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辰光的上海——追尋老物件 Ⅰ

在輕拾上海舊時光的過程中,讓我們感觸最深的就是我們身邊的老物件越來越少見了。我們不得不承認,它們正在悄然退出我們的生活。但是為了讓這些曾經伴隨著我們童年或者我們父輩成長的老物件不被遺忘在歷史長河中,我們選擇整理了一些已經消失或者行將消失的上海老物件,並在此分享給大家,讓我們再次感受舊時光的美好,感慨一句:讓時間走得再慢一些吧!

小辰光的上海——追尋老物件 Ⅰ

(1)塑料薄膜唱片

懷舊的朋友,您家裡還有這種老唱片嗎?想當年膠木唱片玩不起,只好玩塑料的。八個樣板戲不曉得聽過多少遍,有些臺詞背得滾瓜爛熟。這是文革中出版發行的塑料薄膜唱片。

小辰光的上海——追尋老物件 Ⅰ

(2)玻璃糖缸

這隻玻璃糖缸(另一隻是肥皂缸)是先父母的居家用物,迄今達60年之久,糖缸的玻璃蓋摔壞了,只好用搪瓷蓋代用。缸的底部還依稀可見“上海華商北洋註冊商標”和“中匯”的字樣。

小辰光的上海——追尋老物件 Ⅰ

(3)縫紉機

縫紉機是老上海人家的一大件了,當年是憑票供應的。這臺縫紉機是文革後期的產品,早期的是黑底的,一晃又是40多年過去了。縫紉機傳入中國是在19世紀後期,開始是用於縫紉草帽。生產蝴蝶牌縫紉機的協昌縫紉機廠始建於1919年,由民族資本家沈玉山創建。1966年,在先後使用了“金獅”、“無敵”等商標後,“蝴蝶”正式成為該廠縫紉機的產品商標,並在90年代名噪一時。

小辰光的上海——追尋老物件 Ⅰ

(4)蛤蜊油

上了年紀的都有用蛤蜊油的記憶,這種冬季護膚品價廉物美,包裝獨特,最為經典!

小辰光的上海——追尋老物件 Ⅰ

(5)竹書架

那天在自忠路上一家舊傢俱店門口看到它,驚呆了,恍如隔世。小辰光家裡也有一模一樣的書架,後搬家時丟棄了。這種簡陋嬌小的竹書架雖無法與如今的大書櫥相比,卻是揮之不去的兒時記憶。(攝於2011年11月)

小辰光的上海——追尋老物件 Ⅰ

(6)三五牌檯鐘

上了年紀的老上海一定很熟悉三五牌檯鐘。這座檯鐘是家中年份最長至今還在用的老物件,打開它的後蓋門,還依稀可見檯鐘的出廠日期:1956年12月。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每次回家聽到熟悉的鐘聲,總讓人想起過往歲月。因為上一次發條可以連續走15天,當時就定名為“三五牌”檯鐘。阮順發又設計了三個“5”作為商標圖案,從此“三五牌”檯鐘聲名鵲起,成為上海的名牌產品。

小辰光的上海——追尋老物件 Ⅰ

(7)電子管收音機

這臺美多652-3-4型中短波電子管收音機是上無三廠上世紀60年代初出品的。小辰光很好奇,盯著收音機裡廂幾隻發光的電子管好一陣疑問:這聲音究竟從哪裡來的?直到自己也會安裝半導體收音機後才明白。

小辰光的上海——追尋老物件 Ⅰ

(8)湯婆子

如今取暖方式多樣,銅湯婆子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市面上也少有出售。圖中的湯婆子買自紹興安昌。

小辰光的上海——追尋老物件 Ⅰ

(9)半導體收音機

這臺海燕牌收音機是軍轉民的上海一〇一廠生產的,原先那些自裝的收音機全送人了。記得讀中學時狂熱愛上無線電技術並動手安裝,只要下午沒課,一定去虯江路、牛莊路等地掏零件。從礦石機一直玩到多波段晶體管收音機,真的好玩!從前自己不會裝收音機時,很羨慕別人擁有短波段收音機,後來自己也能安裝了,就一發不可收了。

小辰光的上海——追尋老物件 Ⅰ

(10)百雀羚雪花膏

迄今有80多年曆史的百雀羚雪花膏令許多老上海魂牽夢繞,經典的、扁扁的深藍鐵皮圓盒上面有四隻形態各異的喜鵲(鳥綱雀形目),裡面是銀白鋁箔蓋著的白色膏體,不用湊近就可聞到一股濃厚的甜香。當年與友誼牌雪花膏齊名,是老少皆宜的冬季護膚品。

(本文轉自食硯無田新浪博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