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的羈絆》書評:如果,你也有一個自戀的母親

無論在中國還是在西方文化中,“母親”二字總是被冠以偉大的前綴。

當全世界都在衷心慶祝母親節時,有些人卻處在痛苦的矛盾中:

母親帶給他們的不是恰如其分的母愛,而是有著深遠影響的情感缺失。

但在,我們的文化中,好像把任何負面的詞彙與“母親”這個詞關聯到一起,都是對這個偉大角色的褻瀆。

《母愛的羈絆》書評:如果,你也有一個自戀的母親

《母愛的羈絆》這本書,記錄了一個又一個真實的故事,告訴我們:母親並不是完美的代言人

但是,它並不是一本控訴的書,它也教會了有著類似經歷的孩子們,如何去進行自我治癒。

這本書的作者——麥克布萊德博士,是一名資深的婚姻和家庭治療師,也是研究自戀家庭領域的專家,而這卻源於她有一個“自戀母親”。

她的母親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控制慾旺盛、並且極其自戀的人,這讓麥博士有著非常痛苦的成長經歷,卻也是讓她致力於踏上家庭治療師之路的初衷。


什麼是自戀的母親?

這本書裡講了幾個“自戀母親”的典型特點:

自戀母親最大的特點,就是過度控制,也是我們經常說的“控制狂”。

電視劇《小歡喜》中陶虹飾演的單親媽媽宋倩,對孩子就有著令人窒息的控制慾:

女兒的一切都要在自己的掌控範圍,不允許任何失控;

生活上,她要把孩子每餐的攝入精確到個位數;

學習上,孩子每次的考試分數都要在媽媽預期內;

為了方便隨時查看女兒動向,宋倩將女兒臥室的牆壁打通,裝上隔音玻璃,女兒毫無隱私可言。


《母愛的羈絆》書評:如果,你也有一個自戀的母親

一旦女兒稍有反抗,母親就會祭出親情綁架大招:我都是為了你好啊!

另外,自戀母親,通常是對別人缺乏同理心的。

自戀母親不願瞭解或認同別人的感受和想法,因為她們自己的想法總是排在第一位的。

而對於女兒說的任何事,母親總會試圖糾正,講述她認為“正確”的處理方式。

其實從本質上來說,正確與否並不重要,她們只是過度在意女兒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按照自己的設定去生活。

她們也會為孩子付出,但是所謂的“付出”總是她們自己的想法,卻忽視了孩子的真實的需求。


《母愛的羈絆》書評:如果,你也有一個自戀的母親

比如當你試圖減肥,想要美美的去度假時,你媽媽卻為你帶來了紅燒肘子,糖醋排骨,你表示拒絕,她卻氣急敗壞的說“為了你,我凌晨就起來做飯,你怎麼那麼不知感恩”;

再比如,當你工作忙的焦頭爛額,你媽媽突然來拜訪你想要給你一個驚喜,你因為計劃被打斷而手忙腳亂,你媽媽卻希望你能因為她大老遠來看你而心懷感激。

“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是自戀媽媽的口頭禪。而相對於媽媽的“無私奉獻”,好像我們總是“不識好歹”的那一個。

自戀母親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以成就為導向"。

可能是因為教育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變成了成就導向型父母,這類的自戀母親尤其多。

很多自戀母親會過分在意你做了哪些事,獲得哪些成就,而不是你是個什麼樣的人。

她們會因為你取得了好成績,獲得了獎項,或者考上了985,211或世界名校感到自豪,到處與人炫耀。

如果你沒有達到她們期望的成績,即使你已經在夜以繼日的努力,她們依舊會暴跳如雷,在別人面前會感覺到難堪。

這時,孩子從她們的態度中,會感受到的是:只要你沒有達成目標,你就一無是處

這樣的母親,不能否定她是愛孩子的,但是她們卻以愛之名,插手孩子的人生,剝奪他們賦予自己人生價值的權利。


《母愛的羈絆》書評:如果,你也有一個自戀的母親

而從小在自戀母親的身邊長大的孩子,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缺少自我認同感。

一個自戀母親傳達給孩子的是這樣的價值觀:

我有價值,是因為我做了什麼,而不是因為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作為孩子,我們都希望獲得母親無條件的愛,但是自戀母親的愛總是那麼可望而不可及。

為了被愛,為了吸引母親的注意,孩子只能一次次的滿足母親的期望。

但是,這不僅沒有換來愛,卻換來了更高的期望。

《母愛的羈絆》書評:如果,你也有一個自戀的母親

而長此以往,這樣的相處模式,會讓孩子認為,只有滿足別人的期望,被別人需要,自己才是有價值的;當不被別人認可的時候,自己就不配被愛。

這樣的價值觀,會讓孩子從小形成自卑的性格,甚至討好型人格。

無論是生活中,親密關係中,還是職場中,都只能小心翼翼的活在別人的期待中,失去自我。

看到這裡,我們可以自我檢討一下,作為母親,我們是否不小心成了一個“自戀母親”,讓我們的孩子負重前行呢?

