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閱讀:《慢生活·輕閱讀》1869期

《慢生活·輕閱讀》1869期

10月24日 週四 九月廿六 霜降

免費閱讀:《慢生活·輕閱讀》1869期

《慢客一樂》

五年前談了個女朋友,她爹不喜歡我,把她嫁到了外地,今天在街上突然碰到她爹,雖然恨他,但叫了聲叔還遞了根中華,她爹猛抽了兩口煙:你有今天的成功是我沒想到的啊,叔後悔啊!當初我算準你小子就是個要飯的命,怕女兒受苦,所以死活不讓她跟著你,可萬萬沒想到的是,現在要飯會這麼掙錢!……

免費閱讀:《慢生活·輕閱讀》1869期

《慢客冷知》

1、歷史性突破,世界首款可治療阿爾茲海默症狀的藥物通過臨床測驗,有望兩年內量產,目前aducanumab藥品已經通過臨床測驗,正待FDA批准。

2、高糖確實促進身體發炎,科學家首次發現高葡萄糖攝入促進自身免疫的機制,高水平糖分促進輔助T細胞17生成,導致免疫系統進一步失衡,加劇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費閱讀:《慢生活·輕閱讀》1869期

《慢客讀報》

1、偷渡-今日,英國警察在一貨車集裝箱內發現39具屍體,據查證實全部為中國偷渡者遺體,死者中包括38具成年人以及一位青少年,貨車司機已以謀殺案嫌疑人的身份被逮捕,目前正在接受審訊。

2、降溫-今日,中央氣象臺:今夜起,全國22省區市將會出現4-10℃的氣溫跳水,內蒙、東北和華北大部將加入降溫陣營,四川南部、貴州東部以及重慶一些地方囊括在內。

3、婚姻-今日,民政部:我國現行法定婚齡暫不調整,維持男22女20,對婚姻無效或被撤銷的,增添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的條款,對法定婚齡暫不作修改。

4、節氣-今天 1:19,迎來秋季最後一個節氣,霜降,霜降是秋向冬過渡的開始,天氣漸寒,夜晚下霜,晨起陰冷,霜降前後多發胃腸道和呼吸系統疾病。

5、食品-今日,喜茶等10款奶茶檢出咖啡因,最高一款含量相當7罐紅牛,包括喜茶、奈雪の茶、臺蓋、YO!Tea有茶、COCO都可、一點點、KOI、維星、大卡司、米芝蓮等10個品牌。

7、土葬-今日,民政部:土葬區遺體深埋等生態葬法,將納入綠色安葬獎補範圍,把樹葬、花葬、格位存放等不佔或少佔地方式,以及土葬區遺體深埋不留墳頭等生態葬法,納入獎補範圍。

8、貸款-今日,國家宣佈:放高利貸的正式入罪,對擾亂金融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9、豬肉-今日,官方: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50.48元/公斤,又上升了,同時帶動萵筍、南瓜、芹菜、青椒和鯽魚等多種菜品大漲。

10、汙染-今日,空氣質量排名出爐:京津冀PM2.5不降反升,北京上升28.6%,唐山倒數第一,後十名中,河北省獨佔5城,其中,邢臺空氣質量最差,排名倒數第一。

免費閱讀:《慢生活·輕閱讀》1869期

《慢客觀察》

房價已經扛不住,官媒怒批:為何還死撐不降?原因在哪裡。

在當前中國,房子早已不是僅供居住的安身之所了,連年上漲的房價已經讓房子的投資屬性遠遠超過了居住屬性,投資房產在我國更是成為了普遍的投資方式,“炒房團”更是成為了我國房地產業催生出的另類產物,他們成群結隊地湧入新樓盤,豪擲千金買下一棟棟高樓,坐等升值。

房地產業的二十年繁榮,炒房團“功不可沒”,他們對房價的持續上漲注入了不竭動力,但與此同時部分真相也被這表面的繁榮所掩蓋了,房價究竟虛高到何種程度,房地產內部究竟有多少“泡沫”,這些年也逐漸清晰起來,在一個人均工資不足五千的三線城市,房價動輒破萬,這樣的現實已經說明了一切。

問題的嚴重性已經初現,國家加強了調控力度,諸多有力政策相繼出臺,人們翹首以待的房地產稅也提上了日程,政府穩定房價的決心可見一斑。除了政策導向之外,房價上揚出現瓶頸同樣有其現實依據。人口的紅利的逐漸消失是最主要的原因。

龐大的人口為房地產業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剛需顧客,這是房價能有恃無恐的上漲數十年的最基礎的原因,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劇,剛需客們源源不斷的湧入買房大軍,無論多高的房價他們都要咬牙接受。但近些年來人口結構失衡加劇,房地產業很難有恃無恐了。

據數據顯示,我國人口出生率一年低過一年,出生人口以每年百萬的數量下降,這意味著未來需要買房的人口越來越少,剛需客少了,蓋起的一座座高樓將由誰來“接盤”呢?因此降房價在未來是必然趨勢。而現實卻是,這兩年房價雖然穩定了,但並未出現一定幅度分下降,這又是為什麼呢?

