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石第二課——“皮、蟒、霧、癬、松花”

上一篇文章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了一下翡翠的場口,相信大家可以對場口有一個簡單的概念,那麼在“賭石”中我們認識了翡翠的場口後就該開始學習對怎麼辨別翡翠質地了。一塊翡翠的好壞我們在不開窗和切割的前提下可以通過“皮、蟒、霧、癬、松花”這五個外在表現來進行一個初步的判斷。

下面我們來通過“皮、蟒、霧、癬、松花”看石的過程,來了解翡翠原石--賭:

一、通過皮殼看石頭:

所謂皮子指的是翡翠形成後經過長期的風化作用,與各種外界應力作用形成的一層風化殼。由於皮殼的存在,以至無法觀察到翡翠內部,這就大大提高了鑑別翡翠原石優劣的難度。人們往往要以觀察風化殼表面出現的各種現象來推斷翡翠原石內部質量的優劣,這就是為什麼翡翠原石又叫賭石的原因。

雖然我們不能透過皮殼看到翡翠原石內部,但這並不能代表原石的好壞就無跡可尋,通過觀察皮殼我們往往能有大發現。原石的皮殼大致分為兩種即水皮石和砂皮石:經過水的沖刷,外皮光滑,手摸上去沒有砂的感覺,很細膩的叫水石皮。而如果皮殼比較粗糙、有沙粒感的翡翠原石,則被稱為砂皮石。

薄水皮翡翠原石

最好判斷的就是薄水皮的翡翠原石。經過數萬年河水的沖刷,原石表面的皮殼已經被幾乎磨沒了,通過強光照射內部情況一目瞭然。正如圖中所示,原石表皮面光滑,厚度極低,證明內部礦物組成成分較純,質地較好。

賭石第二課——“皮、蟒、霧、癬、松花”

淺色水皮原石

略遜一籌的就是淺色水皮的原石,這類原石的風化表皮也很薄,說明它遭受風化的程度較淺,原生礦特徵也比較明顯,也不難判斷優劣。

賭石第二課——“皮、蟒、霧、癬、松花”

白砂皮翡翠原石

相對於水皮原石,砂皮原石的判斷就更有技術含量一些,根據砂皮的顏色可分為:白砂皮、黃砂皮、鐵砂皮、烏砂皮等。

白砂皮翡翠原石內部往往沒有顏色,如果有也是淡淡的綠色或紫色,但是一般透明度較好。

賭石第二課——“皮、蟒、霧、癬、松花”

黃砂皮翡翠原石

黃砂皮的翡翠原石內部可能有較多的綠色,但多數顏色不均勻,有時也可能有較濃豔的色根,屬於不穩定的翡翠原石。

賭石第二課——“皮、蟒、霧、癬、松花”

烏砂皮翡翠原石

烏砂皮為顏色較深的黑色,一般認為內部會有較深的綠色,甚至可出現滿綠的翡翠,但是烏砂皮翡翠原石變化非常大,有的裡面綠中帶黑、有的裡面是很乾的綠、有的裡面的綠色差很大,還含有大量雜質。

賭石第二課——“皮、蟒、霧、癬、松花”

紅皮翡翠原石

紅皮常用來做手把件或擺件,並儘量大面積保留外皮,已形成其獨有特色。

總之,可根據翡翠皮殼的顏色、緻密程度、光潤程度、厚薄等,推斷翡翠內部顏色,透明度、淨度、結構等優劣程度。但沒有長時間的研究是沒法摸索出其中真諦的!所以建議大家還是多瞭解、多體會少出手。

賭石第二課——“皮、蟒、霧、癬、松花”

二、翡翠原石的霧:

所謂“霧”是指存在於風化外殼與翡翠礦石之間的一層霧狀不透明的過渡帶,實際上是一種翡翠原石礦物的退變所產生的物質。

賭石第二課——“皮、蟒、霧、癬、松花”

翡翠硬玉形成初始由於溫度的降低及壓力的增加,原生礦物硬玉發生退變質,形成新的次生礦物包裹在硬玉巖外部,形成了中心部分是硬玉巖,外面是次生礦物層,最外層是風化殼的格局。這些次生礦物就是霧了,它主要成分是鈉長石和霞石。

賭石第二課——“皮、蟒、霧、癬、松花”

