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靈》分裂的納什在愛中綻放,幻覺並沒有消失只是被接納了

郭家心理姐,幫你解開心裡的結,做最真實的自己!


《美麗心靈》分裂的納什在愛中綻放,幻覺並沒有消失只是被接納了

《美麗心靈》

《美麗心靈》是一部記錄數學家約翰·納什的一部勵志人物電影,講的是納什雖然身患精神分裂,但卻頑強與疾病抗爭,最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故事。

剛開始看這部電影,你可能會被納什身上的光芒所吸引,他提出的“納什均衡理論”左右了全球貿易談判、全國勞工關係,甚至使生物進化學有了重大的突破。

可當你看完電影后,你會被他頑強的意志所屈服,在與“精神分裂”對抗的過程中,他毫不屈服,而是用智慧的大腦與其周旋,最後取得成功。

《美麗心靈》分裂的納什在愛中綻放,幻覺並沒有消失只是被接納了

納什

他是別人眼中的天才卻不幸患了“精神分裂症”—分裂的自己、分裂的生活,一切都被打亂了

1947年,納什以全額獎學金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在其他數學家開始陸續展露頭角的時候,納什卻遭遇了瓶頸。

半數以上的學生都已經發表了他們的論文,而納什卻什麼都沒有寫出,就連自己心心念唸的博弈論也暫時無了頭緒。

對於自己的競爭對手——同為卡內基獎學金得主的漢森發起的挑戰,“怕了嗎?”,納什笑稱,“我被你嚇呆了、驚呆了、窘呆了、而且是目瞪口呆。”

雖然賓達和阿蘇已經完全無誤地證明出了艾倫的推論,但他卻認為沒有創新。大家在數學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而自己的成就卻是零。

納什一遍遍地告誡自己,只有找出博弈論的原創理論才能讓自己出頭,使自己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翹課,害怕自己的腦筋遲鈍,破壞創造的潛能,然後沉迷於自己的數學世界。

這位西弗吉尼亞州數學天才約翰·納什不是不著急,只是他對自己有信心,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夠研究出博弈論的原創理論:

漢森又發表了一篇報告,而我連博士論文的主題都沒有,

怎麼就是看不出來呢,我不能失敗,這是我的全部呀,我必須做些成績出來,

《美麗心靈》分裂的納什在愛中綻放,幻覺並沒有消失只是被接納了

納什夜以繼日的思考、演算和推理,終於有了博弈論的雛形,“在競爭的狀態下,總有人會輸,如果我能找出一種均衡,在優勢可逆的情況下,就會出現雙贏的局面......”

後來,納什開始慢慢嶄露頭角,提出了著名的“非合作博弈論”,推翻了一百五十多年的經濟理論,在數學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併成功進入惠勒研究室工作。

納什就像是一個“孤獨的天才”,冷峻、傲慢、古怪、沉迷於自己的神秘世界,毫不關心世俗事務。他如同幽靈一般沉浸在自己數學的世界裡不可自拔。

這個自稱擁有“兩個腦袋,卻只有半顆心”的納什從小接受高等教育,身心平衡,只是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他不喜歡人,也不需要別人的喜歡。

《美麗心靈》分裂的納什在愛中綻放,幻覺並沒有消失只是被接納了

1953年,納什以惠勒研究室領導人兼博士的身份進入美國五角大樓為政府工作——破解軍事密碼,之後又收穫了自己的愛情——與麻省理工學院的漂亮學生艾莉西婭成婚。

誰料,婚後不久,納什的精神狀況開始失常,莫名其妙地覺得有人跟蹤自己,甚至出現了幻想,就連懷孕的妻子艾莉西婭都察覺了他的異常。

哈佛大學全國數學研討會上,納什應邀參加,原本要進行學術演講的納什在又一次神志失常後被精神病專家羅森送進了麥克阿瑟精神病醫院。

妻子艾莉西婭探視,問專家納什怎麼了,專家告訴他,“他得了精神分裂症,得這種病的人通常都是偏執狂”,後來,納什接受治療。

原來,納什從上研究所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幻覺,在他的世界裡,他是一個政府對抗蘇俄的間諜,他做的是處理謀叛方面的事,專門負責破譯各種軍事密碼。

《美麗心靈》分裂的納什在愛中綻放,幻覺並沒有消失只是被接納了

不僅如此,他還分裂出幾個次人格:浪子室友查爾斯、長官威廉帕徹先生、小女孩瑪西,他分不清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幻?失去了對現實的掌控,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裡。

