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記憶·浦東30年】童年的那片垃圾場,後來變成了浦東機場

摘要:曉峰和兒子站在父母家早已翻新的二層小洋房門口,一架正準備降落的飛機轟鳴著從他們頭頂滑過。往東眺望,竟能清晰地看見浦東國際機場兩棟龐大的候機樓,以及蜿蜒錯綜的高架路。曉峰指著遠處停機坪的方向,對兒子說: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那裡還是一片垃圾場。曉峰正念大學一年級的兒子靠在紫藤架下笑,表情似是不屑。出生在新世紀的孩子,不知道他的父親是如何迎來高考,走進浦東的新時代的。

【海上記憶·浦東30年】童年的那片垃圾場,後來變成了浦東機場

【海上記憶·浦東30年】童年的那片垃圾場,後來變成了浦東機場

1989年夏末,正在責任田裡幫父母插秧的曉峰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曉峰在褲腿上擦掉滿手泥漿,接過郵遞員遞過來的信封。烈日暴曬下的水田閃爍著耀眼的光斑,曉峰的眼睛幾乎無法睜開,然而,印有“上海財經大學”字樣的信封還是讓他確信,未來,他將告別農田,告別烈日下的勞作。

【海上記憶·浦東30年】童年的那片垃圾場,後來變成了浦東機場

母親驚喜的呼喚聲引來鄉鄰的圍觀,浦東方言的讚歎和議論聲此起彼伏,同時夾雜著對自家孩子的訓斥聲:

曉峰“俠扎”囝!曉峰爭氣寶!

你看看人家曉峰,哪像你,討債鬼!

“俠扎”,在浦東方言中,是聰明能幹又懂事的意思。曉峰看了一眼與他同樣站在水田裡的姐姐。姐姐戴著一頂草帽,額頭淌下的汗水滴到鼻尖,臉色通紅,似乎,眼圈也紅了。曉峰想,自己的大學錄取通知刺激到了姐姐,原本,她也可以擁有同樣的榮耀。

五年前,曉峰的姐姐曉燕初中畢業,曉燕成績不錯,上高中沒問題。可父親說,讀書有什麼用?要是考上個大學,還要養你7、8年。看看隔壁毛妹妹,比你還小2歲,養長毛兔給家裡掙錢,剪兔毛一年就300元,房子都造起來了!1984年,沒有一個農民靠種田能掙到300元,哪怕是上海的農村。

曉燕沒有再念書,她果然養起了長毛兔,家裡的柴房成了兔窩,最多的時候,她養了30只兔子。

曉峰初中畢業時,曉燕養的30只長毛兔只剩下8只。那段日子,曉峰吃得最多的營養品是兔肉:紅燒兔肉、兔肉煮土豆、風乾鹹兔肉……父親不懂有關供求關係的經濟規律,但他知道,村裡家家養長毛兔,兔毛已賣不出價。對於兔毛的貶值,曉峰只是慶幸,他可以繼續升學念高中而不需要努力說服父親,只是,他為姐姐感到遺憾。曉燕無法靠養兔掙錢,她將與他們的父母一樣,成為農民。

曉峰要去中山北一路的上海財經大學報道,一家人商量著要怎麼去?曉燕只說了兩個字:差頭(出租車)……就被父親打斷:日腳不過啦?脫底棺材!

“脫底棺材”也是浦東方言,就是指那種吃光用光不留家底的爛人。那時候,上海已經有出租車,很多人知道“差頭”,卻從來捨不得親自去坐一回“差頭”。叫“差頭”的建議還未提出就被否決,父親說:就坐公共汽車,曉燕陪曉峰去,又不是去外地插隊落戶,不用全家人一起送。

臨行前,母親對一雙兒女千叮萬囑:不要從陸家嘴輪渡過江,人太多,擠來擠去,要擠死人的。其實曉峰的家,遠在浦東靠海的鄉下。曉峰的母親並不清楚,從他們所住的海邊小鎮去往上海財經大學,最短捷的路途是一個小時的滬川線,到達慶寧寺渡口,坐輪渡過黃浦江,他們不需要在陸家嘴擺渡。

那一年,上海率先開始房改試點,曉峰成了全國首屆房地產財會專業大學生,上海財經大學成為開先河者。大學一年級,曉峰每個週末都要花費兩個小時從學校回家,週日晚上再花兩個小時回市區的大學。那天,曉峰在滬川線起點站排隊等車,天降大雨,曉峰沒帶傘,但又捨不得放棄排到一半的隊伍去找屋簷避雨,只好任憑雨水沖刷。排在他身後的年輕姑娘撐起一把傘,往他頭頂微微傾斜。隊伍緩緩前移,那把遮住一角雨簾的傘一直緊隨著他,他目不斜視,不敢回頭。滬川線一輛一輛開來,雙節巨龍公交車接走一車車乘客,半小時後,曉峰終於上車,頭頂的傘也收了起來,青澀的鄉下男孩,自始至終沒有回頭說一聲“謝謝”。

