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省人費玉清:中國傳統的親情觀,我們大陸幾輩人都需要學習

“這麼多年來,為了達到更高的境界,我一直快步向前,卻也忽略了欣賞沿途的風景;當父母親去世後,我頓時也失去了人生的歸屬。沒有他們的關注與分享,絢麗的舞臺讓我感到更孤獨,掌聲也填補不了我的失落。”

63 歲的費玉清發布了一封親筆信,宣佈自己將於 2019 年演唱會結束後,正式退出演藝圈。

費玉清把一生獻給歌壇,最後以一封親筆信辭別,面對這樣體面的告別方式,人們更多的是理解和祝福。


臺灣省人費玉清:中國傳統的親情觀,我們大陸幾輩人都需要學習


臺灣省人費玉清:中國傳統的親情觀,我們大陸幾輩人都需要學習



在親筆信中,費玉清分享了從事演藝圈後的心路歷程,他表示當雙親離世後,感覺失去了人生的歸屬,就連演出的地點都會令他觸景傷情,因此才做出了想過雲淡風輕的日子、退出演藝圈這個艱難的決定。

信不算長,卻句句懇切,自 1972 年出道以以來,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演藝生涯中,小哥不止以歌藝動人,綜藝功力更是一絕,是真正兼具才華與親和力的巨星。


臺灣省人費玉清:中國傳統的親情觀,我們大陸幾輩人都需要學習

1955年7月17日,費玉清出生於臺北,本名張彥亭。父母很早便離婚,但對三個孩子的愛並未減少。

費玉清的母親很早就有明星夢,也把孩子們培育成臺灣娛樂界的“一門三傑”:費玉清的哥哥是臺灣綜藝主持“大哥大”張菲,姐姐則是16歲就進入演藝圈的“東方維納斯”費貞綾。


臺灣省人費玉清:中國傳統的親情觀,我們大陸幾輩人都需要學習



費玉清在工作中勤勤懇懇,兄長張菲曾說,費玉清把一生貢獻給歌唱事業,“我常跟他講工作成績輝煌,但私下的他卻是一張白卷。”

但費玉清卻說:“世界上的事有好有壞,各有各的壓力和痛。我哥哥有兩個兒子,已經成家立業了,我家有第四代了,對父親也有交代了。”另外,姐姐費貞綾遁入佛門也讓他深受影響,或許他在心裡已默默決定獨自過完一生。


臺灣省人費玉清:中國傳統的親情觀,我們大陸幾輩人都需要學習



如今,六十三歲的費玉清仍未走進婚姻,孑然一身。

費玉清在20多歲時認識日本演員安井千惠,1981年雙方在臺灣舉行過訂婚儀式。但費玉清到日本拜見女方家長,對方希望費玉清入贅,這也意味著他需要離開臺灣的事業和父母,這是他無法放棄的。這樁姻緣因此不得不作罷。

一次無奈的錯過,留下的是終生的遺憾。


臺灣省人費玉清:中國傳統的親情觀,我們大陸幾輩人都需要學習


優雅與“汙”並存,是“演藝圈公務員”費玉清的另一面。

臺灣藝人評價說“費玉清是唯一一個在臺上講葷段子也不會捱罵的藝人”,因為費玉清講笑話“笑果”十足,但幾乎不採用佔對方便宜的方式。同時,這也離不開他潔身自好的公眾形象。


臺灣省人費玉清:中國傳統的親情觀,我們大陸幾輩人都需要學習


西裝革履,彬彬有禮的費玉清因注重儀表與形象,被封為“演藝圈公務員”。對於這一從未改變過的造型,費玉清說:“我覺得演出時穿西裝是對觀眾的一種尊重,當然不同風格的藝人對這方面的理解不同。”


臺灣省人費玉清:中國傳統的親情觀,我們大陸幾輩人都需要學習

17歲時,費玉清在臺北“迪斯角夜總會”唱開場,就此出道。1977年,費玉清在姐姐的推薦下,得到知名詞曲作家劉家昌的賞識,與海山唱片簽約,正式開始演藝生涯。


臺灣省人費玉清:中國傳統的親情觀,我們大陸幾輩人都需要學習



1979年,費玉清演唱了中視連續劇《一襲青紗萬縷情》主題曲,並推出同名專輯。專輯當中的《晚安曲》便是劉家昌為費玉清所創作,成為了海內外華人社會里無處不在的一首歌。這首歌在臺灣地區是許多商店、餐廳等公共場所專用的打烊預告曲。

