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追捧的vlog能否成為短視頻的下一個風口?


年輕人追捧的vlog能否成為短視頻的下一個風口?



正文共4703字

預計閱讀時間為12分鐘



年輕人追捧的vlog能否成為短視頻的下一個風口?



李易峰在11月28日晚發佈了一條微博,首次嘗試拍攝vlog。在這段幾秒的短視頻中,李易峰只顧對著鏡頭調整角度,卻忽視腳下,不慎摔倒,這段被他要求“掐掉”的視頻被工作室放上微博,迅速引發網友熱議。

這是繼歐陽娜娜、王源之後,第三位明星利用vlog引發的熱議。似乎各大公司都已經默認,vlog將成為下一個流量的風口。

Vlog(Video blog)起源於2012年YouTube。YouTube美妝博主詹姆不想每天重複回答相同的問題,便錄製了一條碎碎唸的Q&A視頻,頗受追捧,隨後vlog成為YouTube上極為熱門的視頻類型。


年輕人追捧的vlog能否成為短視頻的下一個風口?

“vlog之父”Casey



根據YouTube的公開數據顯示,YouTube上每天上傳的vlog視頻從2013年的200餘條發展到2017年的每小時2000餘條。被vlog玩家稱為“vlog之父”的Casey在YouTube上已經擁有了超過800萬訂閱量,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級網紅。全職vlogger也成為美國青少年最想成為的職業。

相比於國外vlog爆發式的增長,國內vlog的發展則晚了一步。如果不是歐陽娜娜與今日頭條的合作將vlog推到臺前,大部分國人可能連“vlog”的正確發音都不知道。


年輕人追捧的vlog能否成為短視頻的下一個風口?



毋庸置疑,歐陽娜娜生活化、接地氣的vlog將自己“螞蟻競走十年了”的負面影響削減到了最低,同時還圈了一波粉;而今日頭條在吃了vlog的這波紅利後,也開始進一步與明星洽談定製化vlog合作。

但事實上,早在歐陽娜娜之前,vlog已經在中國年輕人中“火”了好一陣子,只不過這把火一直沒有燒到普羅大眾之間。


年輕人追捧的vlog能否成為短視頻的下一個風口?


先行者

2018年初,當人們還洋溢在2017年短視頻領域爆發的歡欣鼓舞中時,已有人悄悄地押注短視頻的下一個風口——vlog。

一開始,拍攝vlog的大部分都是在海外留學的華人留學生。他們先國內同齡人一步,在YouTube上看到了vlog,並開始嘗試拍攝“我在美國的大學日常”、“紐約的一天”、“搬新家,house tour”等多主題的視頻日誌。


年輕人追捧的vlog能否成為短視頻的下一個風口?



這些vlog不同於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的地方在於,它們的內容更加“人格化”,帶有鮮明的創作者性格特色。視頻內容多以拍攝者為主角,像日記一樣記錄自己一天的生活:它可以是健身、旅行、燒飯、整理衣櫥……

這些視頻內容樸實平淡,與其說是視頻內容吸引觀眾,不如說是拍攝者賦予vlog的人格魅力更令人心動。因此在YouTube上,哪怕Casey只是在家對著鏡子刮鬍子,也能吸引上百萬的播放量,但這個數字在國內短視頻KOL看來,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年輕人追捧的vlog能否成為短視頻的下一個風口?



“Vlog和作者的人格聯繫是很密切的。”被稱為“中國Casey”的中國第一vlogger冬瓜在接受刺蝟公社採訪時提到,“vlog在北美地區具有那麼強的用戶粘性其實不只是因為內容,更多是因為作者的人設,觀眾喜歡這位作者,所以只要是他拍的內容都會有很多人看。”

漸漸的,vlog已經成為全世界90、00後們記錄生活的一種方式。在以90後、00後為主要活躍用戶的網絡社交社區(YouTube、B站、微博),你能看到越來越多的vlog。但在中國第一個吃螃蟹的公司不是以娛樂、社交著稱的微博,也不是以信息流後來居上的今日頭條,而是相對“小眾”的小影。

年輕人追捧的vlog能否成為短視頻的下一個風口?



小影App成立於2013年,作為一款“移動端視頻剪輯軟件”,它並沒有深陷國內逐漸白熱化的短視頻競爭泥沼,反而另闢蹊徑,選擇出海發展。小影App創始人韓晟介紹,小影於2014年就在Google Play上線海外版,經過三年積累,小影成為了中國出海App中為數不多的深耕海外市場,並且長期在多個海外市場應用榜單中穩居榜首的產品,全球日均新增目前穩定在80-100萬級。

到了2017年,自帶“移動端視頻剪輯”DNA的小影發現,國內“一片紅海”的短視頻行業,其實還有一片空白——vlog。

在見證了國內短視頻行業的大爆發與海外vlog的繁榮興盛之後,小影率先定義了“短視頻vlog社區”:以vlog為核心,打造IP化個人品牌,推進強信任連接,關注人與用戶連接價值。

年輕人追捧的vlog能否成為短視頻的下一個風口?



