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收穫,卻平淡無奇”——致26

今天26歲了。

這一年雖有收穫,卻平淡無奇...


“雖有收穫,卻平淡無奇”——致26


努力的正確打開方式


人們常說“做人要努力”但怎麼努力?卻沒幾個人說。

努力雖沒捷徑可走,但努力是有方向可尋。

五音不全的人就別去學唱歌了。

遊戲打的爛就別想著打比賽了。

一旦你去做這些事將會比別人付出更多、更長的時間,但收穫可能遠不如別人。

很多人在無效勤奮中努力的原因,並非是所謂的“戰勝不可能”,而更多是在和自己或別人賭氣。

“他認為我做不了這事,我就要做!我要做好,然後打他臉!”

“她覺得我正在做的事情沒多大意義,我會用事實行動證明,我行,我可以!”

有時候在心裡承認自己的欠缺和不足,沒有想象的那麼難,但很多人做不到。

花費大量的時間,燃燒生命去消磨意志,卻僅僅是因為別人認為你不可以?

就像我做自媒體這件事,我的初衷並不是因為它有多賺錢,當然能為我帶來收入更好。但最重要的是我喜歡寫,我樂於分享,渴望尋找和我有共鳴的人。

生命很短,不要強扭自己去做那些逆水行舟的事。根據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順勢而為的事反而不錯。

真正值得努力的,是你有所長,能發揮的領域。

真正要去戰勝的,是你自己。


“雖有收穫,卻平淡無奇”——致26


別讓自己有討好型人格


我並不反感在職場上跪舔的人,畢竟誰活著都不容易。

但需要明確這種跪舔的意義,如果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那自然沒問題。但如果不是呢?

之前有個同事,明明沒辦法在時限內完成的工作,卻非說保證完成任務。

連續加班半個月把工作內容趕出來,還因為疲勞工作導致工作內容出錯,被領導批評不說,還要重做。

我問他他有必要這麼“拼”嗎?他說領導安排的任務就要做完做好。

其實這位領導並不是一個難說話的人,把任務難點講清楚,申請更長的時間來完成這份工作完全沒問題。

但卻怕被領導說工作能力不足而抗下這一切,最終工作耗時雙倍完成了,還沒討到好。

職場中如此,生活中也是。

聚會喝酒,不能喝酒不要喝。非拿“我不喝就會掃大家的興”為由強迫自己喝酒不說,醉了還出盡洋相。

這一年看了太多所謂的討好型人格。

不做討好型人格就一條做好就行——你只需要遵從自己內心做選擇。

領導更多想看的是你工作完成得好不好,他可以給你更長的時間,甚至能接受你能力上的欠缺,但不容許你滿口答應後,他放心把事情交給你,可你卻做得一塌糊塗。

不能喝酒就是不能喝,如果因為你不喝酒就被人說掃興,這群人是把你當逗人愛心的寵物,還是你自己把自己當做取悅別人的寵物?

明明自己都要被家暴逼得自殺了,選擇的不是法律和家人的幫助,而是多做飯菜、多洗衣服,爭取少挨點打。

我想沒多少人樂意心甘情願的委屈自己吧,之所以選擇委屈,也是想換得利益。

但這樣討好型人格的委屈,失去的往往也是利益。


“雖有收穫,卻平淡無奇”——致26


怨天尤人只會讓自己更悲觀


說句三歲小孩都懂的道理——“做人開心就好”

這一年不少讀者給我留言,出現最多的詞是“身不由已”

說過最多的話是“我想做自己,但是不可以。”

我要養家、養小孩、養老人,我有做不完的文案、跑不完的銷售,幹不完的瑣事。

是個人都在說自己累,卻不曾發現每個人本就是一步步累下去。

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無論男人還是女人。

真正不累的人往往都缺心眼。

你會談戀愛,會結婚,會有小孩。即便是這些你都不需要,但你也不得不面對漸漸老去的雙親。

你總會有所思考,有所悟道,有所負擔,有些責任。

我們能做的,就是在繁忙乏累之餘給自己一個臺階下,放下一些包袱,做一些自己愛做的事。

或是一個人去遠足,又可能是一群人去KTV。

老抱怨生活被很多事情壓得喘不過氣,人生規劃被父母、情侶、孩子推著走。

但,誰又不是呢?

真正殺死一個人的,並不是鋒利的尖刀,而是自己開始對常態抱怨。

越發抱怨、越發埋汰自己,彰顯自己的並非是自己身負重任的偉大,而是把自己拴在失敗者中的悲哀。

所以接納它,試著更努力去做好它,改變它。


“雖有收穫,卻平淡無奇”——致26



又長了一歲。

雖有收穫,卻平淡無奇。

這一年,還好有你。


“雖有收穫,卻平淡無奇”——致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