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的我們

2020年,新冠肺炎像星際隕石一樣把這個世界砸得措手不及,我們像受到驚嚇的小屁孩兒,躲躲藏藏,無所適從。追根溯源,其實導演這出悲劇的是我們“自己”,導致生態失衡、資源汙染、糧食安全等一系列問題。這一場急剎車,我們很不適應。以後的路,我們怎麼走?如何才能安居樂業?其實同樣的情況,在17年前我們遇到過,它已告訴我們:不要折騰了。只是我們健忘。漠視了自然、脫離了規律、逆天而行,註定不能安居;我們貪婪、浪費、為了面子而丟掉靈魂,註定無法樂業。要想讓悲劇不再重演、要想安居樂業——必須要以人為本。

疫情過後的我們

首先,以人為本要保障人與動物的生存的權利,避免生態失衡。動物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一旦破壞了,生態平衡就會出現災害。例如:馬利翁小島事件,美國黃石公園事件……我們背離約束,不適的舉動註定被淘汰。因為宇宙從來都在循環中排斥、吸納、清理。

疫情過後的我們

其次,以人為本要保護且珍惜自然環境資源,尤其是空氣資源和水資源。諺語云:近水不可枉用水,近山不可枉燒財。高傲的我們怎麼記不起沙塵暴、龍捲風、地震、海嘯、03年非典?它在一次次提醒著我們:茫茫宇宙長河中,存在不足一億年不足、遲到的人類是極脆弱的物種。相比之菌類,已存活34億年,倒是地球的霸主了。別不承認,這是現實中無法撼動的階層。如此等等,由不得我們挑剔,只能無條件服從。若人類依舊過度索取大自然給我們的資源,我們的歸途只能是自取滅亡。

疫情過後的我們

最後,以人為本要以農為立國之本。“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一個國家要想長遠發展,必定會讓人民安居樂業。“民以食為天。”農業是國家健康發展的基石。現如今食品安全問題嚴重,降低了人們生活的幸福指數。要想有宜居的生活、健康的食品、乾淨的水源、清新的空氣,一定要大力發展農業。

疫情過後的我們


總之,以人為本要以衣、食、住、行為落腳點,只有滿足這些基本生存要求,才能讓人民真正安居樂業。正如米蘭昆德拉所言:要慢下來,因為自在有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只有以人為本,才能品味到人生的美好。願我們全世界人民攜手——共同抗擊疫情,奪取最後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