刺激經濟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房地產對我國市場經濟的促進意義非同小可,房價上漲的那些年正是我國經濟騰飛的時候,有些專家甚至認為房地產是拉動我國經濟的一輛“馬車”,不少地區更是為了藉助房地產以求短期的經濟效應,現階段房價仍未下降的重要原因就在於此。

但是這絕非長久之計,人民日報就曾批評地方政府應找到穩定的財政收入,決不能過度依賴房地產。相信未來一定會有轉機。

緩解矛盾

房價不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高房價可以掩蓋很多的問題,因為從理論上講,房價上漲對開發商和購房者都是好事,因為房價高了開發商賺了錢,但是購房者的錢可以通過房價的繼續上漲追回來,因此無論是開放商還是已經買房的人都不希望房價下降。因此一旦房價驟降,這兩方勢必產生利益矛盾,“房鬧”的事情勢必不絕如縷。為了社會的穩定,房價也不會出現過快的下跌。

其實真正盼望房價下跌的還是買房的剛需客,他們被現實所迫,但又不願承擔高房價,只能期盼著房價的下跌。

免費閱讀:《慢生活·輕閱讀》1869期

《慢客國學》(連載)

國學典藏:國學名言警句500句,值得永久收藏。

436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唐·韓愈·進學解)

437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白居易)

438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宋·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439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宋·蘇軾·贈劉景文)

440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南朝·蕭鐸)

免費閱讀:《慢生活·輕閱讀》1869期

《慢客多肉》(連載)

【常見多肉植物圖鑑及種植攻略】轉給想種卻種不好的肉友。

免費閱讀:《慢生活·輕閱讀》1869期

硃砂痣

植物簡介:

硃砂痣屬景天科擬石蓮屬,月影系,為小紅衣和海濱的雜交品種,數量不多,植株蓮座狀,葉片卵形、肥厚,葉正面較平整或略凹,葉背半圓狀凸起,葉前端鈍形具短尖,葉粉青色,具有月影系的通透感,葉尖易紅,出狀態,葉前端葉背泛粉紅。

免費閱讀:《慢生活·輕閱讀》1869期

種植與養護:

養殖硃砂痣多肉的時候要注意,在涼爽的春季和秋季,需要給予它充足的光照和水分。它很喜歡水,需要勤向植株上噴水。在夏天的時候更要注意,要經常讓它照射陽光。不然光線不足,植株會徒長,影響美觀。養殖硃砂痣首先要保證土壤適宜,要保證疏通疏鬆透氣、排水性良好,可以使用草木灰、河沙土、顆粒土混合養護。並且在上盆的時候往花盆底部鋪上一層小碎石,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更有利於植株的生長。

免費閱讀:《慢生活·輕閱讀》1869期

《慢客讀書》(連載)

《朱元璋的那些事兒》

第319章

袁崇煥(2)

袁崇煥

若夫以一身之言動、進退、生死,關係國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於古未始有之。有之,則袁督師其人也。

——梁啟超

關於袁崇煥的籍貫,是有糾紛的。他的祖父是廣東東莞人,後來去了廣西藤縣,這就有點兒麻煩,名人就是資源,就要猛搶,東莞說他是東莞人,藤縣說他是藤縣人,爭到今天都沒消停。

但無論是東莞,還是藤縣,當年都不是啥好地方。

明代的進士不少,但廣東和廣西的很少,據統計,70%以上都是江西、福建、浙江人,特別是廣西,明代二百多年,一個狀元都沒出過。

袁崇煥就在廣西讀書,且自幼讀書,因為他家是做生意的,那年頭做生意的沒地位,要想出人頭地,只有讀書。

就智商而言,袁崇煥是不低的,他二十三歲參加廣西省統一考試,中了舉人,當時他很得意,寫了好幾首詩慶祝,以才子自居。

一年後他才知道,自己還差得很遠。

袁崇煥去北京考進士了,不久之後,他就回來了。三年後,他又去了,不久之後,又回來了。三年後,他又去了,不久之後,又回來了。以上句式重複四遍,就是袁崇煥同學的考試成績。從二十三歲,一直考到三十五歲,考了四次,四次落榜。

