不知道你們是否也會這樣,每當電話響起之時你都會猶豫半天才會去接,如果不是什麼迫不得已的事情,也從來不會主動打電話,特別是在看到陌生來電之時,心裡就像端起了一塊大大的石頭懸在了半空中,一旦聽到是廣告後心裡反倒是長舒了一口氣。

曾經看過一部日本電影中有過這樣的一句臺詞:“手機這個東西,總是突然鈴聲大作,感覺很恐怖啊”

我想這句話也就是他們此時內心中的獨白,突然爆發的信心傳遞,和海量的社交關係似乎已經變成他們的一種負擔,每個人在這個社會中都要面對形形色色不同的人群,然後還要在繁雜的信心中還去分辨隱瞞、謊言和惡意,以至於對於那些敏感的人,“不聯繫”反而好過於“常聯繫”。

90%的人,都患有隱性社交恐懼症

4

克服恐懼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面對它。

拖延和逃避,只是換取了暫時性的安逸,關於問題就該直面的去解決,而大多數的社交也並非那麼恐怖,只不過是幻想中給自己加了太多的戲。

這就像在家裡關燈之時,你總是不敢走出臥室去一探究竟,可你害怕的只是你腦海中想象的東西而並非是真實的存在,如果有一天你能夠鼓起勇氣走入黑暗裡,勇敢的點開那盞燈,我想你就再也不會懼怕夜幕的來臨了。

社交關係之中還有一句話:“誰在意,就是誰的問題”

太過敏感,註定會讓自己活的很累,別人的世界就交給別人,哪怕是別人對你的看法,那也只不過他自己的看法,而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認清自己的需求是什麼,喜歡的就說喜歡,不需要的就說拒絕,被認可時就說謝謝,被無視時就說再見。

希望我們都能勇敢一點,活的自在一點,要知道社交裡不必對誰卑躬屈膝,只要記得眾人平等就夠了。

公眾號次條的推送中有好看的壁紙 記得去領取啊

90%的人,都患有隱性社交恐懼症

微博:@輕逸先生

一份少量的阿司匹林,做你心靈的鎮痛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