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特教老師的“三十六計”,一次次的不易,換來的確實小幸福。

一位特教老師的“三十六計”,一次次的不易,換來的確實小幸福。

你喝水嗎?”——沒有反應。把一杯水端到孩子的面前再問:“你喝水嗎?”——還是沒有反應。“你跟我說,我要喝水……”——孩子還是無動於衷。

在北京密雲特教學校的教室裡,教師謝會蓮在為自閉症患兒凱凱做康復訓練。像這樣的訓練,他們曾經每天都要重複幾十次。

凱凱是一個胖胖的小自閉症患兒,在到密雲特教學校上學前,他沒接觸過早期教育。這個小男孩總是無精打采地攤在椅子上,對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唯一的表現是搖椅子、用頭撞牆。這樣的表現,用專業術語描述就是覺醒度低。

怎麼才能讓凱凱動起來、精神起來,融入到班集體之中呢?謝會蓮為此絞盡了腦汁。

一開始,謝會蓮想從建立常規入手,讓凱凱參與簡單的教學活動。她興沖沖地專門為凱凱製作了一日安排表和每節課的工作程序表,希望凱凱能參與簡單的教學活動。可是,凱凱根本不為所動,謝會蓮的第一計以失敗而告終。

一計不成再生一計,謝會蓮想用行為管理讓凱凱發生改變。例如,凱凱能參與一個簡單的活動,指一指圖片,就立刻奉送一塊美味的大餅乾。

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謝會蓮找了10多種零食作為強化物,而凱凱卻把那些對孩子們來說充滿誘惑的美食強硬推走,仍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我不怕自閉症,我從心裡愛他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教會孩子更多的本領。”謝會蓮沒有放棄。

圖片溝通法?對,馬上行動!課上、課間,學校、家裡,謝會蓮加班加點為凱凱製作了許多溝通板,去廁所、活動排隊、去吃飯、去喝水等都有圖片提示。為了使圖片溝通更生動,謝會蓮還請來小班長在一旁做示範,演示用溝通板表達自己的需要。可是,凱凱連手指都不抬。

兩個月過去了。“這兩個月,我可謂是‘機關算盡’,可孩子還是‘初衷不改’。”話語中,謝會蓮有些失落,但眼神透露出她沒有放棄。

動作學習才是認知的基礎啊!謝會蓮再次靈光乍現,先是利用個別訓練課時間為凱凱做評估,再製定出詳細的動作訓練計劃。謝會蓮還把動作訓練的內容拍成小視頻,讓凱凱爸爸看視頻在家教孩子訓練。

家庭訓練加學校個別訓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向懶得動的凱凱,會一邊數數一邊做著跪坐跪起、前進跪走、倒退跪走、交替半跪了。

“這些動作促進了孩子近位關節的穩定性,增加了核心肌力,坐著的時候,凱凱再也不像原來一樣懶懶地攤在椅子上了。”謝會蓮高興地告訴記者,現在這孩子還多了一些精氣神,能聽指令做些簡單的家務了。“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面對自閉症孩子,‘三十六計不成’,就要做‘三百六十計’的準備,不拋棄、不放棄,再試下一次,也許就會成功。”謝會蓮說。

一位特教老師的“三十六計”,一次次的不易,換來的確實小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