霧有厚有薄,顏色有白霧、黃霧、黑霧和紅霧。霧的有無及霧的顏色反映的是原巖的信息,可以說霧的出現是原石是否有翠色的一個徵兆。

白霧

如果經皮殼磨去,露出的霧呈現淡淡的白色稱之為白霧,這說明其內部雜質較少地子很乾淨,屬於比較純的硬玉巖,會有一定的透明度,若白霧下能隱隱看到綠色,那麼有可能出現較為純淨的翠綠。

賭石第二課——“皮、蟒、霧、癬、松花”

賭石第二課——“皮、蟒、霧、癬、松花”

黃霧

不同顏色的霧代表著不同的信息,—般“黃霧”是由於含鐵量高而引起的,而高鐵又使得翡翠綠色發暗;“黃霧”顯示氧化鐵的存在,但尚未高度氧化若霧面純淨雜質少也有可能出現高翠,

賭石第二課——“皮、蟒、霧、癬、松花”

黑霧

由於黑霧的變化比較大,與白、黃霧不同,黑霧不僅生於皮肉的結合部,而且還會深入到翡翠的肉中,其分佈範圍及霧層的寬窄變化一般都會很大。因此不能簡單的說凡是厚層黑霧一定很差,更不能說凡是黑霧一定是差的霧。

賭石第二課——“皮、蟒、霧、癬、松花”

一般來說,若黑霧的顏色深淺不一,霧層又寬又厚,分佈範圍比較亂,霧與底已成為一體,霧色不乾淨,這就是很差的黑霧,其翡翠的種質必差無疑,賭石者宜避而遠之。

賭石第二課——“皮、蟒、霧、癬、松花”

三、翡翠的癬

癬是指是翡翠原料表面上出現大小不同、形狀各異,呈黑色、深綠色或灰色的色塊。我們可以通過它來推斷原石內部是否存在綠色。癬是鉻離子的提供者,俗稱“癬吃綠”或“綠隨黑走”。

賭石第二課——“皮、蟒、霧、癬、松花”

癬的主要礦物成分是鹼性角閃石,通常呈柱狀、纖維狀幾何體,呈靛藍色、藍黑色,往往圍繞輝石,與皮殼周圍的物質有明顯的顏色差異。如果在一個面上出現有大量的片狀癬,而另一個面上有大量的點狀癬,那麼內部可能含有太多的陽起石等產生癬的礦物;如果有一些癬僅僅在一個面上有表現,而且都是片狀癬就有可能僅僅在表面有一些髒點不會對原石質量產生很大影響;反之如果在二個面甚至三個面上都有癬,則原石內部有可能會出現很多黑點。

賭石第二課——“皮、蟒、霧、癬、松花”

業內有"死癬"與"活癬"之說。在生成翡翠的過程中及以後的多次地質運動、多次的升溫活動中,如有鉻元素釋放則可使翡翠致綠。若癬與翡翠共生,當地質環境改變時不利於鉻元素釋放致色時,終止致色,就會產生黑隨綠走的現象,稱活癬。生成翡翠以後,產生的"癬",沒有鉻元素釋放的地質條件產生的癬稱死"癬"。

四、翡翠的蟒

所謂“蟒”是指翡翠中綠色條帶在皮殼上的表現形態,是賭石的專用術語。所謂“寧買一線不買一片”,這裡的線指的就是蟒。

賭石第二課——“皮、蟒、霧、癬、松花”

一般來說呈凸起狀的曲折細脈狀分佈於皮殼表面,猶如一條巨蟒盤繞於石上,是推測原石有無顏色及顏色分佈狀態的一種依據。由於翡翠的成巖成礦的時期不同,故而形成了結構與成分上的差異,這就導致了其硬度上的不同,在漫長的風化過程中就產生了深淺差異。一般細粒緻密結構比粗粒疏鬆結構抗風化能力強,綠色部分比無色部分抗風化能力強,所以與無色、淺色粗粒疏鬆結構的基底相比是細粒結構的綠色部分凸出來,形成蟒帶。翡翠的綠色條帶多是成巖期後改造的結果,成巖期後改造首先是在應力作用下硬玉巖變形,破裂,而後含致色離子(如鉻、錳、鐵等)的熱液侵入,進行離子替代,從而形成綠色條帶。所以說有色條帶多是變形破裂帶,而這一破裂帶又繼續在應力和熱液的作用下發生了揉皺和重結晶,形成了一條結構緻密的彎曲翡翠色帶,反映在皮殼上。

賭石第二課——“皮、蟒、霧、癬、松花”