《美麗心靈》分裂的納什在愛中綻放,幻覺並沒有消失只是被接納了

妻子艾莉西婭去看他,納什對自己的行為表示抱歉,但他並不認為自己病了,然後開始絮絮叨叨地述說謀叛和機密的事,妻子打斷他,告訴他病了,納什跑開。

為了證明自己沒有生病,納什不惜自殘——割腕挖臂,只為證明自己的胳膊裡曾被植入了芯片,接著,納什接受了電擊治療,開始了漫長的治療之旅。

回家靜養的納什也不間歇地出現精神異常:忘記照看孩子、出現幻覺、給孩子洗澡差點將孩子淹死、差點失手傷了自己的妻子......

人為什麼會得心理疾病?因為統一性瓦解了,瓦解成了分離和衝突。他沒辦法享受,衝動、慾望和享受,變得對生活毫無指導意義。

不僅如此,衝動和享受還有可能將他引入歧途,由此,他陷入衝突、分裂和猶豫不決中,陷入一種內部的衝突狀態。

《人格適應》裡說,分裂樣人格通常會被認為是冷漠的,實際上,他們只是因為害羞或過於敏感,冷漠是他們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通過退縮保護自己。

分裂樣的人會迴避問題,而不是直面問題,他們會出現四種被動行為:什麼都不做、過度適應、煩躁、無能或暴力。

此時的納什是逃避的,是退縮的,是分裂的,是衝突的,只是,他不想就這樣被定義為“瘋子”,要知道自己可是“數學天才”。

作為一個獨立的人,什麼能夠定義你?是你的外表、你的背景?都不是,一位曾被說是“世界上最醜”的女嘉賓在TED演講中分享說,“只有你,才能決定是什麼能夠定義你自己。”

你是選擇讓標籤來定義你還是選擇自己定義自己?納什要讓精神病專家定義嗎?要讓那些旁觀者定義嗎?不,絕不。

人格心理學大師賴恩·利特爾曾說。“真正能定義一個人的,不是某種人格類型,而是他生命中最看重的那些事物。”

所以,其實納什從來沒有被誰定義過,他只是被自己的思維困住了而已。而這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被人格心理學家稱之為“個人建構”。

“個人建構”揭示一個人的性格並對一個人的幸福和行為方式具有重要影響,你可以將其看作牢籠,也可以將其看作對複雜生活的預測。

認識他人時,“個人建構”既是框架也是牢籠,納什剛開始並沒有試圖理解它,所以,他的“個人建構”束縛了他並給他帶來了麻煩。

《美麗心靈》分裂的納什在愛中綻放,幻覺並沒有消失只是被接納了

與其懦弱逃避不如選擇勇敢面對,幻覺其實沒什麼,當你嘗試著接納的時候,幻覺就只是幻覺而已

患了“精神分裂”的納什狀態十分不穩定,雖然他有時候表現的像個正常人,但偶爾發起瘋來甚至有殺人的衝動。

在一次誤傷孩子和妻子之後,納什終於意識到自己病了,自己產生了幻覺,腦海中出現的小女孩瑪西不是真的,因為她從未長大。

他開始看醫生,積極配合治療,雖然對精神病專家提出的接受更高的胰島素震療以及服用新藥的看法意見不同,但他不願放棄。

納什想通過自己的智力去對抗產生的幻覺,可精神病專家告訴他,“你無法發明出一種公式能改變你對世界的認知,你的頭腦是問題的發源地。”

去醫院吃藥接受治療,自己就無法工作、無法照顧孩子,甚至夫妻生活都要受影響,可如果放棄治療,自己可能會從此生活在幻想裡。

到底是繼續吃藥接受治療還是自己尋求解決方案?納什陷入兩難境界,自己是否可以靠意志力戰勝“精神分裂”呢?關鍵時刻,妻子艾麗西婭與納什站在了一起。

艾麗西婭選擇相信納什,給納什時間,自己去尋找解決方案。但納什提出,艾麗西婭最好離開自己,因為他可能會傷害她。

《美麗心靈》分裂的納什在愛中綻放,幻覺並沒有消失只是被接納了

在和精神病醫生簡單交涉之後,艾麗西婭選擇留下來陪納什一起面對,她說,“說不定,能讓你從夢中清醒的東西,並不在腦裡,而是在心裡。我選擇去相信,非凡的事有可能會發生!”兩人相擁而泣。

