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六戒,謹言慎行,敬讀之,慎思之,篤行之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一直都能獲利的事情,就要考慮是否要終止;別人都在爭的地方,就不要去了,前半句是說人要懂得“見好就收”,不要幻想著一件事會一直得利,萬物有生有死,有消有長。

凡是都不會例外,所以如果一件事一直獲利,那麼衰敗或者虧損的時候就要到了。這時候務必保持清醒。

後半句說的是保身之道,別人都在爭的地方,一定是危險的地方,容易招惹麻煩或者禍患。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注意觀察形勢,不要讓自己陷入險境。

人生六戒,謹言慎行,敬讀之,慎思之,篤行之

第二戒: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不要因為別人的小缺點就忽視他的優點,不要因為小小的恩怨就忽略了別人的大恩。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點,不要因為別人的一點缺點,就否定一個人的全部。

不要因為個人的一點小恩怨,就全盤否定,忘記一個人的恩情。

在待人接物的時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觀、公正地看待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這才一個人成熟的表現。

第三戒: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

那種經常談論別人缺點的人,內心其實是藉此在掩飾自己的缺點;經常誇耀自己長處的人,內心其實是嫉妒或者想掩蓋別人的長處罷了。

老是討論別人缺點,吹噓自己優點的人,其實內心反而是不夠充實堅定的,他們內心沒有信心,所以喜歡打擊別人,誇耀自己,這樣的人就像紙老虎,往往一戳就破。

而且,他們經常討論別人的缺點,容易招致別人的怨恨,經常誇耀自己的優點,容易招人反感。

這樣的人,情商太低,遲早會招致禍患。

人生六戒,謹言慎行,敬讀之,慎思之,篤行之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利益一定要懂得分享給眾人,謀劃大事最好自己拿主意。

每個人都渴望利益,如果誰想獨佔,那就是大家的敵人。

想要成事,就必須懂得分享利益,曾國藩在任期間,向朝廷舉薦人才無數,官位財富毫不吝嗇與下屬分享。

於是曾國藩招攬的人才最多,人心也最齊。

《戰國策》上說,“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

謀劃特別重大的事情時,不要和大眾商量,儘量自己拿主意。

因為自古以來,成大事的人都有不凡的格局和氣魄,這樣的人萬中無一。

和大眾一起謀劃大事,七嘴八舌,反而容易破壞信心,干擾判斷。

第五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天賦平平的人,一般輸在懶上,天賦驚豔的人,一般都輸在傲上。

對於一般人來說,沒有什麼天賦,只能靠自己後天的努力,才能成就一番事業,所以,最忌諱的就是一個懶。

那些天賦好的人,聰明敏銳,才氣逼人,但是也因此容易孤傲自大,故步自封,所以,他們最忌諱的就是一個傲字。

曾國藩本身天賦不高,但是他卻以一個勤字,成就了同時代天才們難以企及的事業和學問。

可以說曾國藩正是普通人的榜樣。而如項羽、李自成等,佔盡天時地利,卻最終因為驕傲而敗亡。

人生六戒,謹言慎行,敬讀之,慎思之,篤行之

第六戒: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辦大事主要是看格局和見識,才能只是輔助;凡是要做大事,一半在於人的謀劃,另一半就要看天意了。

劉邦攻下咸陽,諸將都去搶金銀美女,只有蕭何封存了秦國的戶籍、地形、法令。

這些材料為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據,對日後西漢政權的建立和鞏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蕭何功不可沒。

花盆裡長不出參天大樹,一個人的見識和格局,決定著一個人的所能抵達的高度。

大事,以識為主,見識上高瞻遠矚,才能先人一步。

而“人謀居半,天意居半”則是說,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是百分之百能成功的。

我們只能“盡人事以聽天命”,把心態放平。

不要因為有自己不能左右的的因素就不去努力,更不能因為自己努力了,最終卻失敗了而去怨天尤人。

人生六戒,謹言慎行,敬讀之,慎思之,篤行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