2017年底,小影做了兩大嘗試:推出“挑戰21天vlog”,挖掘國內頭部vlogger勢力;在上海舉辦了首屆vlogger圓桌會,中國最先嚐試vlog的先鋒玩家們首次聚集在了一起。

隨後國內互聯網第一個針對vlog的扶持計劃誕生——V光計劃。在今年1月14日召開的戰略發佈會上,小影表示,20%的頂部創作者將獲得更優質的合作曝光與推廣紅利。同時為了打造更好的vlog互動氛圍,在產品層面,小影將優化升級提高創作效率,融合vlog特色的剪輯功能,降低vlog內容的製作門檻,帶動更多普通用戶接觸vlog內容。

“讓20%的頭部用戶,創作出更多更好的vlog內容,讓這80%用戶去吸收,去吸納,從而影響剩下80%的群體。” 韓晟說道。

年輕人追捧的vlog能否成為短視頻的下一個風口?



小而美

2017年末到2018年初,小影用#挑戰21天vlog# 活動與“V光計劃”拉開了這場vlog本土化戰役的序幕,但在相當的一段時間裡,新浪、騰訊、今日頭條等巨頭們並沒有大舉進軍vlog,因為相比於風頭正勁的“15秒短視頻”,vlog的市場更強,對內容創作、拍攝手法、剪輯手法的要求更高,簡單地說就是vlog的門檻更高。


年輕人追捧的vlog能否成為短視頻的下一個風口?

一閃App


這也是vlog在國內始終保持著“小而美”的原因。如今,大部分社交媒體上的KOL尚不具備拍攝vlog的能力,在無法確定盈利的情況下外包給團隊製作又太過冒險。最重要的是,vlog最鮮明的特點是通過該視頻展現個人風格。這不僅僅體現在vlogger選擇拍攝的內容上,其背景音樂、花字、開場空境,亦或是剪輯手法,都與vlogger的個人風格緊密相關。

“年輕人追捧的vlog,還有多久才能在國內火起來?”2018年過半,有媒體這樣問道。

嗅覺靈敏的人,還是儘早地趕在巨頭之前,加入了vlog的戰局,渴望通過vlog開疆擴土。


年輕人追捧的vlog能否成為短視頻的下一個風口?

貓餅App


一閃、貓餅、Venus是如今最常見的vlog剪輯、製作App,其中創立一閃的flypig正是一名頭部vlogger。

這些App都支持用戶在手機端簡易地製作vlog:可剪、可拍、可添加濾鏡、背景音樂、字幕、貼紙,可設置轉場等等。這些簡易版vlog App的出現,極大地降低了vlog的製作門檻,同時也為vlog走向大眾,奠定了基礎。


年輕人追捧的vlog能否成為短視頻的下一個風口?



如今,一閃、貓餅等平臺已經有自己沉澱的vlog博主,B站憑藉著自身平臺的優勢(無時常限制、視頻畫質高、彈幕互動)與up主扶持計劃,也已吸納了不少優質vlogger。

但這些平臺都沒能讓vlog在中國真正地“火”起來,即使它抓住了現今市場上最為看重的年輕人,似乎想讓vlog走向大眾,仍需要巨頭的推動。


年輕人追捧的vlog能否成為短視頻的下一個風口?


巨頭入局

在2018年下半程,新浪、騰訊、今日頭條相繼進入了戰場。

今年9月18日,微博vlog官方發出正式召集令。過往30天裡,發佈過4條以上vlog,就有資格申請成為微博認證的vlogger,享受微博的扶持。這一舉動,被視作是新浪反擊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重要舉措,而vlog是新浪在短視頻領域突出重圍的砝碼。


年輕人追捧的vlog能否成為短視頻的下一個風口?



與此同時,騰訊旗下另一款有戰略意義的短視頻“Yoo視頻”也在接觸vlog機構和頭部作者。


11月1日,2018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騰訊公司副總裁林松濤闡述了騰訊內容戰略佈局,並正式發佈精品原創短視頻平臺——yoo視頻,與微視實行內部賽馬機制。林松濤介紹稱,yoo視頻以人格化賬號為主體,通過vlog和Vstory兩種不同的內容形態,來展示有故事的人和有態度的價值觀。

年輕人追捧的vlog能否成為短視頻的下一個風口?