我們現在發現問題,並及時改正,為時並不晚;

但是,如果不幸,我們自己就是那個受到自戀母親傷害的孩子,我們該怎麼辦呢?


接受現實,承認痛苦

當你確定你的母親就是我們所說的“自戀母親”時,你是什麼感受呢?

憤恨?怨懟?責怪她使你變成了這樣?

但是你要知道,其實,她們自己也無力提供那些無條件的、有同理心的愛;

因為也許她們自己也從未獲得過——她們自身很有可能就是上一代“自戀母親”的受害者。

你可能會感覺到不甘心,總希望你的母親能變得不一樣。

但是,我們需要面對的事實是,她的成長經歷,讓她成為了現在這個沒有愛的能力,有著情感缺陷的母親;

就像你想教一個3歲的孩子學高等數學,你會因為他學不會而難過,憤怒嗎?

你只能接受現實,因為他顯然沒有這個能力學會,而你能改變的只有你自己。

而“接受”並不是退讓,更不是放棄,而是代表著你開始面對真相,不再有不切實際的期待。

這是一個健康的轉變。

接受現實後,你也許會感受到痛苦、不甘,想著“憑什麼我要受到這樣的對待”;

這是很正常的。要知道,每個小孩都應該擁有一個愛她的媽媽。

如果你沒有,並不是你的錯,你有權為此而感到悲傷,你應該承認你在為沒有成為那個幸福的孩子而感到難過。

《母愛的羈絆》書評:如果,你也有一個自戀的母親

當你感受到了痛苦,千萬不要回避,也不要試著用理性驅逐它,而是找到一個讓自己舒服的方式,充分的體驗,直到你感覺到釋然為止。

當你放棄不切實際的期待時,其實你正在與自己和解——與自戀母親的愛恨情仇就是一場持續終生卻沒有輸贏的拔河比賽,而你正開始學著放手,放自己自由。


從“自戀母親”那裡獨立出來

獨立代表著什麼呢?

不是說你從母親的房子裡搬出來住,也不是說你不再與母親聯繫,而是指從心理上獨立於母親。

我們之前說過,自戀母親會把女兒當作是自己的延伸,總是以自己的期望為標準來養育女兒;

所以女兒自身也從來沒有正視過自己是一個獨立於媽媽的個體:自己會有獨特的個性,需要,情感,還有獨立的自我意識。


《母愛的羈絆》書評:如果,你也有一個自戀的母親

這時,即使身體相隔再遠,母親的聲音依然縈繞在耳邊。

那麼,我們怎麼能做到心理上的獨立呢?

首先,你需要做的是消除那些內化的負面聲音。

在與自戀母親的相處中,那些消極的評價可能會被你內化,就像你的媽媽依然在你耳邊嘮叨一樣,比如“你做的不夠好”“你太失敗了”。

這時,你可以問問你自己:

有什麼證據證明你一無是處?

你真的沒有一點值得肯定嗎?

是不是所有人都不喜歡你?

如果不是,又為什麼對這些聲音堅信不疑?

而這些來自自戀媽媽的評價,又是客觀可信的嗎?

一旦你發現了這些消極觀念,就要試著這樣反駁,指出它們的錯誤,堅持練習,它們總會消失。


《母愛的羈絆》書評:如果,你也有一個自戀的母親

同時,我們要開始關注真實的自我

也就是說拋開你母親讓你做的事,認識一下,你到底是誰。

你可以列一份清單,寫上你想要的東西,你想做的事,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期間不要去考慮母親會作何評價或是別人會怎麼想,只遵循自己的想法。

