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關注!開學上課要全程戴口罩?官方迴應了!

目前,全國除港澳臺外,北京等30省市、自治區已公佈開學時間,僅剩湖北未公佈開學時間。

進入4月以來,各地也已經開始陸續返回學校復課。開學最大的問題聚焦在是否統一要求學生必須戴口罩上課,習慣了在家上網課的老師們、學生們回到學校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長時間佩戴口罩,不少老師、同學還出現了不適甚至過敏等現象。

針對這一現象,已經有三個省份回應了,分別是浙江和雲南,詳細如下↓↓↓


浙江:上課可不戴口罩,但有前提

4月7日,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表示,“在保持教室適當通風的條件下,總體說來,學生上課時可以不用戴口罩。對學生往返學校途中或出入校外公共場所,還是建議儘可能戴口罩。”

緊急關注!開學上課要全程戴口罩?官方回應了!

雲南:原則上不要求師生校內戴口罩

3月17日,雲南省召開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和校園疫情防控工作視頻會,省教育廳廳長周榮在會議講話中表示,開學時間不變。各地各校要有計劃、分步驟地做好口罩、消毒劑、紅外線額溫槍等必要的應急防疫物資儲備。緊急情況和必須佩戴口罩的工種外,原則上不要求師生在校園內戴口罩。

緊急關注!開學上課要全程戴口罩?官方回應了!

“家長的擔心很正常,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領導的講話沒有錯,並不是領導個人信口開河,是在會議上反覆研究決定的結果。”

3月18日,記者致電雲南省教育廳,一宣傳部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新聞媒體沒有完整地報道,學校跟家長也可能沒有有效的溝通,此項決策是基於疫情形勢持續向好、穩定的前提,進入校園的人員無論是何身份一律都必須是低風險等級的健康人員,在此情況下可以不戴口罩。


上海:目前仍要求必須戴口罩

返校開學後,師生是否需要全天佩戴口罩?上體育課等是否能脫下口罩上課?

上海市教委回答:國家已發佈關於科學戴口罩的指導意見,學校教室屬於人員密集場所,為保障師生健康安全,要求必須戴口罩。在戶外運動場等人員非密集區域,人和人之間間隔比較大的前提下,原則上可不佩戴口罩。

同時,學校將為師生提供備用口罩,以在本人或同班級、同宿舍、同辦公室等人員中出現發熱、咳嗽或過敏等情況應急使用,可供及時佩戴。

返校開學後,相關要求將根據疫情變化和最新指導意見適時調整。


教育部怎麼說?

3月31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低風險地區教育開學復課等情況。

緊急關注!開學上課要全程戴口罩?官方回應了!

會上,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實際上國家已經發布了戴口罩的指導意見,在低風險的地區、在學校教室裡上課是一個聚集性非常強的場所,要求必須戴口罩。


開學後要全程佩戴口罩嗎?

3月17日廣東省教育廳、省工信廳聯合召開全省教育系統疫情防控物資保障工作視頻會議。會議提到:各地市一定要摸清轄區內所有學校包括省部屬高校、省屬高校和民辦學校(包括大學、中小學和幼兒園)的疫情防控物資需求現有量和缺口數。會議指出,按照疫情防控相關要求,必須保障師生返校後佩戴口罩,明確口罩類型、佩戴時段等。

包含了兩個重要信息:

  • 師生返校後必須佩戴口罩,會明確口罩類型及佩戴時段;
  • 當地疫情防控指揮部會針對各地各校疫情防控物資需求現有量和缺口數做出相關措施。

學校是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廣東開學後佩戴口罩的必要性是比較大的。鑑於省教育廳提到的“佩戴時段”,猜測是很可能會類似上海的採取的方式:


上海

國家已發佈關於科學戴口罩的指導意見,學校教室屬於人員密集場所,為保障師生健康安全,要求必須戴口罩。在戶外運動場等人員非密集區域,人和人之間間隔比較大的前提下,原則上可不佩戴口罩。

簡單來說就是,室內要佩戴口罩,戶外可以不佩戴口罩。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廣東開學佩戴口罩相關消息仍需等待官方最新公佈,疫情還未結束之前,還是建議大家提前準備好口罩以備開學使用。


廣東什麼時候可以摘口罩?

