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頤和園建園之前是古代網紅郊遊地麼?一起了解頤和園歷史

在京2年去過2次頤和園,第一次去是在暑假人山人海,去哪都排隊草草逛了一圈就回來了。清明假期是第二次去頤和園,疫情影響頤和園限流,人數不多。我們到達時間也比較早,感受到了皇家的園林的春季之美。對頤和園激起了興趣,於是這兩天看了不少頤和園資料,看完才瞭解到頤和園歷史以及人文思想下景觀園林設計,視野又打開了許多。你知道頤和園建園之前古代網紅郊遊地麼?一起了解最美皇家原來頤和園的歷史把!一起做個有文化的旅人!

你知道頤和園建園之前是古代網紅郊遊地麼?一起了解頤和園歷史

一、建園以前·京郊網紅風景名勝區

北京的西北郊,素稱“神京右臂”的西山峰巒連綿自南趨北,餘脈在香山的部位兜轉而東,好像屏障一樣遠遠拱列於這個平原的西、北面。在它的腹心地帶,兩座小山崗雙雙平地突起,這就是玉泉山萬壽山。附近泉水豐沛,湖泊羅布,遠山近水彼此烘托映襯,形成有如江南的優美自然景觀,實為華北地區所不多見。

元代,萬壽山叫做甕山,以其山形似甕而得名。山的南面地勢低窪的地帶匯聚玉泉山諸泉眼的泉水,瀦而成為一個大湖名“甕山泊”,也叫七里泊或大泊湖,這就是昆明湖的前身。

明代,甕山泊改稱“西湖”。這時候,玉泉山、甕山、西湖之間山水聯屬,三者在景觀上互為藉資的關係十分密切。玉泉山的山形輪廓秀美清麗,故時人多以玉泉與西湖並稱。至於甕山,山形比較呆板而又是一座“土赤濆,童童無草木”的禿山,也就不大受到遊人的重視。明代朱棣遷都北京,漕運重開,修建水利。 修築了西湖堤,西湖水位得以穩定,周圍受灌溉之利而廣開水田。湖中遍植

荷、蒲、菱、茭之類的水生植物,猶以荷花最盛。沿湖堤岸上垂柳回抱、柔枝低拂,襯托著遠處的層巒疊翠。沙禽水鳥出沒於天光雲影中,環湖十寺掩映在綠蔭瀲灩間,更增益綺麗風光之點綴,試看當時文人筆下的西湖所呈現的那一派北國江南的景觀

沈德潛《西湖堤散步詩》有句雲:“閒遊宛似蘇堤畔,欲向橋邊問酒罏”,甚至以此西湖而直接比擬於杭州西湖了。當時的好事者也摹仿杭州的“西湖十景”來命名北京的西湖十景:“泉液流珠”、“湖水鋪玉”、“平沙落雁”、“淺澗立鷗”、“葭白”、“蓮紅墜雨”、“秋波澄碧”、‘明浪流光”、“洞積春雲”、“壁翻曉照”。


你知道頤和園建園之前是古代網紅郊遊地麼?一起了解頤和園歷史

頤和園西堤


綺麗的天然風景再加上寺廟、園林、村舍的點染,西湖遂成為京郊的著名遊覽勝地,獲得了“環湖十里為一郡之勝觀”的美譽。春秋佳日,遊者熙熙攘攘,每年四月,京師居民例必舉行遊湖盛會,夏天荷花盛開,西湖遊人更多

清初,西湖甕山的情形大致和明代差不多。不過寺廟、園林由於年久失修,有的傾圮,有的處於半荒廢狀態,遠不如當年之盛況了。

你知道頤和園建園之前是古代網紅郊遊地麼?一起了解頤和園歷史

二、清漪園時期

乾隆九年(1744年),作為皇帝長期居住的離宮御 苑圓明園擴建工程告一段落,乾隆皇帝寫了一篇《圓明園後記》。文中誇耀這座園林規模如何宏偉,園景如何綺麗,譽之為“天寶地靈之區,帝王豫遊之地無以逾此”,暗示自己不再建國,並且明白告誡“後世子孫不捨此而重費民力以創建苑囿。”然而,事隔不久,另一座大型的皇家園林——“清漪園”,又在圓明園的西面破土動工了。

你知道頤和園建園之前是古代網紅郊遊地麼?一起了解頤和園歷史

乾隆之所以甘冒自食其言的非議而興建清漪園,享用園林之樂作為奢靡生活主要內容,他有什麼不能不建的原因呢?