臺灣省人費玉清:中國傳統的親情觀,我們大陸幾輩人都需要學習


晚安曲

費玉清 - 晚安曲

臺灣省人費玉清:中國傳統的親情觀,我們大陸幾輩人都需要學習


1984年,費玉清以一首《夢駝鈴》獲臺灣金鐘獎最佳男歌星獎。《夢駝鈴》專輯曾經蟬聯華視《綜藝一百》節目流行歌曲排行榜十三週冠軍,這一年費玉清攀登上了個人歌唱事業的巔峰。


臺灣省人費玉清:中國傳統的親情觀,我們大陸幾輩人都需要學習



兩年後,他又演唱了《一剪梅》的同名主題曲,這時的他不僅在臺灣地區成為著名的金嗓歌王,在內地也打開局面。1981年至1986年,費玉清六度蟬聯臺灣金嗓獎十大最受歡迎歌星獎。1992年,費玉清以一曲《相思比夢長》獲臺灣金鼎獎最佳男演唱人獎。


臺灣省人費玉清:中國傳統的親情觀,我們大陸幾輩人都需要學習


2006年,費玉清與周杰倫合唱《千里之外》,此作一出,成為“中國風”的經典之作。


臺灣省人費玉清:中國傳統的親情觀,我們大陸幾輩人都需要學習

費玉清在綜藝主持方面的成就,並不遜色於他的歌唱。

1994年4月起,費玉清和張菲一起主持臺視週六晚間綜藝節目《龍兄虎弟》,兄弟倆造就出當時臺灣最受歡迎的綜藝節目,長居收視冠軍。

臺灣省人費玉清:中國傳統的親情觀,我們大陸幾輩人都需要學習

在節目裡,張菲被稱作“菲哥”,費玉清被稱為“小哥”。招牌式的“挑眉,仰頭,看天花板”唱歌動作,後來在很多出名的綜藝節目中被人拿來調侃模仿。


臺灣省人費玉清:中國傳統的親情觀,我們大陸幾輩人都需要學習


費玉清還曾餘1995年、1997年兩度獲得臺灣主持人最高獎項金鐘獎最佳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臺灣省人費玉清:中國傳統的親情觀,我們大陸幾輩人都需要學習

他曾在節目中談到過,父母對他的愛深刻至極,甚至感言:“我覺得做父母是無期徒刑……”

2010年,費玉清80多歲的母親因癌症去世,此前,他一直陪伴在母親身邊,殷勤侍奉,悉心照料。母親溘然長逝後,他抱著母親的遺體痛哭失聲。


臺灣省人費玉清:中國傳統的親情觀,我們大陸幾輩人都需要學習



2013年,費玉清在臺北演唱會落淚,說一想起母親去世以後,自己覺得人生變得不再完整,好像失去奮鬥的目標,直到今日覺得自己還沒有走出失去母親的傷痛,自己也變得害怕站在舞臺上,因為它讓自己觸景生情。他情願到陌生城市演唱,因為在那裡自己不必尋找自己最熟悉的身影,也不會再等待最渴望的笑容。


臺灣省人費玉清:中國傳統的親情觀,我們大陸幾輩人都需要學習



那一晚他演唱了鳳飛飛的《想要和你飛》,也希望去世的母親能聽到他的思念。

臺灣省人費玉清:中國傳統的親情觀,我們大陸幾輩人都需要學習


想要和你飛

費玉清 - 只想聽見費玉清

臺灣省人費玉清:中國傳統的親情觀,我們大陸幾輩人都需要學習


去年,費玉清父親病逝。當時人在外地工作的費玉清未能見到父親最後一面。他以親筆信表示:“身為藝人,沒有在人前悲傷的權利,我會謹記父親的期許與教誨,積極向上,將思念放在心中”,字裡行間流露對父親離世的悲慟與身為藝人的辛酸。


臺灣省人費玉清:中國傳統的親情觀,我們大陸幾輩人都需要學習



如今,他不再只顧爬高,他捨棄名和利,停下來真正品味人生。

只可惜,接下來的閒情雅緻,父母已經無法一起分享了。


臺灣省人費玉清:中國傳統的親情觀,我們大陸幾輩人都需要學習


畢淑敏在《孝心》一文中說:

我相信每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擊的脆弱。

歲月無情,生命無常。

請好好珍惜與父母相伴的每一秒,或許真的有一天,沒有下一次了,只剩下追悔莫及。

臺灣省人費玉清:中國傳統的親情觀,我們大陸幾輩人都需要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