戴口罩看似一件小事,又是關係經濟社會秩序恢復的一件大事。隨著疫情可控程度越來越高,緊繃了三個月的神經也緩釋了不少,何時摘口罩成了不少市民的期待。

3月18日,國家衛健委曾印發《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明確普通公眾在居家、戶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的場所,可不佩戴口罩。

專家同時叮囑,“流感季節,傳染病高發期,人員密集場所和室內密閉空間,都還是建議戴口罩。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身心抵抗力,營造良好的公共衛生環境。”

那廣東呢?廣東中學生認為暫且莫急,畢竟眼下廣東境外輸入的壓力仍存。廣州今日就提到了可以不戴口罩的兩種情形:


廣州:2種情形可不戴口罩

3月22日,廣州市政府官網公佈《廣州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繼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第6號)》。《通告》中明確,2種情形可不佩戴口罩:

1.普通公眾在居家、戶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的場所,可不佩戴口罩。

2.寫字樓、餐飲單位等商業服務和公共服務單位均要做好清潔、消毒、通風及衛生間保潔管理,進入人員需佩戴口罩和測量體溫。普通公眾在居家、戶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的場所,可不佩戴口罩。

為了穩妥起見,完全放心摘口罩的事還可再審慎觀察。


大家怎麼說?

眾說紛紜

@用戶:開學後,中小學學生要不要戴口罩?這個問題在網絡上引發熱議。

@用戶:真的還是害怕。

@用戶:那麼多學生在一起,怎麼會放心?

@用戶:我上班都要戴口罩,還是安全要緊!

@用戶:口罩得隨時備著,在學校裡不戴口罩還是很擔憂。每天堅持測溫、觀察學生身體情況很重要。

@用戶:官方雖說原則上可以不戴,但我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冒險。

@用戶:安全第一。

@用戶:怕是不行啊,還是戴著吧。

@用戶:emmm...我覺得上課戴口罩確實起到了一定的防護作用,起碼防到了其他班或者非宿舍人員,但是回到宿舍了呢,那麼密閉的環境,總不能戴著口罩睡覺吧。我也是高三學生,我也急,但我明白不能因為急而導致滿盤皆落索。我們做的不應該是急開學,而是好好自律學習。everybody加油!

@用戶:其實我覺得要是戴口罩上課不一定很好,成年人戴著幾個小時口罩就會覺得很悶了,比較高年齡段的學生戴口罩去上一天的課,是真的會覺得不舒服,那比較低點年齡段,例如小學,就根本戴不了口罩了呀,他們出去外面戴兩三個小時就已經要哭要鬧的了,再者要是學校的檢查工作沒有那麼仔細,剛開學不就又要回家了嘛。

@用戶:比起帶著口罩上課,戴口罩回宿舍我還是覺得家裡安全。


我們再來看看“親歷者”怎麼說:

老師

“最近戴口罩過敏了,臉上紅腫,會癢會痛,課後回到家摘下口罩,我會塗一些藥水。”福州一所一級達標校的王老師是高三班主任,同時也是學校生物老師。開學以來,她每天長時間佩戴口罩,有時連上四節課,口罩又悶又溼。對於學校疫情防控的要求,她很理解,但也表示有特殊情況可靈活佩戴口罩:“若師生出現過敏現象,在體溫正常的情況下,希望可以間歇性佩戴口罩。”

記者瞭解到,不少老師都出現類似不適的現象。有老師戴著口罩連續上課會呼吸不暢,喘氣厲害。也有老師表示,雖然很想摘口罩講課,但出於對學生安全的考慮,多辛苦也能堅持。至於能不能不戴口罩或者間歇性戴,這需要衛生防疫部門來把關。“畢竟學校不是全封閉環境,而且現在存在無症狀感染者,戴口罩是非常重要的一道防線。”


高三學生

“口罩悶在臉上,下午會有犯困的感覺,一整天下來口罩上都是口水。”有學生表示,戴口罩學習一天,感覺不太舒服。“現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間隔挺大的,上課也不說話,我覺得學生上課可以不戴,下課之後為了安全還是戴上。”