西北郊先已建成的諸園之中,圓明、暢春均為平地造園,雖然以寫意的手法縮移摹擬江南水鄉風致的千姿百態而作集錦式的大幅度展開,畢竟由於缺乏天然山水的基礎,並不能完全予人以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香山靜宜園是山地園。玉泉山靜明園以山景而兼有小型水景之勝,但缺少開闊的大水面。唯獨西湖是西北郊最大的天然湖,它與甕山所形成的北山南湖的地貌結構,不僅有良好的朝向,氣度也十分開闊,如果加以適當的改造則可以成為天然山水園的理想建園基址,且清漪園離他居住的圓明園和皇太后居住的暢春園都很近,又介於圓明園與靜明園之間,與後者有水路可通,往返十分方便。此四者若在規劃上貫聯起來,即能構成一個功能關係密切,景觀又可以互為藉資的整體——一個包含著平地園、山地團、山水園的多種形式的龐大園林集群。可謂一園建成,全局皆活,對於這一點,乾隆是能夠理解並早有矚意的,此其一。


你知道頤和園建園之前是古代網紅郊遊地麼?一起了解頤和園歷史

清漪園(即現在的頤和園)的核心位置


其次,圓明、暢春、靜宜、靜明諸園都是在上代的基礎上擴建而成,規劃設計不免或多或少地要受到既定格局的限制,牽就拘礙的情況在所難免。而甕山西湖的原始地貌則可以完全按照弘曆的意圖加以改造,園林的規劃建設也能夠按照他的想法自始至終一氣呵成。


你知道頤和園建園之前是古代網紅郊遊地麼?一起了解頤和園歷史

頤和園的湖色山光


你知道頤和園建園之前是古代網紅郊遊地麼?一起了解頤和園歷史

頤和園昆明湖為天然湖泊,非人造湖


這兩點,大概就是乾隆所以繼圓明諸園建成之後,”又覆在甕山西湖興建清漪園的真正原因。

既然自食其言而不惜再耗國家另建新園,勢必要尋找適當的藉口以便杜絕朝野的清議。當時,正好有兩件與甕山西湖有關的事情促成了乾隆建園願望的實現。

第一件事情是建佛寺為母后六十祝壽。

第二件事情是西北部水系的整理。

乾隆十五年( 1750年)三月十三日,乾隆在易名萬壽山的同一份上諭中正式宣佈易西湖之名為“昆明湖”

西北郊的水系經過這一番規模浩大的整治之後,形成了玉泉山——玉河——昆明湖——長河這樣一個可以控制調節的供水系統。這個供水系統圓滿地解決了大運河上源的接濟,提供了農田灌溉和園林用水,開闢了從西直門直達玉泉山的水上游覽路線,同時也為清漪園的建設作出先期的地形整治。

以上所述,大抵就是清漪園基址的地形整治的梗概。

一百零一處建築中,八十處建成於乾隆十五年到十九年這四年間。乾隆二十年以後建成的只有二十一處,而且絕大部分是在萬壽山後山。這個情況亦足以說明清漪園建設工程的計劃性和一貫性。

與園林建設同時,還進行全面綠化,改變了原甕山“童童無草木”的面貌。原西湖一帶向以垂柳荷花之盛著稱,清漪園保留了這個特色,在沿湖的堤岸增植柳樹,湖中的大部分水面廣蒔荷花。


你知道頤和園建園之前是古代網紅郊遊地麼?一起了解頤和園歷史

改造後植物茂盛的萬壽山


你知道頤和園建園之前是古代網紅郊遊地麼?一起了解頤和園歷史

頤和園夏天的荷花

你知道頤和園建園之前是古代網紅郊遊地麼?一起了解頤和園歷史

綠柳夏荷


清漪園水面遼闊,專供帝、後作水上游覽的御舟先後建造了“鏡中游”、“芙蓉腦、“萬荷舟”、“錦浪飛鹿”、“澄虛”、‘憬龍舟”、‘祥蓮艇”、‘喜龍舟”等。大型的“喜龍舟”船身長十三丈五尺,中寬三丈三尺,裝修陳設極其豪華。此外,還有備膳船、運水船、茶船以及各種運輸板船一共二十八隻。

玉河和長河亦按照水上游覽航道的要求加以規劃。沿長河建置一系列的碼頭和點景的殿宇、園林,乾隆十六年( 1751年)秋天正式通航。此後,弘曆往返於清漪園和北京大內之間,就經常使用這條水路。西直門外高亮橋畔的“綺虹堂”是水路和陸路的中轉站,從這裡可以一直乘船到達玉泉山靜明園的東門。而長河--昆明湖--玉河--玉泉山這條供水體系,也就成為當年北京西北郊的一條長達 12公里 的皇家專用水上游覽線。

