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實驗中試劑的作用及實驗方法總結


高中生物實驗中試劑的作用及實驗方法總結


一、化學物質的檢測方法


①澱粉——碘液 (藍色)
②還原性糖——斐林試劑\\班氏試劑(磚紅色)
③CO2——Ca(OH)2溶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④乳酸——pH試紙
⑤O2——餘燼復然
⑥蛋白質——被蛋白酶水解 、雙縮脲試劑(紫紅色)
⑦脂肪——蘇丹Ⅲ染液 (橘黃色)、蘇丹Ⅳ染液 (紅色)
⑧DNA——二苯胺(藍色)
⑨染色體——龍膽紫溶液,醋酸洋紅溶液


二、實驗條件的控制方法


1、加水中氧氣——泵入空氣或吹氣或放入綠色植物
2、減少水中氧氣——容器密封或油膜覆蓋或用涼開水
3、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


4、除去葉中原有澱粉——置於黑暗環境
5、除去葉中葉綠素——酒精水浴加熱
6、除去光合對呼吸乾擾——給植株遮光
7、如何得到單色光——稜鏡色散或透明薄膜濾光
8、血液抗疑——加入檸檬酸鈉
9、線粒體提取——細胞勻漿離心
10、骨無機鹽的除去——鹽酸溶液
11、滅菌方法——培養基用高壓蒸汽滅菌;接種環用火焰灼燒滅菌;雙手用肥皂冼淨,擦乾後用75%酒精消毒;實驗室或接種箱用甲醛蒸汽或紫外燈滅菌;整個過程都在實驗室無菌區或酒精燈旁進行。


三、實驗結果的顯示方法


①光合速度——O2釋放量或CO2吸收量或有機物生成量
◆水生植物可依氣泡的產生量或產生速率;
◆離體葉片若事先沉入水底可依單位時間內上浮的葉片數目;
◆植物體上的葉片可依指示劑(如碘液)處理後葉片顏色深淺。


②呼吸速度——O2吸收量或CO2釋放量或有機物消耗量
③原子或分子轉移途徑——放射性同位素示蹤
④細胞液濃度大小——質壁分離
⑤植物細胞是否死亡——質壁分離
⑥甲狀腺激素—動物耗氧量,發育速度等
⑦生長激素—生長速度(體重、體長變化)
⑧胰島素作用—動物活動狀態
⑨菌量—菌落數,亞甲基藍褪色程度


四、實驗中控制溫度的方法


1、還原糖,DNA鑑定——沸水浴加熱
2、酶促反應——水浴保溫
3、用酒精溶解葉中的葉綠素——酒精要隔水加熱、
4、細胞和組織培養以及微生物培養——恆溫箱培養


五、實驗中常用器材和藥品的使用


1、NaOH:用於吸收CO2或改變溶液的pH
2、Ca(OH)2:鑑定CO2
3、CaCl2提高細菌細胞壁的通透性
4、HCl:解離或改變溶液的pH
5、NaHCO3:提供CO2
6、NaCl:配製生理鹽水或用於提取DNA
7、瓊脂:激素或其他物質的載體或培養基的凝固劑
8、亞甲基藍:用於檢測汙水的細菌含量
9、酒精:用於消毒、提純DNA、葉片脫色及配製解離液
10、蔗糖:測定植物細胞液濃度或觀察質壁分離和復原、作為碳源和能源物質
11、濾紙:過濾或紙層析
12、紗布、尼龍布:過濾,遮光
13、龍膽紫溶液或醋酸洋紅:鹼性染料,用於染色體染色
14、檸檬酸鈉——血液抗凝劑


六、一些常見的實驗方法


⑴、根據顏色來確定某種物質的存在:
澱粉+I2(藍色);還原性糖+斐林試劑(磚紅色);脂肪+蘇丹Ⅲ(橘黃)或+蘇丹Ⅳ(紅色);蛋白質+雙縮脲試劑(紫色);
大腸桿菌+伊紅和美藍(菌落為深紫色,有金屬光澤)
⑵、用顏色標記法來確定原腸胚三個胚層的分化情況。
⑶、用熒光標記法來證明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⑷、同位素示蹤法: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來源; 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去向;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DNA的複製是半保留複製。
⑸、確定某種元素為植物生長必需的元素的方法:
水培法(完全培養液與缺素完全培養液對照)
⑹、獲得無籽果實的方法:
用適宜濃度的生長素處理花蕾期已去雄的子房,如無籽蕃茄、誘導染色體變異,如無籽西瓜。
⑺、確定某種激素功能的方法:
飼餵法,切除注射法,閹割移植法,切除口服法。
⑻、確定傳入、傳出神經的功能:
刺激+觀察效應器的反應或測定神經上的電位變化。


