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你穿的不是服裝,而是階級

蔣勳:你穿的不是服裝,而是階級


服裝最容易反映階級性


我覺得服裝最容易反映出階級性。

不論古今中外,所有上層階級的衣服都非常地拘謹,因為衣服已經變成一個政治符號。

我有時候看到古代皇帝的圖像就好同情他們,那套龍袍穿上去要花許久時間吧。


也有一個朋友嫁到日本去,她告訴我她結婚時所穿的禮服共十五件,穿上後一整天動也不能動。


蔣勳:你穿的不是服裝,而是階級


因為那是上層貴族的服裝,貴族會用衣服來分出階級,強調出自己的重要性和與別人的差異性。


如果是勞動的朋友,衣服當然是以工作方便為主。

於是你發現這個社會里服裝會分出很明顯的階級,穿這種服裝的人和穿另外一種服裝的人,頭腦裡的思考應該也是不一樣的。

法國以前最強盛的時候,有一個皇帝路易十四留下來一張很重要的畫像,如果你去凡爾賽宮看到那張畫像,包準忍不住笑出來。


蔣勳:你穿的不是服裝,而是階級

他身穿大禮服,頭戴男性貴族流行的銀白色假髮,裡面好像很多彈簧,走路時頭髮就會跳跳跳。


我們知道現在西方很多法官和大學教授,還戴這種假髮,因為它代表了一個階級。


接下來你就會覺得這個皇帝很滑稽,就是他下半身穿著芭蕾舞者般的緊身褲,身上佩戴許多劍、珠寶,一大堆行頭。

最奇怪是他腳上穿著紅色高跟鞋,這麼胖的皇帝穿著一雙紅色的高跟鞋,鞋頭有紅色的蝴蝶結,上面鑲滿鑽石。


蔣勳:你穿的不是服裝,而是階級


我每次看到這張畫就覺得蠻好笑的,歷史上被稱為太陽王的路易十四,這身打扮可真累壞他了。


所以我常常會同情上層階級的人或者政治領袖,會覺得他們真的蠻拘謹的。

就算天氣炎熱,還得打著領帶、穿著西裝,去跟所謂勞動人民握手——可能為了要選舉,或者要親近人民,可是他的服裝卻缺乏親民性。


強勢者用美感來壓迫弱勢者


我覺得服裝的目的之一應該是要讓自己覺得舒服安適。

現在有所謂“休閒服”這樣的觀念出來,你可以穿得很優雅,同時坐、臥、行、走都不會覺得不舒服。

一位政治領袖如果聰明的話,可以創造出新的服裝美學風格出來。這樣不見得會不禮貌,只要把美學風格建立起來,人民是可以接受的。


蔣勳:你穿的不是服裝,而是階級


服裝是不能騙人的。

穿著可能二三十萬臺幣的名牌服裝,你怎麼去親近人民?老百姓的衣服也許不到兩千臺幣,這時候就沒有辦法構成親民性。

我看到文化界很多人的服裝是比較自然的,可以強調出衛生、乾淨、禮貌,可是不見得一定在強調名牌。


有人穿著很自然的卡其衣服、很素樸的白襯衫,然後也能夠呈現出自我的風格。


蔣勳:你穿的不是服裝,而是階級


我們會希望在穿衣服的服裝美感文化裡,有更多這樣的人物出來。我相信這樣的思考非常重要,因為美不應該在最後變成讓大家感覺陌生跟害怕。

路易十四為什麼得穿成那副模樣,因為他一出現所有人都得跪下。

以前的女性更是可憐。中國古代有一句話講得非常好,說是“女為悅己者容”,在強勢男性沙文文化控制下,女性必須裝扮成男人所欣賞的樣子。

所以中國古代宮廷的女性要纏小腳,腳掌變形纏得很小很小,因為男人喜歡。


西方女人則把腰勒得好細好細,甚至特地開刀拿掉最下面兩根肋骨,在人類學上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蔣勳:你穿的不是服裝,而是階級


從這裡可以看到服裝的歷史中,一個強勢者可以用美感來壓迫虐待弱勢力的人。


我不禁要問:我們今天是不是還有這樣的現象?如果還有的話,我們能不能說自己是一個平等的時代?

所以我會不斷地追問在生活美學裡,如何能讓有思考力、有判斷力、有獨立思考的社會引領者,真正能夠把服裝美學穿出來。


“美”不是價格


任何一個物質經過了思考,就會產生不同的情感。

像唐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我相信也許母親健在的朋友,大概不會覺得她為你織了一件衣服,你穿在身上會有多麼天長地久人情上感動的力量。

可是如果有一位朋友每年冬天他老穿著一件看起來有點陳舊的毛衣,你可能會覺得奇怪,還跟他建議說現在毛衣很便宜,為什麼不去換一件新的。


也許他會悄悄地告訴你:“其實這件衣服是過世的母親織給我的。”


蔣勳:你穿的不是服裝,而是階級


這個時候你心裡面會悚然一驚,你會感覺到他到任何地方去買再昂貴的毛衣,都比不上這件毛衣的情感。

所以我常常會感覺到美並不是價格,人世間最美的東西可能是母愛,可能是愛情,也可能是友誼。

這些情愛跟友誼編織進一件衣服裡面時,我相信價格已經無法衡量了。


我要強調的是,很多衣服飾品都被商業標示成昂貴的東西,可是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比得上人心,其實人心才是最寶貴的。


蔣勳:你穿的不是服裝,而是階級


有位朋友手上的戒指毫不起眼,甚至因為年代久了有點烏烏黑黑的感覺。他跟我說這是他們的結婚戒指。


他從臺灣東部到臺北來時租了一個小小房子,房子太小,連張新婚的大床都擺不下,新婚的晚上夫妻倆還各自睡雙層床。

他一面撫摸著那個戒指,一面跟我講著當年的故事。我這個朋友現在已經是一個大企業家,買得起非常非常昂貴的戒指。


可是我知道他為什麼一直還將那不起眼的戒指戴在手指上,因為有他的深刻懷念在裡面。


蔣勳:你穿的不是服裝,而是階級


我們現在面臨兩難的局面,就是所有的消費經濟行為當中,商業不斷刺激著我們:


廣告說當季的衣服要出清了;才3月就看到春裝的消息;換季時就會想有幾個品牌會打折,要去搶購一番......


我相信這當然是一種快樂,也很理解這種快樂。可是我也跟朋友提到:這是一個矛盾!

今天我們是有能力可以不斷換購衣服,可是如果我們不換掉衣服,用得更久些——我跟朋友說有件衣服穿十年了,我可以把它保存得這麼好。


蔣勳:你穿的不是服裝,而是階級


我講的是一件衣服十年來跟我的情感。


因為我善待一個物質以後,它跟我身體產生很多記憶,所以我會很珍惜這種記憶。

這樣的一個記憶可以包括衣服跟我皮膚的感覺,那雙鞋子跟我的腳走路形狀產生的感覺,或者一項帽子戴久之後,好像慢慢變成個朋友的關係了。

我稱這個感覺為服裝的體溫,去感覺一下服裝的體溫,我相信是衣服美學一個非常不同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