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最醉人一條街,不在九眼橋

成都最醉人一條街,不在九眼橋

成都最醉人一條街,不在九眼橋

在成都,一說到酒,人們大概率會將目光投向九眼橋。這裡生長著大大小小的酒吧,入夜後,整條街的音樂與燈光便一同攪動夜色,酒精的泡沫承托起無數成都人的夜生活。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九眼橋周圍的酒吧 部分圖源/GoodSauce Bar官微

但這裡卻不是成都酒香最濃的地方,從九眼橋一路向北,走過金泉街和雙槐樹街,路過兩排高大並行的槐樹和一片低矮的居民樓後,在水井街,你會被一陣陣帶著醉人之意的風襲擊——這是彌散在此六百年的酒香。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整個水井坊街區大都被浸泡在酒糟的香氣中,而這酒香就來自於水井街一旁的水井坊博物館。

水井坊博物館被稱作中國白酒業發展的無字史書,也被譽為一座“活”的博物館:它原址原貌地保存了具有600年曆史的水井街酒坊遺址。

從元末到如今,深埋地下的酒窖未曾陷入深眠,這座臨街的酒坊一直保持著醉人的呼吸。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水井坊博物館 圖源/家琨建築

六百年前的酒坊是什麼樣?這一遺址是如何被發現和保存的?香透成都千年的白酒背後有著怎樣的歷史?

想知道這些問題,大概還是隻有去水井坊博物館打個卡才能知道。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水井坊博物館內部通往展廳的長廊

走進水井坊博物館,穿過被“天然劉海”覆蓋的走廊進入大廳,就進入了博物館的第一站——酒史廳,一段酒香之旅就此開啟。

在大廳中,陳列的文物與文字資料訴說著中國酒文化的起源和特點,而羅列牆上的詩句、玻璃櫃中的出土酒器,都展現著成都積澱千年的酒文化。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水井坊的故事,要從大廳的一幅東門勝景圖開始。

通過圖畫與模型可以看到,水井街地處成都東門,臨接府河和南河交匯處,便捷的水利交通播下了繁華的種子,雲集的商業讓這一帶成為了郊區的市中心。

於是在600餘年前,引岷江上游水,前庭當壚、後庭釀酒,水井街酒坊就這樣在古成都城中心水井街開窖建坊。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博物館大廳中的東門盛景模型 圖源/水井坊博物館

穿過大廳,講解員用門卡層層解禁之後,就到了第二站——遺址廳。推開沉重的大門,600餘年前的水井街酒坊遺址終於被原址原貌地展示在眼前。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保存完好的蒸餾器基座、使用中的酒窖、在酒窖中工作的師傅以及空氣中濃烈的酒糟香氣,似乎都在把人帶回百年前秩序井然的酒窖,帶回熙攘街道上一家酒坊的背面。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蒸餾器基座遺址 圖源/水井坊博物館

走進空曠的展廳,目之所及是一塊塊矩形的黃色土堆,這些就是窖池,封閉的窖池為微生物提供了轉化酒精的環境。

白酒香型不同,窖池的形態也不同,濃香型窖池四壁及窖底是黃土黃泥,泥中含有豐富的微生物菌群,而正是這些菌群讓白酒有了不同香氣和味道。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酒坊遺址的發現似乎是一個偶然:1998年8月,全興生產車間進行舊廠房改造時偶然挖出了大量的瓷器碎片,由此發現出了一個埋藏於地下的中國最早白酒酒坊遺址。

但這樣的發現也像是一種命中註定的必然:“地面上和地面下,像影子與本身的關係,不同時代的酒坊共存於此——印證了600餘年此處不間斷生產的足跡。”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黃色燈光部分為水井街酒坊舊址

遺址廳之後就是技藝廳,這就要提到水井坊博物館的一大特點:博物館的另一個身份也是運行中的酒廠,實際生產過程與展示陳列被融為了一體,因此在這一展廳中可以聽到運作機器的聲音與師傅們走動的身影。

在這裡,作為白酒原料的高粱、糯米、玉米、大米、小麥被配比、攪拌和蒸餾,於是空氣中又有了不一樣的味道。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在博物館中工作的釀酒師傅們

