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城區:紮實開展民生工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為全面落實農村環境“三大革命”民生工程,去年以來,亳州市譙城區把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作為民生工程重要內容之一,廣泛深入開展宣傳,精心組織,工作規範,措施得當,保障資金,紮實做好農村環境整治工作。

  強化宣傳,促觀念轉變。把宣傳發動放在重要位置,深入宣傳農村清潔工程垃圾處理工作的重要意義、目標要求和工作舉措,及時總結報道鄉鎮、村的好典型、好經驗、好做法。利用交通沿線大型標牌、宣傳欄、文化牆、橫幅標語等載體,將宣傳延伸到每一個角落。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示範帶頭,工青婦等群團組織、村民理事會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動員和倡議,發動群眾廣泛參與。採用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載體,寓教於樂,動員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共同營造輿論氛圍,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參與和支持。多次組織新聞媒體宣傳好的典型、曝光存在的問題,充分發動群眾,調動群眾參與農村清潔工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了濃厚的氛圍。

  政府主抓,強力推動。明確“一把手工程”,明確區、鄉鎮黨委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建立區六大班子領導分包鄉鎮街道、社區、河道、國省縣道、城區主幹街道的“五個一”包保責任制,制定考核辦法,一月組織一次檢查考核,通過召開彙報會、觀摩會、現場會,組織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視察等形式,強力推動,強行入軌。每個行政村保潔隊伍、環衛設施、經費保障、工作制度“四個到位”,農村清潔工程常態化開展,良好持續運行。

  固定模式,抓工作規範。探索建立了農村生活垃圾“戶集中、村收集、鎮轉運、市區處理”的模式,配齊環衛工人,每500人配備1名環衛工人;“戶集中”,中心村和集鎮每5-8戶配備1個垃圾桶,自然村每8-10戶配備一個垃圾桶,每名環衛工人配備1輛垃圾收集車;“村收集”,每個集鎮和中心村配備1-2個容量1噸的垃圾箱,每個鄉鎮配備1個鉤壁式垃圾運輸車,在自然村每村配備一輛小型垃圾運輸車,將來及運往鄉鎮垃圾中轉站;“市區處理”,垃圾在市區垃圾填埋場進行處理。

  創新方法,抓效率提升。堅持在美好鄉村點率先推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從源頭抓起,倡導“自產自銷”“日產日銷”“不出村不出組不出戶”,通過“回收、堆肥、轉運”等方法分類減量、化整為零、集中處理,引導群眾把有機垃圾堆起來掩埋漚肥、把有用垃圾集起來廢品回收、把有毒有害垃圾收起來轉運處理、把建築垃圾埋起來填平坑坑窪窪、把生產垃圾用起來多途使用。

  資金保障,抓常態運行。建立經費投入機制,按照36元/人/年的標準,撥付農村清潔工程資金,保障農村清潔工程“戶集中、村收集、鎮轉運、市區處理”的模式正常運行。建立健全了保潔人員管理、垃圾清運處理、環衛設施維護等長效管理工作制度,實行網格化管理,明確工作時間、責任區域和工作要求,及時兌現勞務薪酬。加大日常督查力度,深入鄉鎮村莊現場督查,查找問題,印發通報,督促整改。每月組織一次測評,以暗訪為主,每次檢查都現場錄像,實事求是記錄打分,排出名次,發出通報,印發報告書。每次測評前五名的鄉鎮依次獎勵5萬元、4萬元、3萬元、2萬元、1萬元。

  譙城區自實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以來,通過開展紮實有效的工作,已探索出一條符合現階段譙城實際的農村垃圾治理、處理模式,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機制,初步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區陳年垃圾得到有效清理,主要河道保持潔淨,各村衛生狀況較好,農村環衛基礎設施有效改善,農民衛生意識不斷增強,湧現了一批清潔工程的先進典型,農村面貌煥然一新,群眾得到了真正的實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