萬曆四十七年(1619),袁崇煥終於考上了進士,他的運氣很好。他的運氣確實很好,因為他的名次,是三甲第四十名。明代的進士錄取名額,大致是一百多人,是按成績高低錄取的,排到三甲第四十名,說明他差點兒沒考上。關於這一點,我曾去國子監的進士題名碑上看過,在袁崇煥的那科碑上,我找了很久,才在相當靠下的位置(按名次,由上往下排),找到他的名字。在當時,考成這樣,前途就算是交代了,因為在他之前,但凡建功立業、匡扶社稷,如徐階、張居正、孫承宗等人,不是一甲榜眼,就是探花,最次也是個二甲庶吉士。

所謂出將入相,名留史冊,對位於三甲中下層的袁崇煥同志而言,是一個夢想。

當然,如同許多成功人士(參見朱重八、張居正)一樣,袁崇煥小的時候也有許多徵兆,預示他將來必定有大出息。比如他放學回家,路過土地廟,當即精神抖擻,開始教育土地公:土地公,為何不去守遼東?!雖然我很少跟野史較真兒,但這個野史的胡說八道程度,是相當可以的。袁崇煥是萬曆十二年(1584)生人,據稱此事發生於他少年時期,往海了算,二十八歲時說了這話,也才萬曆四十年(1612),努爾哈赤先生是萬曆四十六年(1618)才跟明朝幹仗的,按此推算,袁崇煥不但深謀遠慮,還可能會預知未來。

話雖如此,但這種事總有人信,總有人講,忽悠個上千年都不成問題。比如那位著名的預言家諾查丹瑪斯,幾百年前說世紀末全體人類都要完蛋,傳了幾百年,相關書籍、預言一大堆,無數人信,搞得政府還公開闢謠。我曾研習歐洲史,對這位老騙子,倒還算比較瞭解。當年他曾給法蘭西國王算命,說:國王您身體真是好,能活到九十歲。國王很高興,後來掛了,時年二十四歲。

但就當時而言,袁崇煥肯定是個人才(全國能考前一百名,自然是個人才),但相比而言,不算特別顯眼的人才。

接下來的事充分說明了這點,由於太不起眼,吏部分配工作的時候,竟然把這位仁兄給漏了,說是沒有空閒職位,讓他再等一年。

於是袁崇煥在家待業一年,萬曆四十八年(1620),他終於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職務:福建邵武知縣。

邵武,今天還叫邵武,位於福建西北,在武夷山旁邊,這就是說,是山區。在這個山區縣城,袁崇煥乾得很起勁兒,很積極,豐功偉績倒說不上,但他曾經爬上房梁,幫老百姓救火。作為一個縣太爺,無論如何,這都是不容易的。至於其他光輝業績,就不得而知了,畢竟是個縣城,要幹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好事,很難。

天啟二年(1622),袁崇煥接到命令,三年任職期滿,要去北京述職。改變命運的時刻到了。

明代的官員考核制度,是十分嚴格的,京城的就不說了,京察六年一次,每次都掉層皮。即使是外面天高皇帝遠的縣太爺,無論是偏遠山區,還是茫茫沙漠,只要你還活著,輪到你了,就得到本省布政使那裡報到,然後由布政使組團,大家一起上路,去北京接受考核。

考核結果分五檔,好的晉升,一般的留任,差點兒的調走,沒用的退休,亂來的滾蛋。

袁崇煥的成績大致是前兩檔,按常理,他最好的結局應該是回福建,升一級,到地級市接著幹慢慢熬。

但袁崇煥的運氣實在是好得沒了邊,他不但升了官,還是京官。因為一個人看中了他。這個人的名字叫侯恂,時任都察院御史,東林黨人。

侯恂是個不出名的人,級別也低,但很擅長看人,是騾子是馬,都不用拉出來,看一眼就明白。

當他第一次看到袁崇煥的時候,就認定此人非同尋常,必可大用,這一點,袁崇煥自己都未必知道。

更重要的是,他的職務雖不高,卻是御史,可以直接向皇帝上疏,所以他隨即寫了封奏疏,說我發現了個人才,叫袁崇煥,希望把他留用。

當時正值東林黨當政,皇帝大人還管管事,看到奏疏,順手就給批了。幾天後,袁崇煥接到通知,他不用再回福建當知縣了,從今天起,他的職務是,兵部職方司主事,六品。順便說句,提拔了袁崇煥的這位無名侯恂,有個著名的兒子,叫做侯方域,如果不知道此人,可以去翻翻《桃花扇》。接下來的事情十分有名,各種史料上都有記載:兵部職方司主事袁崇煥突然失蹤,大家都很著急,四處尋找,後來才知道,剛上任的袁主事去山海關考察了。

