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生意很難做,為什麼街上很少有門面關閉?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來回答一下。
首先我要說的是,街上很少有門店關閉是個偽命題,作為一個在水果店、便利店、超市和服裝店有過經歷的人來說,我看到的是很多門店都關門了,可能你看到的是一個店鋪一個有人在開,但是你有沒有注意到一個開店鋪的人能持續經營多久呢?


我自己以前投資過的一家水果店旁邊本來是打印店,換成了服裝店、然後換成了海鮮店、又換成了代開發票之類的小公司,然後現在成了五金店,這才兩年時間而已,但是已經換了五家做小生意的人,你說這個關店率怎麼樣?其次很多店鋪生意已經很不好了,為什麼還不關門呢,很簡單的一點是因為沒有看相對收益,只看了絕對收益,比如一家超市投資100萬,小兩口乾,一年到頭手裡還能剩下10萬就覺得這生意很好了,其實並不是。100萬的資金如果在銀行做低風險的理財,因為金額較大所以一年4.5萬的收益是沒問題的,兩個人上班一年15萬沒問題吧,我說的是兩個人,這樣就有19.5萬了,而且上班的話沒有經營風險,不需要365天天天在上班,還能有社保,做小生意的真是用時間堆在那裡換取微薄的利潤,還沒有社保。但是做生意的時候他們因為缺少基本的投資和財務意識,只看絕對收益,一年下來沒虧錢就很高興就會接著做,其實是不划算的。最後很多的生意人開店已經在虧損了,但是進貨、裝修和可能的轉讓費都非常大,盲目關店損失太大了,只能硬撐著等人來接盤,願意盤下他的店,現在經濟增速下滑,小年輕又不願意上班受氣,很多愣頭青去做自己完全不懂的生意,去創業,其實就是拿自己的微薄本金去補貼廣大市民,我也一直說要尊重小生意人,因為沒有他們在用資金和勞動力補貼的話,不知道現在物價上漲成什麼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