部分坐在最後一排的同學也表示,老師戴口罩上課,聲音會有些模糊不清,有時會影響聽課。


家長

“每天出門前我都會叮囑孩子,在學校一定要戴好口罩。”高三學生家長蘇女士認為,現在還不是放鬆的時候。“雖然孩子說戴一整天很難受,但我覺得還是謹慎一點。”


什麼時候可以摘口罩?各地規定不同

“戴口罩看似一件小事,又是關係經濟社會秩序恢復的一件大事。”4月7日下午,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浙江省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陳廣勝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隨著三級響應的實施,該省疫情可控程度越來越高,確實在較多場合可以不戴口罩。

“在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的情況下,假如人們在任何場合都戴著口罩,客觀上將制約居民生活的正常化,對生產恢復和社會就業無形中會產生較大影響。”陳廣勝說,從這個角度講,“摘口罩”關乎民生事業。

3月18日,國家衛健委曾印發《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明確普通公眾在居家、戶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的場所,可不佩戴口罩。

發現,近期多地也根據實際情況出臺了相應的“摘口罩指南”,為人們在多種環境下決定是否佩戴口罩給出了相關指引。

專家同時叮囑,“流感季節,傳染病高發期,人員密集場所和室內密閉空間,都還是建議戴口罩。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身心抵抗力,營造良好的公共衛生環境。”


1、北京、湖北:根據本地區疫情防控形勢決定

4月10日,中國政府網發佈消息:日前,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於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時積極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湖北省、北京市,佩戴口罩等要根據本地區疫情防控形勢,採取差異化措施。

緊急關注!開學上課要全程戴口罩?官方回應了!


2、安徽:7種情形可以不戴口罩

3月16日,安徽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綜合指揮部印發《低風險地區社會公眾口罩使用指南》,提出7種情形之下,公眾非必須佩戴口罩:

1.個人獨處、開車時;

2.獨自在室外空曠且人員稀少地區;

3.安康碼均為綠碼且居家家庭成員中均無發熱、乾咳等異常症狀;

4.無發熱、乾咳等異常症狀,且安康碼均為綠碼的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作時,間隔距離不少於1米,每人佔有面積不少於1平方米(特殊行業、崗位除外);

5.均無發熱、乾咳等異常症狀,且安康碼均為綠碼的人員開會時,參會人員間隔距離不少於1米,每人佔有面積不少於1平方米;

6.空曠地區戶外鍛鍊,且無人員聚集時;

7.年齡極小的嬰幼兒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


3、四川:12種情形可以不戴口罩

3月17日,在四川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5場新聞發佈會上,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張建新表示,有12種情況可以不佩戴口罩:

1. 在田間地頭、森林灘塗、牧場草原等農林牧副漁等戶外勞動的時候。

2. 在建築工地、野外勘探、高空作業等戶外人員不密集的這種地方勞動的時候,但是有一些特殊行業需要佩戴,那就需要根據情況來確定了。

3. 在自己的單位,包括公司日常工作,如果員工都沒有發熱、乾咳等異常的症狀的時候。

4. 人員固定,並且參會人員都沒有發熱、乾咳等異常症狀。

5. 在戶外空曠的地方,比如公園、綠道、景區、大街等。

6. 在人員稀少的地方活動,也就是說走路、散步、騎車或者購物等等。

7.居家並且家庭成員沒有發熱、乾咳等異常症狀的時候。

8.在室內或者室外進行運動的時候。

9.在個人獨處,比如一個人在辦公室、實驗室,或者在庫房。

10.獨自一個人開車。

11.和健康的家人、朋友一起乘坐私家車。

12.1歲以內的嬰幼兒一般不能戴口罩,這樣容易引起窒息。


4、江西:8種情形可以不戴口罩

3月19日,江西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發布《江西省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提出這8種情況可不戴口罩:

1. 個人獨處(家庭、辦公室、實驗室、庫房、開車等);

2. 在室外空曠且人員稀少地區(與他人相距1米以上),或無人員聚集時的戶外活動(如走路、散步、騎車等)、戶外鍛鍊等;

3. 辦公室人員固定,通風良好,相互間距離1米以上,人均佔有面積不少於1平方米,且辦公室人員無發熱、乾咳等症狀;

4. 在農田地頭、森林灘塗等人員不密集的戶外勞動時;