1991年初冬,曉峰正上大學二年級,南浦大橋通車,與此同時,楊浦大橋的建設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兩年後,楊浦大橋通車,曉峰從家裡到學校,再也不需要到慶寧寺碼頭換擺渡輪船,他可以坐上那班叫作“大橋四線”或者“大橋五線”的公交車,經過楊浦大橋,越過黃浦江,到達他的大學。

【海上記憶·浦東30年】童年的那片垃圾場,後來變成了浦東機場

大學畢業後的曉峰,回到了浦東,成為某房地產公司年輕的財會工作人員,他上班的公司,就在陸家嘴。

那些年,世界變得有點快。曉峰迷上了邁克·傑克遜的霹靂舞,如木偶或者機器人般的動作完全顛覆了他對舞蹈的認識。他變得有錢了,有錢給自己買牛仔褲,買耐克鞋,買walkman(隨身聽)。他學會了聽音樂,譬如搖滾、爵士,他甚至有些附庸風雅,他收藏的CD唱片裡有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也有莫扎特和肖邦……

曉峰的第一筆鉅額消費,是送給姐姐曉燕的結婚禮物——一臺6800元的“山水”音響。他總覺得,倘若沒有曉燕放棄學業去養長毛兔,獲得失敗的教訓,父親可能在他的升學問題上依然固執己見。

那些年,期貨交易開始出現在中國的金融市場,財經大學畢業的曉峰寫下論文《期貨行業會計核算方法探討》,發表在《上海會計》雜誌,還被大學教材引用。曉峰的父母和姐姐依然生活在東海邊,曉燕早就不養長毛兔了,她進了他們家附近一所食品企業工作,專做糖果,她的結婚喜糖,用的就是他們廠生產的那種叫“喔喔”和“佳佳”的奶糖。

那些年,橫跨黃浦江的大橋一座接一座建造起來,曉峰去公司上班,每天眼見著東方明珠和金茂大廈拔節矗立起來,地鐵二號線從黃浦江底穿越而過,浦東人要去黃浦江西岸的市區,又多了一條地下鐵。

曉峰談戀愛了,結婚了,有了孩子……那時候,人們對購買商品房這樣的新鮮事猶豫不決而又躍躍欲試,曉峰是房地產人,他沒有猶豫,更沒有向父母伸手要錢,他在陸家嘴附近買下了兩室一廳的房子作為他小家庭的安居之處,他成了房改的受益者。

那些年,姐姐曉燕擁有了自己的食品公司。浦東國際機場已經通航。姐姐公司的產品,很大一部分專供飛機餐食。倘若說,曉燕是一名成功的創業者,那麼也許,她應該感謝她曾經養長毛兔的失敗經驗。這話是他們的父親說的,原話是:當年要不是我叫你養長毛兔,你後來哪能曉得要去開廠做生意?

【海上記憶·浦東30年】童年的那片垃圾場,後來變成了浦東機場

曉峰依然在陸家嘴上班,有時候,看著身周森林般的摩天大樓,他會莫名地生出些許驕傲的情緒。他喜歡仰起頭顱看那些建築,心裡默默地數:這一棟大樓,我們公司參與建設了;那個樓盤,是我們公司開發的……曉峰就是一個很普通的人,他知道,未來的歷史書上不會有自己的名字,可他還是會為自己這個浦東人悄悄地驕傲一下。

“陸家嘴”這個名字,一天比一天有名了,漸漸地,它成了中國現代金融業面向世界的窗口,成為“中國的華爾街”。那些年,大街小巷流傳著一首歌,叫《春天的故事》。

三十年後的這個春天,已經是一家房地產公司財務總監的曉峰帶著他的妻子和18歲的兒子,開著他的奔馳汽車,沿著中環高架路去往他位於浦東海邊的父母家。每年踏青掃墓時節,曉峰都要帶著老婆孩子回老家,去賞一賞屬於浦東人的桃花節,吃一口屬於浦東人的馬蘭頭拌香乾和酒香草頭。過去,也許是滬川線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如今曉峰只用了20分鐘,就把自己送到了父母眼前。

曉峰和兒子站在父母家早已翻新的二層小洋房門口,一架正準備降落的飛機轟鳴著從他們頭頂滑過。往東眺望,竟能清晰地看見浦東國際機場兩棟龐大的候機樓,以及蜿蜒錯綜的高架路。曉峰指著遠處停機坪的方向,對兒子說: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那裡還是一片垃圾場。

曉峰正念大學一年級的兒子靠在紫藤架下笑,表情似是不屑。出生在新世紀的孩子,不知道他的父親是如何迎來高考,走進浦東的新時代的。

欄目主編:沈軼倫 文字編輯:沈軼倫 圖片編輯:蘇唯

<code>圖片來源:視覺中國/<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