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 園

圓,明  園

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是清朝一座大型皇家宮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與頤和園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組成。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佈在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環繞周圍。園中面積340多公頃,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一百五十餘景,有“萬園之園”之稱。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被英法聯軍燒燬。

圓明園始建於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賜給四子胤禛的。雍正即位後,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值房。乾隆即位後繼續增建,還在東鄰新建長春園,在東南併入萬春園。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時對綺春園進行修建。道光時國事日衰、財力不足,但寧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與木蘭狩獵,仍不放棄圓明三園的改建和裝飾。可見圓明園的重要。

清帝每到盛夏就到圓明園“避喧聽政”,因此也稱“夏宮”。從雍正開始五帝,平均每年駐園時間都有一二百天,其中道光二十九年有355天駐圓明園,使用率比故宮還高。

圓,明  園

圓明園閣園林立,懸掛匾額的主要園林建築就有600座,最著名的有“圓明園四十景”。另外在長春園北界的歐式園林建築,由諧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等十餘個建築和庭園組成,約佔圓明三園總面積的百分之二,俗稱“西洋樓”,由傳教士郎世寧、蔣友仁、王致誠等設計,建築形式是歐洲文藝復興後期“巴洛克”風格,造園形式為“勒諾特”風格。有目睹過的傳教士稱讚其噴泉:可以與凡爾賽宮及聖克勞教堂的噴泉並駕齊驅。

圓,明  園


圓明園的園林造景多以水為主題,且寓意深刻。後湖九島是《禹貢》“九州”之象徵,東湖三島象徵傳說中的蓬萊、瀛洲、方丈“三仙山”。相傳秦始皇派徐福率千名童男童女東渡出海,尋長生不老藥。所以清帝按“徐福海中求”的寓意,把東湖命名為“福海”。福海,東西、南北各寬五、六百米,加上四周小水域,共約35公頃。每於端午在此賽龍舟競、七月十五日賞河燈、冬日乘冰床,福海實際上是圓明園的水上娛樂中心。

圓明園共經歷四次劫難。 火劫是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木劫是八國聯軍進北京後,敗兵和地痞砍伐古樹,甚至燒炭去賣。石劫是北洋軍閥時期官民將石料據為己用,軍閥王懷慶的達園、張作霖的陵墓、就連北京大學西門的華表,也是燕京大學的翟牧師拆走的。土劫是1917年後農民開始入園耕種,1949年後越來越嚴重。1980年統計,園內共有7個生產隊,2000多農民。 圓明園的山形水系,其實是近幾十年才破壞的。

圓,明  園

儘管本人沒有到過圓明園,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是這樣稱譽她的: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蹟。這個奇蹟叫圓明園。藝術有兩個來源,一是理想,理想產生歐洲藝術;一是幻想,幻想產生東方藝術。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過去的藝術家、詩人、哲學家都知道圓明園;伏爾泰就談起過圓明園。人們常說: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鬥獸場,巴黎有聖母院,而東方有圓明園。

中國目前有2個圓明新園。珠海新園是1997年建成並開放,佔地1.39平方公里,按1:1比例仿建圓明園十八景。橫店新園2016年建成,佔地7000多畝,按1:1的比例恢復了圓明園95%的建築群。橫店開園後,法新社報道稱英法聯軍將圓明園洗劫後,圓明園在中國被視為“國家恥辱”。《每日郵報》同樣提到圓明園是中國“恥辱插曲”,報道還稱當時法軍還想燒了紫禁城,但英軍擔心此舉可能引發地區動盪,阻止了這一行為。

圓,明  園

圓明園的總設計師名叫雷金玉,康熙在《暢春園記》裡提到非常牽掛一位傑出的匠師,即指雷金玉。從康熙到光緒,雷家有七代為皇家進行宮殿、園囿、陵寢、衙署、廟宇等設計和修建工程。因為雷家幾代都是樣式房的掌案頭目人(也就是首席建築設計師),所以被尊稱為"樣式雷"。雷家創造了“燙樣”的模型方法,將設計方案按1/100或1/200 比例製成模型進呈供審。雷氏家族燙樣獨樹一幟,留存於世的部分燙樣存於北京故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