5. 除行業特殊要求外,在建築工地、野外勘探、高空作業等戶外人員不密集的地方作業時;

6. 居家且家庭成員無發熱、咳嗽等異常症狀時;

7. 和健康的家人、朋友一起乘坐私家車時;

8. 1歲以內的嬰幼兒一般不能戴口罩,容易引起窒息。


5、海南:4種情形可以不戴口罩

3月19日,海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公眾衛生指引》,對公眾佩戴口罩、個人衛生等問題作出指引。這4種情形可以不戴口罩:

1. 個人獨處時。

2. 在戶外空曠地區,且無人員聚集時。

3. 學校有序開學後,學生上課時距離大於1米的。

4. 1米以內直徑範圍內沒有近距離接觸人員且在通風良好的辦公場所。


6、湖南:4種情形可以不戴口罩

3月22日,中共湖南省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印發《湖南省社會公眾科學佩戴口罩指南》,對不同場景下佩戴口罩給出科學指南,這4種情形可以不用戴口罩:

1. 公共場所。處於戶外、田間地頭、公園景區、街道、小區等空曠通風且人員不密集的地方;居家且家庭成員沒有發熱、咳嗽等異常症狀;個人獨處,或與少量熟知的健康人員共處;非群體性的室內體育運動;與熟知健康人員一起進行戶外體育運動。

2. 會議、活動等工作場所。按規定進行會場消毒、參會人員和工作人員體溫檢測正常、會場通風良好、參會人數控制在適當規模、座席間隔不少於1米的會場;在戶外空曠地帶舉行的小規模公務活動;個人獨居一室辦公,或與健康的同事同處一室辦公;在通風良好、人員間隔大於1米的隔斷式辦公區辦公。特殊行業另有規定的除外。

3. 車間、工地等生產場所。通風良好、員工身體健康、作業間距適宜的車間;開放式建築工地、高空作業、道路施工等戶外工地;符合防控要求的工廠(工地)員工宿舍。特殊行業另有規定的除外。具體執行由企業視情決定。

4. 其他符合防控要求不需要戴口罩的情形,可不戴口罩。


7、廣州:2種情形可不戴口罩

3月22日,廣州市政府官網公佈《廣州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繼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第6號)》。《通告》中明確,2種情形可不佩戴口罩:

1.普通公眾在居家、戶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的場所,可不佩戴口罩。

2.寫字樓、餐飲單位等商業服務和公共服務單位均要做好清潔、消毒、通風及衛生間保潔管理,進入人員需佩戴口罩和測量體溫。普通公眾在居家、戶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的場所,可不佩戴口罩。


8、遼寧:6種情形可以不戴口罩

3月23日,遼寧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遼寧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令 第9號》,明確居民在6種情況下可不戴口罩:

1. 公園、綠道、景區、大街等戶外場所,無人員聚集;

2. 野外勘探、高空作業、建築工地和農作勞動;

3. 騎自行車、電動車,在空曠處行走、散步、鍛鍊;

4. 無境外人員接觸史的單位同事在通風良好的場所辦公、小範圍會議;

5. 獨自駕車或和熟知人員同乘私家車;

6. 非群體性室內體育運動。


9、貴州:4種情形可以不戴口罩

3月25日,貴州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發佈《貴州省社會公眾科學佩戴口罩指南》,提出4種情形可不戴口罩:

1.公園、綠道、景區、大街等戶外場所,野外勘探、高空作業、建築工地和農作勞動等戶外勞作,且無人員聚集。

2.個人獨處、獨自駕車、獨自戶外行走、獨自室外體育運動或非群體性室內體育運動。

3.居家且家庭成員無發熱、咳嗽等異常症狀,貴州健康碼為綠碼或黃碼。

4. 在通風良好並按規定消毒過的場所辦公或召開小範圍會議,所有人員體溫檢測正常,無咳嗽、打噴嚏等異常症狀,間隔距離不少於1米,每人佔有面積不少於1平方米(按要求必須戴口罩的特殊行業、崗位除外)。大範圍會議和培訓,所有人員體溫檢測正常,且貴州健康碼均為綠碼,參會人員間隔距離不少於1米,每人佔有面積不少於1 平方米。


10、浙江:全省不搞“一刀切”