展覽的最後一個部分是多元酒文化廳,展示了包括伏特加、威士忌、金酒、白酒、白蘭地等在內的國際五大蒸餾酒。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水井坊博物館中的多元酒文化廳

被展出的五種酒品都可以端起來用嗅覺感受一下風味,不得不承認的是,雖然各有特色,但對比之下還是白酒最上頭。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水井坊博物館的遊覽路線大概如此,不到一個小時就能走完。但除了館內的白酒歷史和文化展覽,同樣值得流連的還有水井坊博物館這座建築本身。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水井坊博物館 圖源/家琨建築

沒有突兀的線條,也沒有張揚的色彩,處於城市繁華腹地的的水井坊博物館以一座灰色的院落為外衣,與街邊的樹木為伍,安靜低調地融入了周圍的民居中,只有寫著“水井坊”的舊式招幌偶爾隨風招搖。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水井坊博物館外的舊式招幌

水井坊博物館於2013年正式完工和對外開放,主建築設計師是劉家琨,他也是藍頂美術館新館、成都當代美術館和鹿野苑石刻博物館的建築設計師。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成都當代美術館 鹿野苑石刻藝術博物館 圖源/家琨建築

在他的設計下,水井坊博物館的新建建築環繞古作坊佈局,以合抱的姿態對文物建築進行烘托與保護。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水井坊博物館 圖源/家琨建築

在材料上,入口處的矮牆和建築立面和西村大院一樣大都採用了“再生磚”,其骨料依然是來自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破碎的廢墟材料。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水井坊博物館 圖源/家琨建築

這是劉家琨推廣的“再生磚計劃”: 既是廢棄材料在物質方面的“再生”,又是災後重建在精神和情感方面的“再生”。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再生磚 圖源/家琨建築

同時沿參觀流線交替設置了天井院落與展廳,讓遊客能夠在視覺上不斷轉換室內外空間,營造了氣氛張弛有度的參觀節奏。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東門盛景 圖源/水井坊博物館

博物館整體設計上都呈現出非常低調的氣質,但這種冷感簡潔的設計風格卻正好與刺激濃郁的成都白酒相得益彰,既承載了現代博物館的功能性,又無聲呼應了百年造酒的厚重歷史。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但就像沒有一種顏色可以統治春天,翻湧了百年的酒香也無法執掌整個水井坊街區。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水井坊街區 水井坊博物館外

如果說酒糟味是這片街區濃烈的前調,那麼跨出水井坊博物館往南不出兩步,你就能嗅到這條街上的後調——一陣陣逐漸蔓延開來的咖啡香。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圖源/如本咖啡

在雙槐樹街旁短短几百米的金泉街道上,一間間現代明亮的咖啡館當街而立,與灰色古樸的博物館形成格外鮮明的對比。

但其實這些咖啡館也是另一種時代博物館:陳列的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門票是一杯咖啡的價格。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圖源/如本咖啡

URBAN PICNIC CAFE如本咖啡、FUSION COFFEE馥飲咖啡、勒克立方和答Workshop Cafe都紮根於此,這些小眾獨立的咖啡廳的落地,讓街區迅速被開闢了另一種風景。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圖源/勒克立方、馥飲咖啡

即使是在工作日的午後,如本的裡裡外外也被來往的客人填滿。

明晃晃的陽光透過道旁層層疊疊的槐樹葉落入窗內,就著一杯咖啡,人們在這裡聊天、看書和學習。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於是在這條街道上,新與舊,傳統酒釀與舶來品,酒糟香與咖啡香,產生著奇妙的化學反應,但最終都完美地落進了生活的土地,與生活於此的人們的日常完美接壤。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下圖圖源/如本咖啡

我們常說,成都是包容的。但或許這種抽象的模糊的氣質,最終就是在這條醉人的街上,在酒糟和咖啡的複合香氣裡,在這樣現代和古老相隔百米的街區裡中,變得鮮活、可感和具體。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 THE END —

免責申明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留言聯繫

成都最醉人一条街,不在九眼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