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數學天才曾放出狂言:寧在美國刷盤子也不回國,如今怎樣了?

如今不僅是國內的教育水平發達,整個世界的教育水準都字提升,而不得不承認的是,這一方面確實國外要比國內的環境好一點,這就導致一些知識分子,海外留學之後不願回國,而選擇繼續在外發展。有些人甚至認為,比起自己的國家,外國才是天堂。甚至還有人激動地認為:外國的空氣是如此的甜美,充滿了自由的感覺。這樣的人比比皆是,而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個人,卻有些爭議。他是北大的數學天才,卻對外宣稱:寧願在美國刷盤子,也不願意回中國,但在此後,他卻也曾為國做出了一些貢獻。此人是誰?又經歷了些什麼?

北大數學天才曾放出狂言:寧在美國刷盤子也不回國,如今怎樣了?


1955年,張益唐出生於上海,母親是機關文員,父親是電氣工程專業的大學教授,如此出身讓張益唐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張益唐本身是一個神童,他自己的學習天賦強悍到讓人瞠目結舌:9歲之前,他學完了K12(幼兒園到高中)的所有課程。甚至在他就讀三年級的時候,他就能獨自輕鬆證明勾股定理;9歲之後,他自學大學的數學課程,由於父母工作的原因,13歲時,張益唐搬到了北京。當恢復高考的時機來臨,他自然就“一飛沖天”。

國內恢復高考的那一年是1977年,而就在恢復高考的第二年,23歲的張益唐牢牢抓住這次通過高考來改變命運的機會,他以相當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的數學系。在北大深造的幾年時間中,張益唐表現出超人一等的數學天賦。畢業後,他繼續留在北大攻讀碩士,併成功獲得碩士學位。1985年,在北京大學丁石校長的推薦下,張益唐作為公派自費生赴美留學,在美國普渡大學深造攻讀博士學位,於1992年成功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北大數學天才曾放出狂言:寧在美國刷盤子也不回國,如今怎樣了?


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他撰寫的博士論文直接證明了雅可比猜想,這個猜想在數學界的作用不容小覷。但恰恰是在這一篇博士論文“害”了他,張益唐與自己的導師產生了分歧,“蠶食”了他和導師之間的師徒之情:張益唐採用了導師莫宗堅的一個觀點,但該觀點在其他數學家看來是錯誤的,這讓莫宗堅在尷尬之餘異常憤怒,所以直到張益唐37歲的時候才拿到博士學位。

所以在畢業時,張益唐並沒有拿到導師的推薦信。也正因此,剛畢業的張益唐沒有找到想要的工作,不得已下,他只得選擇去飯店刷盤子,打零工來養活自己。但儘管如此,張益唐仍拒絕回國,還稱寧願在美國刷盤子,也不願意回中國。

北大數學天才曾放出狂言:寧在美國刷盤子也不回國,如今怎樣了?


很多人猜想,或許是因為他覺得丟臉,不想為母校抹黑,才這麼做的。但也有一些人說他“崇洋媚外”,沒有良心才說出這樣的話來。但不管怎樣,儘管生活艱難,張益唐卻堅持著自己的學術研究。2013年4月17日,張益唐在《數學年刊》投稿,成功發表了《質數間的有界間隔》,這篇論文證明了存在無窮多對質數間隙都小於7000萬,在孿生素數猜想這一數論重大難題上取得重要突破,也為數學界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此時,張益唐已經58歲了。

北大數學天才曾放出狂言:寧在美國刷盤子也不回國,如今怎樣了?


張益唐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他因此名聲大噪,國人也為他感到自豪。但面對採訪,他卻說出驚人言論:若是在中國,一定無法取得這麼大的成就!2016年,張益唐獲得了求是傑出科學家獎。同年,他選擇去了加州大學,成為一名數學教授。

不過在後來,祖國的強大卻讓他心生悔意。此後,他多次為自己當時的不恰當行為辯解,還以華人的身份來到中國參加了一些活動,也算是報答了祖國的養育之恩。對此,你如何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