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社交平臺上是否值得敞開心扉?

幾日前凌晨,藝人黃子韜在微博上發了兩條言論。

“這麼多年了,這首長達五分多鐘的最好的我們不打動除了粉絲以外的人的話,我真的我真的失去私心好好當個戲子去吧…”

“做音樂真麼久,付出這麼多,沒一首出圈的歌兒我對不起我自己,玩兒出感情了真的怕。”

發佈之後立即引發輿論。

有人關心他是不是做音樂時遇到了瓶頸,有人批評他的言辭,也有人幸災樂禍。

隨後微博被刪除,再一次引爆熱搜,指責與不解一瞬間在網絡上鋪開。

這件事,由他之後的微博畫上句號。

公共社交平臺上是否值得敞開心扉?

但樹欲靜而風不止,網友們並沒有想讓這件事就這麼結束。

說這件事之前,我想談談我對他的印象,我一直覺得,他是一個經歷過失望但沒經歷過絕望的孩子。

曾經被搶過工作室,被內涵,被利用,受過很多傷,但有家人的支持與幫忙。曾經因為言論太直被攻擊,但後來這樣直爽的性格卻成為他的圈粉神器。

正面評論越來越多,路人緣越來越好。所以他才會敞開心扉,不止一次在微博上發表內心真實的想法。開心也好,對誰不滿也罷,他從來不會選擇冷處理或用營銷號的輿論引導,而是選擇自己回應。很多人會說正主下場很low,但我覺得,這恰恰證明了他沒有被同化。因為他覺得這是他自己的事情,所以他有權利回應。

他對網友抱有期待,他以為自己可以被理性對待。但任何的期待都會在一次一次的打擊中被消磨殆盡。他不明白的是,大家關心的從來都是有沒有瓜吃,而不是你自己到底想表達什麼。

正如這次,他只是想在自己有一點灰心的時候,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訴說一下情緒。但除了粉絲,別人只會去揣測他是不是認為歌手比演員高貴,批評他的戲演的有多麼多麼不好,音樂有多麼多麼差勁。希望通過這些,他能真正成長。因為在我看來,他真誠,熾熱,善良。

在公共社交平臺上的交流分為三種

雙方不知身份

一方不知身份

雙方知道身份

若是第一種和第三種,暢所欲言並不會出什麼大問題。因為雙方關係一致,都清楚或都不清楚的話,雙方都不會有一方受到程度差異大的傷害。

而若是第二種,並不是很適合在公共社交平臺上說心裡話。因為你對大眾敞開了心扉,但大眾反饋給你的也許就是傷害了。不公平的是,他們知道自己攻擊的是誰,而你 ,不會知道都有哪些人對自己捅了刀子。

保持距離,是對那些不知道是誰的人們最好的尊重和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公共社交平臺上是否值得敞開心扉?
公共社交平臺上是否值得敞開心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