不得不說,在納什發瘋之前,選擇納什是艾麗西婭的幸運,但在納什發瘋之後,選擇與艾麗西婭在一起就是納什的幸運了。

艾麗西婭建議納什留在普林斯頓大學,因為普林斯頓大學包容、廣納天才,在這裡,納什不會被看作是行為古怪的瘋子,人們會充滿愛心並認為,他可能是個天才。

納什接受了這個建議並去見了現任普林斯頓大學系主任的漢森並說明自己的來意——能不能讓自己在普林斯頓大學的校園裡隨意逗留。

“約翰在數學系裡,每天仍按時上下班,他仍舊天天走路到普林斯頓校園去......”就這樣,納什開始適應團體生活,開始融入自己熟悉的環境並開始接觸熟悉的人、事、物,試著一點點地將自己腦海中的幻想人物擠出去。

期間,納什也會暴躁地發狂,他跟腦海中分裂的人物對話,抑制不住地胡言亂語,甚至一度想再回醫院,但艾麗西婭鼓勵他,讓他再試試看。

慢慢地,納什學會了和自己腦袋中的幻想人物和平共處——允許他們的存在,但不會再和他們交談,他們還是自己的好朋友,僅此而已。

從在普林斯頓大學的校園裡逗留到繼續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再到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這一路,離不開妻子艾麗西婭的支持和鼓勵。

《美麗心靈》分裂的納什在愛中綻放,幻覺並沒有消失只是被接納了

在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頒獎臺上,他盛讚自己的妻子,並稱自己獲此殊榮全是妻子的功勞,自己成功的唯一因素是妻子艾麗西婭。

不得不說,與艾麗西婭結婚,是納什一生中比獲得諾貝爾獎更重要的事。艾麗西婭用自己的智慧和胸懷,接納了一個發瘋的天才。

她鼓勵納什與命運進行博弈,並用一生的時間去證明:生活中無所謂得失,你要做的只是在博弈中取得平衡。

就像是納什對漢森說的,“幻想人物並未消失,還在那裡,但是我已習慣不理會他們,而他們也有點想放棄我,要不斷地餵它們,它們才會存在,他們是我的過去,其實每個人都被過去所纏繞!”

納什雖然服用了新的藥物,但仍舊會有幻覺出現,納什選擇忽略他們,他約束自己對圖案、夢想和想象的空間......

此時的納什選擇了與幻覺共處,他全然接納自己腦海中的幻想人物,允許它們存在,和他們做好朋友,但卻阻止它們繼續幹擾自己的生活。

他將幻覺、妄想變成自我瞭解的階梯,哪些是過去,沒什麼,與其被其所困,不如反過來利用它們。納什將別人的否定轉化為自己的動力,他鞭策自己繼續前進。

那些生命中的負能量沒有擊垮它,相反,生命中的負能量讓他變得更好、更優秀、更強大。他勇敢面對,將自己的一生活成了一個傳奇。

《美麗心靈》分裂的納什在愛中綻放,幻覺並沒有消失只是被接納了

成功心理與人格力量:理想自我與實際自我的整合&自我實現“本能”論

馬斯洛曾說,“如果每一個人都學會理解他缺少了什麼,學會他的基本慾望是什麼,大體學會表明缺少這些基本慾望的滿足的症狀,那麼他就可以有意識地著手嘗試著補償這些匱乏。”

《動機與人格》一書裡提到,人不僅具有生理需要,也具有心理需要。所有這些基本需要(安全需要等)是通向一般自我實現道路上的階梯。

一個人既具有她正在是的那種人的特質,又同時潛伏著他嚮往成為的那樣的人的特質。馬斯洛提出的“自我實現本能論”認為,人有使他們自我實現的本能。

一個人會堅持向著越來越完美的存在前進,向著美好的價值前進。只不過,很少的人把自我實現當做一種相對完成的“事態”,對大多數人而言,自我實現只是一種希望、和嚮往。

成功的治療是將理想自我和實際自我進行整合,減少超我的比例,讓理想自我和實際自我逐漸靠攏並整合,能夠容納自尊和自愛。

這就像分裂人格,一個人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太過謹小慎微,以至於完全拒絕潛在的衝動直至完全壓抑這些衝動,最後只能從分裂人格中尋求快感和滿足。

就像馬斯洛所說,“你應該接受人性,讓自己走得更遠,對人性充滿愛的接受,對失敗充分理解,最終你會認為,人性是合意的、美麗的,是一種光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