通過想和寫,讓你更好的認識真實的你,讓你意識到,原來你有一個這麼豐富的自我。

接下來,是最難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在母親面前建立底線

建立底線,是為了防止自戀母親繼續控制和侵入你的思想和生活。

說到這裡,你可能心裡在想“這不會有用的”。

你有這個想法,與其說你覺得你媽媽一定會打破底線,不如說你認為你肯定守不住底線。

難以守住底線通常是因為你害怕媽媽生氣,害怕與她產生衝突,甚至斷絕關係。

但是,你要清楚的意識到,你應該更好的照顧自己,而不是一生為母親的情緒負責。


《母愛的羈絆》書評:如果,你也有一個自戀的母親

當你的母親再次試圖過度干涉你的生活,你應該堅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 比如媽媽說“你家裡像豬窩一樣,你應該把你的東西都收好不要亂放”,你可以說“這是我的生活方式,我希望你能尊重我”;
  • 比如媽媽說“你真的打算離婚嗎,你讓我怎麼跟家裡解釋這件事”,你應該說“我的婚姻應該由我自己做主,你不支持我讓我感到很傷心”。

如果你的母親不尊重你的底線,不要陷於無謂的爭吵,你可以先撤離現場,不要憤怒或表現出敵對;

但是千萬不要退步,只需要一遍遍重申,直到你媽媽明白為止。


終結母愛的羈絆

終結,意味著對上一代的原諒和下一代的解脫。

一個人會變成什麼樣通常是由他生長環境和養育方式造成的,當你從歷史的角度看待你的母親為什麼會是這樣,你也許就會理解她的無力。

這種母性自戀就像是情感遺傳,比基因更強大。

而那種無條件的母愛連她自己都沒有得到過,甚至她自己都毫無意識,又如何能夠把愛傳遞給下一代。


《母愛的羈絆》書評:如果,你也有一個自戀的母親

你也許會說:“她都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我又為什麼要原諒?”

這種原諒其實是為了你自己,如果你能摒棄掉那些負面情緒而選擇原諒,你就能更輕鬆的走下去。

而這種原諒,也體現了你對你媽媽真正的理解和接受。

就像作者麥博士說的,治癒的表現是愛和理解,而不是指責。

另一方面,作為一個自戀母親的女兒,不帶有一點自戀的特質是不可能的。

幸運的是,當我們這一代意識到了自戀的傷害並選擇治癒時,我們的兒女將會獲得全新的愛,終結這種不良的情感遺傳。


《母愛的羈絆》書評:如果,你也有一個自戀的母親

我們應該從以下幾點特別注意:

第一、 在孩子面前表現出的行為和態度是至關重要的,要防止把那些來自上一代的消極觀念和評價傳遞給下一代。

你肯定不希望你的孩子像你一樣,耳邊時刻都是否定的聲音,幸好,你即將康復,能夠為自己的孩子做出改變。

第二、 要讓你的孩子感受到同理心。

有同理心的愛代表著你去體驗並承認他們的感受,這不是說你一定要贊同他們,但是你應該讓他們知道你瞭解並在乎他們的感受,你正在把他們當作一個真實的,有情感的個體去尊重。

比如,麥博士在書裡寫道:

她兒子一次放學回家開始亂扔東西,雖然麥博士第一反應想要呵斥他讓他住手,但她說的卻是“你那麼生氣,肯定出了什麼嚴重的事,說說怎麼回事吧”;

他聽到後,暴怒的脾氣立即得到了緩和,並開始表達自己的感受。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當時麥博士選擇責罵他,他的怒火會更甚,他的暴力行為也許會升級;

而作為母親永遠無法獲知他真實的感受,他自己從母親的反應中也會覺得自己的感受並不重要。

第三、 不要用成就來定義孩子的價值,要更加關注他的人格。

你可能曾經覺得你的自戀母親並不瞭解真實的你,那你瞭解你的孩子嗎?她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除了她學習名列前茅以外,她是否善良,是否幽默,是否在學校樂於助人?

你應該讓他們知道,你為他們本身而感到驕傲,即使沒有考上重點大學或者沒有成為CEO,你的愛依然不會減少。


《母愛的羈絆》書評:如果,你也有一個自戀的母親

當你做到以上這些,你將終結上一代的羈絆,從心理上成為一個獨立、完整、為自己負責的個體,從而獲得原諒的力量,並最終有能力給予下一代全新的愛;

而你的孩子是幸運的,他們將擺脫代際遺傳的母性自戀的陰影,人生也將會開啟更多的可能。




熊仔餅,一個約等於90後的互聯網產品經理兼心理諮詢師。

愛讀書、愛寫作、愛旅行、愛自由、愛思想上的天馬行空,愛現實中的腳踏實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