⑼、植物雜交的方法
雌雄同花:花蕾期去雄+套袋 +開花期人工授粉+套袋
雌雄異花:花蕾期雌花套袋+開花期人工授粉+套袋
⑽、確定某一顯性個體基因型的方法:
測交; 該顯性個體自交。
⑾、確定某一性狀為顯性性狀或隱性性狀的方法:
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純合體的雜交
自交,觀察後代是否有性狀分離。
⑿、確定某一個體是否具有抗性基因的方法:
確定小麥是否具有抗鏽病基因,用鏽病菌去侵染,一段時間後,觀察有無鏽斑出現。
⒀、鑑定血型的方法:
用標準血清與待測血型混合,在顯微鏡下觀察血液的凝集情況。
⒁、育種的方法:
雜交育種;人工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基因工程育種;細胞工程育種;多倍體育種等。
⒂、測定種群密度的方法:樣方法; 標誌重捕法
⒃、生態瓶的製作方法;瓶必須透明,且封閉
⒄、分離微生物的方法:
平板劃線法;用選擇培養基培養(如:圓褐固氮菌的分離,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分離,細菌和酵母菌的分離)

⒅、測定微生物群體生長的方法:
測定細菌的數目---顯微計數
測定細菌的重量---取一定體積的培養基,經離心分離,反覆洗滌後,稱溼重,或烘乾後稱乾重。


七、實驗研究方法


1、顯微觀察法 如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
2、觀察法 觀察微生物的外在性狀和表現等,如觀察注射了甲狀腺激素的小狗的活動狀況,觀察動物的毛色和植物花色的遺傳實驗等。
3、同位素示蹤法 如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用18O和14C追蹤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轉移途徑的實驗等。
4、加法創意 如用飼餵法研究甲狀腺激素的實驗、用注射法研究生長激素的實驗,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的實驗等。
5、減法創意 如用閹割法、摘除法研究性激素、甲狀腺激素、生長激素的實驗,雌蕊授粉後除去發育著的種子實驗等。


6、雜交實驗法 如孟德爾發現遺傳定律的植物雜交、測交的實驗,小麥的雜交實驗等。
7、化學分析法 如番茄和水稻對Ca 和Si選擇吸收的實驗,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等。
8、理論分析法 如大小草履蟲競爭的實驗,植物根向地生長、莖背地生長的實驗,植物向光性的實驗等。
9、模擬實驗法 如滲透作用的實驗裝置,分離定律的模擬實驗等。


八、實驗技術


1、光學顯微鏡的使用
適用於觀察生物的微觀結構,如細胞的結構,包括光鏡下可看到的各種細胞器。
2、臨時裝片、切片和塗片的製作技術
適用於顯微觀察,凡需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材料,必須先製成臨時裝片、切片或塗片。如“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中要製作洋蔥表皮的臨時裝片,在生物組織中脂肪的鑑定中要製作花生種子的切片等。


3、研磨和過濾技術
適用於從生物組織中提取物質,如酶、色素等。研磨時要先將生物材料切碎,然後加入研磨劑〈常用SiO2〉、提取液及其他必要物質,充分研磨後,往往要進行過濾,以除去濾渣,所用過濾器具則根據需要或或根據試題中提供的器材加以選用,如可用濾紙、紗布、脫脂棉、尼龍布等。
4、解離技術
用於破壞細胞壁,分散植物細胞,製作臨時裝片。
5、恆溫技術
適用於有酶參加的生化反應,一般用水浴或恆溫箱。根據題目要求選用。
6、紙層析技術
適用於溶液中物質分離。重要步驟包括製備濾紙條、畫濾液細線、層析分離。
7、根尖培養技術 觀察植物根尖有絲分裂的實驗
8、溶液培養法 探究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的實驗,〈拓展——微生物生長因子的判斷的實驗〉;植物的無土栽培〈注意溶液濃度和溶解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