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不止女孩會受傷,男孩也會受傷:恐懼、焦慮、抑鬱、異裝癖


性侵,不止女孩會受傷,男孩也會受傷:恐懼、焦慮、抑鬱、異裝癖

未成年人,是我們的未來,也是需要我們保護的柔弱存在。 但是,有那麼些心理變態的人,不但不好好保護祖國的花朵,還因為自己扭曲的心理,不斷地傷害他們。

自從“某副總裁性侵養女多年”的事件被公之於眾之後,激起了社會的討伐浪潮。人們在聲討某副總禽獸行為的同時,也表達了對受害女孩的同情和憐憫。

然而,在未成年人性侵方面,我們卻沒有給予男孩應有的保護。據2019年的針對未成年人犯罪的白皮書顯示,性侵案件佔據了75%,20%以上的女孩曾遭受性侵,10%的男孩也曾遭受過性侵。但其實,男孩遭受性侵的比率比這個更高。

受到《洛麗塔》的影響,很多人想當然地以為“蘿莉”會更受“怪蜀黍”的青睞,殊不知,“正太”更容易成為他們的獵物。戀童癖古已有之,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戀童癖的對象,更多的是男童。

男權社會的刻板印象置男孩於性侵案件中的不利地位


性侵,不止女孩會受傷,男孩也會受傷:恐懼、焦慮、抑鬱、異裝癖

在一個對 20 ~ 64 歲的中國城市居民(女 =1519,男 =1475)的研究中,5.1%的男性報告其在14 歲之前有過與成人或同伴的性接觸,發生率高於女性的報告(3.3%)。


一個在湖南農村對 683 名 8 ~ 18 歲兒童進行的研究發現,有 18% 的受訪者報告在 16 歲之前遭受過至少一種性侵犯,並且有被性侵經歷的男童(21.5%)要多於女童(14.2%)

儘管女性地位在中國有所上升,但是不可否認,我們仍處於男權社會(即便女性地位相對較高的國家也不例外),社會、文化對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男性必須勇敢、剛強、堅韌。

於是,男性不能表現出自己的柔弱,否則,將面臨社會、家庭的指責、蔑視、看不起。於是,男孩在受到性侵之後,更加不願意向家人(長輩)報告自己被性侵的事實,即使報告了,在女孩被性侵的情況下,家長尚且不願意將“家醜”外揚,更何況是男孩被性侵了。

同時,由於男孩被性侵不會導致懷孕,所以,男孩遭受多次性侵而不被發現的概率進一步上升

種種因素加起來,使得男孩遭受性侵這一嚴重問題卻被我們很多人所忽視,甚至視而不見。而遭受性侵的男孩們,他們也同樣會受到非常嚴重的心理創傷,甚至會產生比女孩受到性侵更嚴重的後果。

恐懼、焦慮、不信任


性侵,不止女孩會受傷,男孩也會受傷:恐懼、焦慮、抑鬱、異裝癖

在遭受暴力、威脅、脅迫的情況下,受害人除了會經受身體上的傷害之外,更會在事後產生害怕恐懼應激反應,當時的害怕、疼痛會一遍遍縈繞在受害人的腦中揮之不去

加上他不敢不願羞於(程度高於女性)將被侵犯的事情告訴家人(或向別人求助,因為有時性侵行為的實施者就是自己的家人),又擔心接下來會再次遭受同樣的侵害(事實上,重複侵犯的概率很高),這種無助日漸累積,會使得他非常焦慮和茫然。

他不知道應該向誰求助,誰會理解他,誰會幫助他,誰不會“看不起”他,尤其在行為人是熟人甚至家人的時候,會讓他產生對家庭、對社會、對周圍一切的強烈

不信任感

這些種種的心理問題,會對他以後的成年生活、戀愛、婚姻、職業等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抑鬱、自傷自殘、自殺


性侵,不止女孩會受傷,男孩也會受傷:恐懼、焦慮、抑鬱、異裝癖

遭受性侵,是造成抑鬱

的一個特別重要的因素之一。抑鬱,是一種無力無助無希望無價值、自責、不被愛的複雜交織情緒。

受害人在受到侵犯後,卻沒有任何人理解、幫助時,就會容易陷入一種“我該怎麼辦?沒有任何人理解我,沒有任何人能夠幫助我擺脫那個惡魔。是不是因為我不乖?是不是因為我不值得被愛?所以那個惡魔要傷害我,所以大家要拋棄我?”的負性心理之中。

慢慢地,這種負面心理就堆積在心裡,堆積成疾,極有可能造成抑鬱

一邊無法逃離現實的次次傷害,或者無法逃離內心的抑鬱煎熬,一邊仍然無法獲得任何幫助和同情

,就有可能將他推向自傷自殘,甚至是自殺的絕境,以期能夠逃離深淵。

據統計,雖然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抑鬱,也更容易產生自殺的念頭和企圖,但是男性的自殺成功率卻比女性多4倍,青少年男孩自殺成功的比率是青少年女孩自殺成功的6倍。

這麼觸目驚心的數字,難道你還無動於衷嗎?

異裝癖


性侵,不止女孩會受傷,男孩也會受傷:恐懼、焦慮、抑鬱、異裝癖

異裝癖的行為人,絕大多數是男性,我們雖然對他們的異裝行為的包容度越來越高,但我們的觀念中,依然將其視為“心理變態”。

然而,每一種心理問題,都有其產生的原因,而異裝癖,絕大多數是後天形成的,其形成原因,要麼是社會環境,要麼是家庭性教育不當,要麼是經歷了應激事件。

而在導致一個男性成為異裝癖的應激事件中,最主要的兩種之一就是性侵犯。在遭受性侵之後,他的心理陰影有可能讓他無法通過正常的形式滿足其性需求,於是,轉而通過異性裝扮的方式,達到一種扭曲的、心理變態式的性滿足。

性侵,不止女孩會受傷,男孩也會受傷:恐懼、焦慮、抑鬱、異裝癖

沒有誰理所應當地就應該比別人堅強,誰都會受傷,誰都會因為傷害產生恐懼、焦慮、抑鬱等心理創傷,我們不能因為他們“本應該強一些”而減少對他們身體、心理的關心

希望我們能取掉刻板影響給我們的有色眼鏡,給每一個人應有的關心和保護!

End.

我是小葉子,歡迎關注 ,關注心理和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資料】

(1)《變態心理學(第6版)》,蘇珊·諾倫-霍克西瑪著,鄒丹等譯,中國工信出版集團、人民郵電出版集團。

(2)《中國社會中關於兒童性侵犯的迷思》,謝倩雯、喬東平、Joshua Miller,《少年兒童研究》,2020年02期。

(3)《變態心理學》,盛唐著,臺海出版社。

(4)《未成年人性侵害防範體系的問題與構建》,王進鑫、陳敏燕,《少年兒童研究》,2020年04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