騰訊公司副總裁林松濤


“雖然,視頻和直播應用很多,但依然只是視頻應用的初級階段,5G來臨,伴隨網速極大提升和帶寬成本降低,將迎來視頻行業的真正爆發,並誕生全新的數字內容形態。”林松濤認為,當下年輕人注重個性和自我表達,正是未來內容創作領域的主力軍。他們對內容的“挑剔”和敏感,以及強烈的表現欲,將把短視頻帶向下一個創新爆發點。

今日頭條似乎並未像前兩者那樣煞有介事地宣告“我要進軍vlog”,但其所推崇的“定製化藝人/明星宣發”,vlog無疑是關鍵的一環。在今年的頭條生機大會上,歐陽娜娜就成為了其經典案例。如今,頭條又邀請了孫楊入駐,為他定製內容《大白楊說》,同時享有頭條“中國健兒計劃”和“閃耀計劃”的300億流量聯動。

在經歷了2017年短視頻的爆發後,2018年成為了一個過渡段。是穩中求勝,還是絕境反擊,就看過渡時間的反戰佈局。誠然,vlog在歐美市場的發展軌跡已經證明了它在新一代年輕人中的生命力,但新浪、騰訊、今日頭條如何在中國搶佔這一部分市場,已然成為短視頻賽場上的關鍵轉折。

年輕人追捧的vlog能否成為短視頻的下一個風口?


商業化

巨頭願意下注vlog,從側面說明了vlog的有利可圖。

在國外YouTube與vlogger的合作方式是以廣告為主,收入與播放量直接掛鉤。因此,不少vlogger已經能夠通過自己的vlog實現財政自由,不需要再特意尋找“廣告商”的支持。


年輕人追捧的vlog能否成為短視頻的下一個風口?

Casey


而國內的vlogger們則更多的是以“興趣”為導向,平臺大多也以“流量支持”為主,想要實現盈利或是商業化,仍需要vlogger自己尋求機會。

本土vlog商業化也並非沒有先例。如擅長營銷的OPPO就邀請vlogger們為自己的新機型OPPO R17 Pro拍攝vlog,希望能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開啟新一代消費者的對話。


年輕人追捧的vlog能否成為短視頻的下一個風口?



OPPO R17 Pro主打夜拍功能,OPPO邀請國內的vlogger,拍攝日本東京、美國紐約、中國香港三座城市的夜晚。這種軟植入的方式,同時滿足了產品性能展示與廣告營銷的雙重功能,同時其廣告片充滿創意的剪輯手法與故事性的腳本也吸引了一批對vlog感興趣的年輕人加入。

隨著vlog的興起,國內一些頭部vlog KOL也逐漸開始嘗試商業化變現,如前文提到的flypig,除了其產品一閃如今可以獲得一些廣告收入外,他也會接一些數碼產品測評的vlog推廣。


年輕人追捧的vlog能否成為短視頻的下一個風口?

井越


另一位商業化較為成功的vlogger是井越(微博:大概是井越)。在成為全職vlogger前,他做過學術,當過脫口秀編劇。他曾經想要拍攝喜劇,但不了了之。後來井越發現vlog就是天然的即興喜劇平臺,且不用和別人分工創作,就開始拍攝vlog。如今他在微博上擁有107萬粉絲,合作過的品牌有Gucci,飛豬,攜程,戴森,OPPO等等。

雖然,現在有了歐陽娜娜、王源、李易峰等明星流量的加入,vlog的熱潮勢必會愈加高漲,但是這無法代表在中國vlog商業化的時代已經到來。


年輕人追捧的vlog能否成為短視頻的下一個風口?

flypig


有業內人士分析,vlog發展到後期,vlogger們也會像其他行業KOL一樣,加入MCN。但由於vlog入行門檻高,加上國人自身的網絡習慣和生活節奏,其發展將不如快手、抖音等現有的短視頻平臺那般擁有亮眼的用戶增長曲線。

另一方面,國內大部分vlogger多以“興趣”為嚮導,相對於廣告而言,他們更在意的是與觀眾/粉絲的互動與自我滿足感。如何讓這些“雅痞”的vlogger們為廣告商們“定製”vlog內容,也是一道考驗。

總而言之,國內vlog還在起步階段,行業准入門檻不低,在短期內vlogger還處於賣方市場。巨頭紛紛押注vlog證明了其商業化的可能性,但這些vlogger們最後是否能成功孵化出專業的生產線,仍需時間的考察。

- END -

文字|茆毛

插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