這件事有部分是真的,袁崇煥確實去了山海關,但貓膩在於,袁大人失蹤絕不是什麼大事,也沒那麼多人找他,當時廣寧剛剛失陷,皇帝拉著葉向高的衣服,急得直哭,亂得不行,袁主事無非是個處級幹部,鬼才管他去哪兒。

袁崇煥回來了,並用一句話概括了他之後十餘年的命運:“予我兵馬錢糧,我一人足守此!”

在當時說這句話,膽必須很壯,因為當時大家認定,遼東必然丟掉,山海關遲早失守,而萬惡的朝廷正四處尋找背黑鍋的替死鬼往那裡送,守遼東相當於判死刑,闖遼東相當於闖刑場。這時候放話,是典型的沒事找死。

事情確實如此,袁崇煥剛剛放話,就升官了,因為朝廷聽說了袁崇煥的話,大為高興,把他提為正五品山東按察司僉事、山海關監軍,以表彰他勇於背黑鍋的勇敢精神。

大家聽到這個消息,不管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都紛紛來為袁崇煥送行,有的還帶上了自己的子女,以達到深刻的教育意義:看到了吧,這人就要上刑場了,看你還敢胡亂說話!

在一片哀嘆聲中,袁崇煥高高興興地走了,幾個月後,他遇到了上司王在晉,告了他的黑狀,又幾個月後,他見到了孫承宗。

且慢,且慢,在見到這兩個人之前,他還遇見了另一個人,而這次會面是絕不能忽略的。

因為在會面中,袁崇煥確定了一個秘訣,四年後,努爾哈赤就敗在了這個秘訣之上。

離開京城之前,袁崇煥去拜見了熊廷弼。

熊廷弼當時剛回來,還沒進號子,袁崇煥上門的時候,他並未在意,在他看來,這位袁處長,不過是前往遼東挨踹的另一隻菜鳥。

所以他問:“你去遼東,有什麼辦法嗎?(操何策以往)”袁崇煥思考片刻,回答:

“主守,後戰。”熊廷弼跳了起來,他興奮異常,因為他知道,眼前的這個人已經找到了制勝的道路。

所謂主守後戰,就是先守再攻,說白了就是先讓人打,再打人。這是句十分簡單的話。

真理往往都很簡單。

正如毛澤東同志那句著名的軍事格言,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很簡單,很管用。

一直以來,明朝的將領們絞盡腦汁,挖坑、造槍、練兵、修碉堡,只求能擋住後金軍前進的步伐。

其實要戰勝天下無雙的努爾哈赤和他那可怕的騎兵,只要這四個字。這四個字他們並非不知道,只是不想知道。作為大明天朝的將領,對付遼東地區的小小後金,即使丟了鐵嶺、丟了瀋陽、遼陽,哪怕遼東都丟乾淨,也要打。所以就算薩爾滸死十萬人,瀋陽死六萬人,也要攻。這不是智力問題,而是態度問題。

後金軍隊不過是搶東西的強盜,努爾哈赤是強盜頭,對付這類貨色,怎麼能當縮頭烏龜呢?

然而,袁崇煥明白,按努爾哈赤的實力和級別,就算是強盜,也是巨盜。他還明白,縮頭的,並非一定是烏龜,毒蛇在攻擊之前,也要收脖子。後金騎兵很強大,強大到明朝騎兵已經無法與之對陣,努爾哈赤很聰明,聰明到這個世上已無幾人可與之抗衡。

抱持著此種理念,袁崇煥來到遼東,接受了孫承宗的教導。在那裡,他掌握勝利的手段,尋找勝利的幫手,堅定勝利的信念。而與此同時,局勢也在一步步好轉,袁崇煥相信,在孫承宗的指揮下,他終將看到遼東的光復。

然而,這一切註定都是幻想。天啟五年(1625)十月,他所信賴和依靠的孫承宗走了。走時,袁崇煥前去送行,失聲痛哭,然而孫承宗只能說:事已至此,我無能為力。

然而,高第來了,很快,他就看見高大人丟棄了幾年來他為之奮鬥的一切,土地、防線、軍隊、平民,毫不吝惜,只為保住自己的性命。

袁崇煥不撤退,雖然他只是個無名小卒,無足輕重,但他有報國的志向,制勝的方法,以及堅定的決心。在過去的幾年裡,我一直在這裡,默默學習,默默進步,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勝利的希望。

所以我不會撤退,即使你們全都逃走,我也絕不撤退。“我一人足守此!”

