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部第二到西部第七,獨行俠遇到了什麼問題,他們該如何解決?

19-20賽季開幕後的兩個月,對於獨行俠來說是完美的,他們幾乎沒有想到東契奇以一種近乎瘋狂的姿態在成長:

少年老成的球場視野、極具快速的學習能力、舉重若輕的進攻消化,讓他很“野蠻”地,僅在生涯第二年就被拿到了聯盟前五的位置上進行討論

而這樣的瘋狂成長同樣在另一位新秀上發生,是的,特雷楊以同樣高調的姿態緊追著東契奇,未來“絕代雙驕”的身影初現。

只是與掙扎在東部底端的老鷹——特雷楊所帶領的球隊不同,東契奇很好的將個人能力放大到獨行俠上,開賽後的前兩個月,獨行俠12勝6負,勝率66.7%牢牢佔據著西部前三的位置;這樣的表現,吊足了人們的胃口和期待——橫空出世的天才少年,如何在雙星遍地的狂野西部大殺四方,並且是否真的能在夏天染指奧布萊恩杯?

想做到這些顯然沒那麼容易,當洛杉磯湖人還霸佔著西部榜首時,獨行俠已經悄悄掉到了西部第7,雖然季後賽的席位沒那麼危險,但是全明星後7勝5負,勝率不斷往下掉的原因是什麼,獨行俠應該如何解決他們面臨的問題,是停擺期間他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從西部第二到西部第七,獨行俠遇到了什麼問題,他們該如何解決?

持球核心東契奇+球隊大量的三分,是獨行俠贏球的本質

在解決問題之前,得先明白是什麼讓獨行俠在西部橫行的。

近幾年的聯盟處在一種微妙的環境中,整個球隊自上而下都極度相信三分的威力,甚至有不少球員迷戀外線、重外輕內;這幾乎是五年前庫裡和他的金州勇士一手打造出來的,他們順利的將人們過往的觀念,也就是“得內線者得天下”的情況逆轉過來。

而獨行俠在本季的綻放,首先就要歸功於他們大量的三分出手。他們的三分命中率其實並不算聯盟頂尖水準,36.9%的三分命中率排在30支球隊中的第8位,而他們出手三分的個數僅次於另一著名的三分大隊火箭排在聯盟第2位,三分命中數目前為1026個,排在全聯盟第一

這大概是什麼水準?15-16賽季,金州勇士創造了73勝9負的神話,全隊當時的三分命中率達到了恐怖的41.5%,場均命中13.1個三分球,沒有球隊可以望其項背,甚至之後沒有球隊能摸到40%這一天花板。而在小球時代徹底到來後,本賽季的獨行俠場均要命中15.3個三分球同樣高居第一,高產高效的三分球讓他們以115.8的進攻效率排在聯盟第一


從西部第二到西部第七,獨行俠遇到了什麼問題,他們該如何解決?

小球時代帶給他們的思路是儘可能多的三分,而並非快節奏的轉換,與金州勇士不同的是,達拉斯以99.8個回合數排在聯盟第17位,他們注重的三分模式是“以東契奇為持球核心,分工合作抬起三分產量”。

這句話並不難理解,首先從東契奇說起,他的角色其實很像登哥,一方面自己作為持球核心會在一場比賽中投出大量的三分球(場均9.1次),命中率幾乎是下游水準(31.8%),而他仍在這麼做,是因為球隊賦予他的角色支持他這麼做——大量的後撤步三分極容易讓對手賠上三次犯規(超高的得分回報),東契奇學到了這招,幾乎“隱性”地彌補他在三分命中率上的缺失,這也是為何說他學習能力強的原因,能在浩瀚的技巧庫中快速學會自己最需要的進攻招法;

本賽季他吃下球隊37%的進攻資源,消化方式多樣,面框技巧簡便有效,三分提量+籃下提效,依然讓他在真實命中率和投籃效率上保持著同級別使用率下的高效,這是他以持球核心身份負擔的進攻任務

而在高使用率下,東契奇交出了“變態級”的45.3%的助攻率

,幾乎讓他不用遭受“獨”的質疑。這意味著在帶隊和配合能力上,這位新秀仍然要比聯盟的絕大部分人要做的出色。

分工合作體現在此,先發五人中,除了受傷的鮑威爾幾乎沒有三分能力,盧卡、波爾津吉斯和蒂姆哈達威都能命中場均2+以上的三分球數,並且命中率都要高於東契奇這位持球大核心,這也是盧卡帶隊能力要大於特雷楊的資本。


從西部第二到西部第七,獨行俠遇到了什麼問題,他們該如何解決?