3月17日,寧波市鄞州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低風險地區社會公眾口罩使用指南》。其中就包括了6種非必需佩戴口罩的情形:

1.個人獨處、開車時。

2.獨自在室外空曠且人員稀少地區。

3.空曠地區戶外鍛鍊,且無人員聚集時。

4.居家時家庭成員中無發熱、咳嗽等異常症狀且健康碼均為綠碼。

5.無發熱、咳嗽等異常症狀,且健康碼均為綠碼的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作時,間隔距離不少於1米,每人佔有面積不少於1平方米(按要求必須佩戴口罩的特殊行業、崗位除外)。

6.無發熱、咳嗽等異常症狀,且健康碼均為綠碼的人員開會時,參會人員間隔距離不少於1米,每人佔有面積不少於1平方米。

3月21日,杭州發佈疫情防控通告,在取消一些公共場所和交通工具測體溫、亮健康碼等管控措施的同時,列出了幾類可不戴口罩的場所:

1.公園、綠道、景區、大街等戶外場所,無人員聚集;

2.騎自行車、電動車,在空曠處行走、散步、鍛鍊;

3.無境外人員接觸史的單位同事在通風良好的場所辦公、小範圍會議;

4.非群體性室內體育運動等。

3月30日,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楊建武在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在空氣流通的室外景區,只要不集聚,遊客可以摘掉口罩。

4月7日下午,浙江省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在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以下4種情況下可以不戴口罩:

1.普通辦公、居家;

2.在公園、綠地等散步;

3.在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的場所;

4.在保持教室適當通風的情況下,總體說來,學生上課時可以不用戴口罩。

與此同時,不少專家叮囑,雖然城市功能逐漸恢復,但現階段還需發揮群防群控、全民參與的抗疫作用。3月24日,據新華社報道,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浙大一院感病科主任盛吉芳說,從傳染病的角度考量,公眾應養成戴口罩的好習慣。“流感季節,傳染病高發期,人員密集場所和室內密閉空間,都還是建議戴口罩。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身心抵抗力,營造良好的公共衛生環境。”


哪些情況下還必須戴口罩呢?

根據3月18日國家衛健委印發的《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面對以下情形仍必須佩戴口罩:

一、普通公眾

1.處於人員密集場所或乘坐廂式電梯、公共交通工具等,建議在中、低風險地區與其他人近距離接觸(小於等於1米)時戴口罩。在高風險地區,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2.咳嗽或打噴嚏等感冒症狀者,建議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3.與居家隔離、出院康復人員共同生活的人員,建議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二、特定場所人員

1.處於人員密集的醫院、汽車站、火車站、地鐵站、機場、超市、餐館、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社區和單位進出口等場所。

防護建議:在中、低風險地區,工作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在高風險地區,工作人員戴醫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級別的防護口罩。

2.在監獄、養老院、福利院、精神衛生醫療機構,以及學校的教室、工地宿舍等人員密集場所。

防護建議:在中、低風險地區,日常應隨身備用口罩(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在人員聚集或與其他人近距離接觸(小於等於1米)時戴口罩。在高風險地區,工作人員戴醫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級別的防護口罩;其他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三、重點人員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密切接觸者;入境人員(從入境開始到隔離結束)。

防護建議:戴醫用外科口罩或無呼氣閥符合KN95/N95及以上級別的防護口罩。


四、職業暴露人員

1.通門診、病房等醫務人員;低風險地區醫療機構急診醫務人員;從事疫情防控相關的行政管理人員、警察、保安、保潔等。防護建議:戴醫用外科口罩。

2.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患者的病房、ICU工作的人員;指定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的醫務人員;中、高風險地區醫療機構急診科的醫務人員;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環境消毒人員;轉運確診和疑似病例人員。防護建議:戴醫用防護口罩。

3.從事呼吸道標本採集的操作人員;進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氣管切開、氣管插管、氣管鏡檢查、吸痰、心肺復甦操作,或肺移植手術、病理解剖的工作人員。

防護建議:頭罩式(或全面型)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防護器,或半面型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防護器加戴護目鏡或全面屏;兩種呼吸防護器均需選用P100防顆粒物過濾元件,過濾元件不可重複使用,防護器具消毒後使用。

緊急關注!開學上課要全程戴口罩?官方回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