“獨臥孤城,以當虜耳!”現在,履行諾言的時候到了。

但這個諾言是很難兌現的,因為兩個月後,他獲知了一個可怕的消息。天啟六年(1626)正月十四日,努爾哈赤來了,帶著全部家當來了。根據史料分析,當時後金的全部兵力,如果加上老頭、小孩、殘疾人,大致在十萬左右,而真正的精銳部隊,約有六七萬人。努爾哈赤的軍隊,人數共計六萬人,號稱二十萬。

按某些軍事專家的說法,這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騎兵部隊,對於這個說法,我認為比較正確。

理由十分簡單:對他們而言,戰爭是一種樂趣。由於處於半開化狀態,也不在乎什麼詩書禮儀、傳統道德、工作單位,打小就騎馬,驍勇無畏,說打就打絕不含糊,更絕的是,家屬也大力支持。據史料記載,後金騎兵出去拼命前,家裡人從不痛哭流涕,悲哀送行,也不抱怨政府,老老少少都高興得不行,跟過節似的,就一句話,多搶點兒東西回來!坦白地講,我很能理解這種心情,啥產業結構都沒有,又不大會種地,做生意也不在行,不搶怎麼辦?所以他們來了,帶著搶掠的意圖、鋒銳的馬刀和勝利的信心。

努爾哈赤是很有把握的,此前,他已等待了四年,自孫承宗到任時起。一個卓越的戰略家,從不會輕易冒險,努爾哈赤符合這個條件,他知道孫承宗的可怕,所以從不敢惹這人,但是現在孫承宗走了。當年秦檜把岳飛坑死了,多少還議了和,簽了合同,現在魏忠賢把孫承宗整走,卻是毫無附加值,還附送了許多禮物,禮單包括錦州、松山、杏山、右屯、塔山、大小淩河以及關外的所有據點。

這一年,努爾哈赤六十七歲,就目前史料看,沒有老年痴呆的跡象,他還有夢想,夢想搶掠更多的人口、牲畜、土地,壯大自己的子民。

站在他的立場上,這一切似乎都無可厚非。孫承宗走了,明軍撤退了,眼前已是無人之地,很明顯,他們已經失去了抵抗的勇氣。

進軍吧,進軍到前所未至的地方,取得前所未有的勝利,無人可擋!

一切都很順利,後金軍毫不費力地佔領了大大小小的據點,沒有付出任何代價,直到正月二十三日那一天。

天啟六年(1626)正月二十三日,努爾哈赤抵達了寧遠城郊,驚奇地發現,這座城市竟然有士兵駐守,於是他派出了使者。

他毫不掩飾自己的得意,寫出瞭如下的話:“我帶二十萬人前來攻城,必破此城!如果你們投降,我給你們官做。”

在這封信中,他沒有提及守將袁崇煥的姓名,要麼是他不知道這個人,要麼是他知道,卻覺得此人不值一提。

總之,在他看來,袁崇煥還是方崇煥都不重要,這座城市很快就會投降,併成為努爾哈赤旅遊團路經的又一個觀光景點。

三天之後,他會永遠記住袁崇煥這個名字。

他原以為要等一天,然而下午,城內的無名小卒袁崇煥就遞來了回信:

“這裡原本就是你不要的地方,我既然恢復,就應當死守,怎麼能夠投降呢?”然後是幽默感:“你說有二十萬人,我知道是假的,只有十三萬而已,不過我也不嫌少!”

(待續)

免費閱讀:《慢生活·輕閱讀》1869期

《慢客心理》

刺蝟理論

刺蝟在天冷時彼此靠攏取暖但保持一定距離,以免互相刺傷。

解析:在管理學中,刺蝟理論強調的就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運用到管理實踐中,就是領導者如要搞好工作,應該與下屬保持親密關係,但這是“親密有間”的關係,是一種不遠不近的恰當合作關係。與下屬保持心理距離,可以避免下屬的防備和緊張,可以減少下屬對自己的恭維、奉承等行為,可以防止與下屬稱兄道弟、吃喝不分。這樣做既可以獲得下屬的尊重,又能保證在工作中不喪失原則。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和管理者,要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這才是成功之道。

免費閱讀:《慢生活·輕閱讀》1869期

《慢客寄語》

我聽到過最無奈和真實一段對話:“你以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什麼意思,難道我以後就不能成為我自己了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