你知道頤和園建園之前是古代網紅郊遊地麼?一起了解頤和園歷史

清漪園的宮牆僅修築在東、西兩座城關之間,東起文昌閣城關,往北折而西,繞過萬壽山北麓的後湖北岸,到如意門再折而南,止於西面的“宿雲簷”城關。昆明湖的東、南、西沿岸均不設宮牆,園內園外聯成一片。因此,難於定出園林佔地的確切面積,大體說來包括宮牆以內及昆明湖沿岸地段約為295公頃。

清漪園總共有二百餘人分別管理萬壽山山前、山後和昆明湖的十三個區段。包括園丁、花匠、木匠、瓦匠、裱匠、搭彩匠、船隻管理、擺渡、拉縴、看守橋樑涵閘、啟閉閘 門、拉安橋板、打掃堤岸碼頭、巡夜打更等。。

咸豐六年(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咸豐十年(1860年)九月,英法聯軍“進犯北京,清文宗奕濘倉皇逃往熱河,十月五日、聯軍佔項海淀鎮。六日佔領圓明園。第二大便開始大肆劫掠圓明、暢春、清漪、靜明、靜宜諸園,繼而由聯軍統帥額爾金(Lord Elgin)下令將這些園林全部焚燬。完整存在了一百零九年的清漪園亦被付之一炬,前山中段、後山中段和東段、東宮門、南湖島等地段毀壞尤為慘重。這些地方除了個別建築物之外,幾乎焚燒殆盡。“玉泉悲咽昆明塞,唯有銅犀守荊棘;青芝岫裡狐夜啼,繡漪橋下魚空泣”,這就是一代名園勝苑劫後淒涼景象的寫照。

你知道頤和園建園之前是古代網紅郊遊地麼?一起了解頤和園歷史

三、頤和園時期

乾隆興建清漪園的時候,正值所謂‘乾隆盛世”,建園工程有足夠的財力、物力的支持。到慈禧太后重建頤和園,情況就完全不同了。經過兩次鴉片戰爭,帝國主義用武力打開了古老封建鎖國的門戶,索取割地賠款,利用不平等條約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國際上,中國已被迫成為列強掠奪、瓜分的對象。國內,清廷雖然鎮壓了太平天國革命,但各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階級矛盾十分尖銳。政府各級官吏貪汙腐化,到處災疫流行,哀鴻遍野。清王朝處在這樣內憂外患,民生調敞的情況下,國庫再也拿不出整筆的款項來修造規模宏大的園苑了。因此就巧立名目,挪移海軍建設的專款作為建園的經費。

你知道頤和園建園之前是古代網紅郊遊地麼?一起了解頤和園歷史

為了把重建清漪園與辦海軍拉上關係,光緒十二年(1886年)八月恢復昆明湖水操。隨即在“耕織圖”舊址興建“水操內學堂”,十二月十五日水操內學堂舉行開學典禮。也就在這一天,在大報恩延壽守舊址上改建的排雲股、德輝殿舉行‘供梁”儀式,大規模的建園工程從此開始了。

恢復乾隆時代的昆明湖水操,對於建設新式海軍並無多少實際意義,只不過為著掩蓋園林建設的事實

據內務府光緒十三年( 1887年)開列的《萬壽山已修未修齊工程清單》的記載,這一年園內已竣工的建築物共計二十四處,約佔頤和園全部建築的三分之一。到光緒十四年(1888年)二月初一載湉頒發上諭正式公佈重建清漪園並易名頤和國的時候,園工實際上已進行了一年零四個月。

頤和園的修建工程在慈禧太后親自主持下,原來打算全面恢復清漪園時期的規模,並曾命樣式房繪製有關的規劃設計圖紙。但在建設過程中由於經費籌措困難,材料供應不足,不得不一再收縮;最後完全放棄後山、後湖和昆明湖西岸,而集中經營前山、宮廷區、西堤、南湖島,並在昆明湖沿岸加築宮牆。昆明湖水操停止後,水操內、外學堂即原耕織圖、蠶神廟也就劃出園去了。

按宮牆以內計算,頤和園佔地面積為290公頃,比清漪園略小一些。

你知道頤和園建園之前是古代網紅郊遊地麼?一起了解頤和園歷史

頤和園建成後,幾乎每年的大部分時間慈禧太后都住在園內。一般是正月就帶著載湉來到頤和園,直到十一月才返回紫禁城或三海。她在園內接見巨僚、處理政務、舉行典儀,因而園林的性質已經改變為離宮御苑,成了與紫禁城相聯繫著的政治中心。


你知道頤和園建園之前是古代網紅郊遊地麼?一起了解頤和園歷史

小小

大強

#讀書、遊歷、實踐#

小小和大強,一對設計師情侶

從設計和建築視角去看世界,發現世界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