大量的三分投射之外,持球核心啟動全隊進攻的按鈕,是持球呼叫擋拆。

本賽季開始後,和登哥極具個人特色的面框單打不同,他極大的開發了持球叫擋拆這一技能。這賽季的獨行俠成了名副其實的擋拆大隊,持球呼叫擋拆的進攻回合佔據了全隊20.4%的頻率,並且每回合通過持球呼叫擋拆拿到1.00分,投籃效率高達54.3%——全聯盟第一

從西部第二到西部第七,獨行俠遇到了什麼問題,他們該如何解決?

東契奇個人有多樣的進攻方式,他的球隊又有三分撐住下限——理論上說,只要不出現27-0這種極度失常的表現,三分是可以作為基本武器兜底的,尤其是對獨行俠這樣靠三分吃了一賽季的球隊來說。

只是也有人很奇怪,幾個月過去以後,為什麼獨行俠還是不可避免的掉到了西部第7?

獨行俠的問題出在哪裡,又該如何解決?

首先,上文就提到,只要不出現火箭隊曾經斷電般的27-0,三分基本能作為普遍武器來應對大部分對手,但作為三分大隊來說,失常與不準之間還有一個門檻,而這也往往是第一個影響獨行俠的勝負手。

本賽季在獨行俠贏下的40場比賽裡,他們場均能命中16.3個,三分球命中率高達39.7%——幾乎已經摸到之前提到的40%這一天花板;而在輸掉的27場裡,三分球命中率跌到32.9%,場均僅能命中13.9個三分球

因此在他們自己產生贏球方式(大量三分)的情況下,一旦三分水準偏離賽季平均水平一段距離,下滑會十分顯著。這是影響他們勝負的第一個關鍵點

,而如何去規避呢?當一支隊伍將其中一種進攻手段開發的特別好,尤其還是當下最流行、高效的三分球時,往往意味著他們難以做到內外兼顧。

獨行俠的油漆區得分佔比為38.3%,倒數第二;除油漆區和三分以外的得分佔比為6.9%,排在聯盟第19——這兩項在獨行俠初期贏球的時候自然可以被忽視,而當賽季深入後,獨行俠受到包夾東契奇、切斷出球路線等方式的阻撓時,沒有另外的進攻方式可以支撐的話就會遇到麻煩。

因此開發內線是首要的,並且獨行俠具備這個先天條件,東契奇、波爾津吉斯以及博班,在體型以及進攻能力上來說都可以滿足內線需求,波爾津吉斯內線的待開發能力還很足(目前油漆區得分31.6分僅排在所有球員的364位),當三分打不開的時候,用同樣的招式換一個方式或許就能改變結果。

實例分析:在獨行俠面對馬刺的前四個進攻回合中,有其中三個回合,東契奇和波爾津吉斯完成了一次擋拆,並且這三次都是以波爾津吉斯擋拆後外切為結果,最終有兩個回合無功而返;誠然東契奇能吸引注意力後把球傳到外線空位,但在三分手感不佳時完全可以嘗試擋拆後下順的經典進攻,尤其是當阿德換防到東契奇時,波爾津吉斯的順下基本可以在內線強吃。


從西部第二到西部第七,獨行俠遇到了什麼問題,他們該如何解決?

另一個影響勝負的點是籃板球,並且是防守籃板。

在他們贏球的40場比賽裡,場均防守籃板是38.3個;而輸掉的27場比賽裡則下降到33.5個,這是在輸贏球對比場次欄裡最矚目的一個數據。每丟失一個防守籃板,往往帶來很直接的影響,意味著對方的進攻回合延續,二次進攻得分增加等等。

而今年波爾津吉斯和東契奇兩人都能保持場均9+的籃板球,必須在保證防守籃板率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推動轉換進攻,這對獨行俠來說從兩方面可以做到:波爾津吉斯或者博班(上場時間)在防守端儘可能駐紮內線,以及其他球員在進攻方完成投籃時及時收縮。

就勝負場因素來說,籃板和三分就是目前獨行俠的癥結所在,而解決方式也同樣從此入手。


從西部第二到西部第七,獨行俠遇到了什麼問題,他們該如何解決?

結語:查漏補缺的獨行俠,依然是有望奪冠的“青年勢力”

即便存在高開低走的情況,但獨行俠的發展路線,其實仍然遠超過人們一開始的預期了,有時候可能就是有這樣的巧合存在:司機退役,而下一個接班人馬上出現了,並且同樣來自歐洲的土地,似乎接管達拉斯“下一個二十年”的人物又出現了。

對於東契奇來說,二年級絕不該是他的頂峰,他已經具備了超越聯盟絕大多數人的能力,並且憑藉的是快速的學習和領先的籃球理解,而非過去肌肉世界裡的怪異天賦,這讓他擁有更好的把握比賽的能力,他是能否在未來帶領這支獨行俠走的更遠,目前的答案是十分光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