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花錢無度,窮到死的結局,是源於他骨子裡對自己身份的自卑

路遙說:“像我們這樣出身的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看不起自己,需要一種格外的張揚來抵消格外的自卑。"

路遙花錢無度,窮到死的結局,是源於他骨子裡對自己身份的自卑

路遙

出生,既是一望無際的貧困

1949年12月3日,僅比新中國小64天的路遙出生在陝北高原清澗縣,一個極度貧窮的地方。一望無際的貧困,是陝北高原世世代代的特徵,同時也是陝北高原上這個極度渺小的家族的世世代代的特徵。

活下來,是當時陝北高原上所瀰漫的最樸素的思想。貧瘠的自然資源,惡劣的生活環境,是對生存的巨大考驗。路遙頑強的活了下來,這不是上天的恩賜,這是陝北這塊土地透在骨子裡的頑強。

生活的不濟,終於使這個貧困多子的家庭無以為繼,生活就是這樣,當你對一切都不敢奢求的時候,活著就是唯一的訴求。無奈的生活終於打破了這個貧苦家庭苦苦維繫著的平衡,七歲的路遙,被父親過繼給了大伯,在父親看來,這種方式可能是讓這個孩子唯一活下來的希望,這可能也是身為一個父親對自己孩子最後的給予。在父親轉身的那一刻,路遙的生命再無童年。

“我似乎有一種感覺,我生下來就是大人。嚴酷的生存環境使我的童年是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這個社會,這片黃土地。”路遙如是說。

對於天降大任的人,殘酷的生存環境可能是最好的磨鍊,要成大事的懵懂雄心,在這一刻已經深入路遙的骨髓,而同時隨著雄心深入路遙內心的還有因貧窮而帶來的深深的自卑。曹雪芹《天地生人大仁大惡論》說:“縱再偶生於薄祚寒門,斷不能為走卒健僕,甘遭庸人驅制駕馭,必為奇優名倡。”

路遙花錢無度,窮到死的結局,是源於他骨子裡對自己身份的自卑

路遙

寒門,最望出人頭地

在社會底層苦苦掙扎的小人物們看來,出人頭地是掩飾內心自卑的最好的方式,在中國傳統思想裡,名和利是所有底層最渴望的。

19歲,路遙從政,當上了縣革委會副主任,相當於副縣長,對於一個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長大的人,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心理滿足,埋在路遙內心由貧窮所帶來的深深的自卑,得到了空前的釋放。寒門貴子,光耀門庭,出人頭地,一系列的激動,這一刻,在路遙身上榮耀加身。

在那個近乎荒誕的社會里,路遙的經歷也近乎荒誕,但他熱衷於這種荒誕的表演,對於一個從小就生活在社會底層並且每天無時無刻都在與一望無際的貧困作鬥爭的貧窮之人來說,此刻,起碼在表面上,他第一次戰勝了自卑。生命的意義,重新得到了綻放。

但這種榮耀僅僅持續了不到3個月,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活動,讓路遙再一次回到了生命的起點,回村務農。一個曾經夢想起航的地方,但現在對於路遙,這裡剩下的只有孤寂。隨著路遙一起回來的,還有隱藏在他內心深處且深深扎著他的自卑。

陝北高原的蒼涼,淹沒了路遙出人頭地的夢想。

路遙花錢無度,窮到死的結局,是源於他骨子裡對自己身份的自卑

路遙與賈平凹

蒼涼與孤寂的磨鍊,讓一切不可阻擋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也。人生前期經歷的磨難必將成為厚積薄發的資本。路遙在農村,打壩,種地,拉糞,做小學教師,這些經歷為他日後的創作積累了深厚的基礎。

23歲,路遙被推薦上大學,這不是偶然,這是一個人之於自卑而奮起反抗的結果。漫長而又平淡的5年農村生活,讓本渴望出人頭地的小人物,硬生生飽受蒼涼與孤寂的折磨,在夢想與現實之間,苦苦掙扎,而那顆不安的心,卻讓他倔強的昂首前行。結局如何,已無從考慮,只有掙扎,拼死掙扎!

命運的改變,有時或在一瞬之間,大學,對於中國大多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老百姓而言,已經意味著出人頭地,而對於路遙,更是如此。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是妥協?是抗爭?是人安天命?還是人定勝天?這一切對路遙來說可能都有,也可能什麼都沒有,亦或者說這些都不是他最明確的。他要的是改變自己的出身,且由出身所帶來的自卑。上大學,這個轉折點,似乎正在改變這一切。

《驚心動魄的一幕》的小有名氣,《人生》的一舉成名,《平凡的世界》的天下流芳,讓路遙的自卑稍感放鬆,但自己的出身卻讓他時時刻刻耿耿於懷。

路遙花錢無度,窮到死的結局,是源於他骨子裡對自己身份的自卑

14歲的路遙

一生42年,窮了42年

寫作使路遙獲得了名和利,但,名大利小,這也是路遙為錢所困的原因,我們看看讓他成名的幾部小說的稿費:《驚心動魄的一幕》500元,《人生》1300元,《平凡的世界》30000元。除了這些還有電視電影著作版權報酬,據好友海波回憶:

1989年的一天,我去找他,他說:"今天不能坐在家裡'拉話',得去一回第四軍醫大學招待所,你若不忙,和我一塊去,咱們邊走邊'拉'。"我也沒問他去做什麼,就跟他去了。去了之後,才知道是和中央電視臺《平凡的世界》劇組見面。見了後,對方沒說多少話,只是給了路遙一個信封說:"這是你的著作權報酬"。路遙自己沒接,示意我收起來。離開那裡後,我們到一個飯店裡吃飯,拿出來一數,總共680元。我說:"就這一點?"他只是苦笑。

路遙的工資不高,1991年底,也就是《平凡的世界》獲獎後不久,他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和"陝西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開始享受國家專家津貼和陝西省專家津貼,很有限,國家的津貼是每月100元。

路遙花錢無度,窮到死的結局,是源於他骨子裡對自己身份的自卑

路遙出生的窯洞

掙得不多,花得不少,是路遙貧窮的原因,他認為改變出身,消除自卑最好的辦法就是花錢,在表面上讓別人看到他的富有,他是一個出身貧窮的人,但它不是一個不大方的人。

所以即使他的煙癮很大,一天抽兩包以上,但抽的都是好煙;即使他喜歡喝咖啡,但喝的都是好咖啡。路遙參加會議,從不吃組織方安排的早餐,即使伙食很不錯。非要去一家咖啡店吃西式早點,80年代,咖啡店很少的,並且很貴,一次大概要5塊錢左右,哪怕路遙每月的工資才40元左右,因為,這是他的倔強,是從小殘酷的生存環境留在他骨子裡的自卑。

路遙花錢無度,窮到死的結局,是源於他骨子裡對自己身份的自卑

沉思中的路遙

路遙說:“像我們這樣出身的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看不起自己,需要一種格外的張揚來抵消格外的自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