翡翠的蟒帶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對應構造轉變的“種蟒”,另一種是對應顏色轉變的“色蟒”。眾所周知事物的結構越緊密質地也就越好。所以在一塊原石上好的質地(好的種)的部位抗風化才能更強,相同的外界前提下,其他局部被風化得下凹,而質地好的局部倒顯得凸出來,便形成了“種蟒”。用手觸摸翡翠的皮,“種蟒”會分明呈條帶狀凸起,並有一定的走向。從而來判斷原石的優劣。同理在風化過程中,無色、淺色翡翠對應的粗粒鬆散構造,相比綠色部分所對應的細粒構造的抗風能力要弱,很自然的在多年風化後綠色部分就會凸出來,構成“色蟒”。還有一種狀況,翡翠顏色集中的帶狀區域能夠含有一定閃石或綠輝石,這兩種礦物的抗風化才能均弱於無色的硬玉,因而有顏色的帶狀區域反而凹陷下去。“色蟒”普通平行綠色的走向,綠的走向或稱綠的外形,大多為原生裂隙中充填了富含鉻離子的物質所致。 

賭石第二課——“皮、蟒、霧、癬、松花”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蟒”來判斷原石的優劣,在一般情況下只適用於次生礦上開採出的原石


五、翡翠原石的松花

在翡翠的表皮層上我們仔細觀察能發現一些像風乾的青苔一般的塊狀物與帶狀物這就是“松花”。

賭石第二課——“皮、蟒、霧、癬、松花”

“松花”是指翡翠皮殼上綠色的表現,既翡翠原料上的綠留於錶殼被風化後的痕跡。也就是翡翠內部或淺層綠色在皮殼表面的一種表現。由於致色離子的種類、濃度和空間分佈在一定的成礦時間和空間是相對穩定的,所以根據松花顏色的濃淡、數量的多少、形態的變化,可以推斷翡翠內部顏色的變化和分佈等:

1)如果松花的顏色濃而鮮豔,價值就會高;

2)如果翡翠皮殼上沒有松花,內部可能很少會有色;

3)而皮殼上多處有松花,則內部可能存在顏色或者僅僅存在於表層;

4)另外,松花是否滲入翡翠內部,滲透的深度等,也是推斷顏色好壞的依據之一。

賭石第二課——“皮、蟒、霧、癬、松花”

松花根據外形與名稱不同大體可以出20多個品種:

有帶子松花、蕎麵松花、卡子松花、膏藥松花、柏枝松花、螞蟻松花、蚯蚓松花、白皮松花、點點松花、絲絲松花、條帶松花、包頭松花、癩點松花、一筆松花、穀殼松花、黴松花、毛針松花、紫色松花、芝麻松花、夾癬松花、暴松花等等。

帶子松花:這種松花有寬有窄。像帶子一樣纏繞在皮殼上,沒有斷頭,一氣呵成。此可推斷其體內部可能有一個滿綠層的平面,是松花中最可靠的一種表現。

蕎麵松花:似是在皮殼上敷了一層厚薄不等的蕎麵粉。淡黃綠色覆蓋或包裹著皮殼的一部分或絕大部分。這種松花可能表現內部是一團綠色。

膏藥松花:這種松花不論圓形或不規則形,都似一個膏藥貼在皮殼上。膏藥松花只在表層者居多,膏藥被擦去後,綠色集中於一塊。這種松花一般座色較淺。

柏枝松花:白皮松花與柏枝松花比較相似,都是白色的.一個像柏樹枝,在皮殼上不易察覺.反覆辨認也難確定。這兩種松花若是有色,那很有可能開出正綠翠色。

條帶松花:這種松花在皮殼上沒有習慣部位。隨處可生。其形不彎不直,大條附帶小條。條帶松花要求要厚。要寬,要長座色率就高。若生在沙殼的凹處.有色的可能性大。

點點松花:這種從一點兩點分佈在皮殼上的松花,可賭性不強,解開石頭後大多同皮殼上的點點一致。

黴松花:這是偏色松花.綠色太藍,又不鮮豔。有發白的感覺,所以稱之為黴松花.有這類松花的石頭可賭性不大。

暴松花:是一種典型的次生松花,多出現在場口不正的塊體上。顏色極其鮮綠。十分誘人,欺騙性極大。暴松花只生在表層,水乾、質軟、堆積較厚,沒有可賭性。

賭石第二課——“皮、蟒、霧、癬、松花”

基本上的理論知識就這樣了,但是所有的理論都是要通過大量的實踐拍見證的。

祝各位看官天天大漲!永遠不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