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滿足現狀的人,最後都活成什麼樣了?

一個人怎樣才能知道他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是什麼呢?卡耐基認為,那些大人物的偉大志向,不是生來就有的。他們是綜合自己的許多經驗,以及一 些別人因忽視和眼界所限而未能看到的東西而成就偉業的。這些偉大的志向就是因為他們不滿足於現狀,經過審慎思考而覺悟到的。


那些不滿足現狀的人,最後都活成什麼樣了?

志向宏遠的男人,通常都不會滿足於現狀,不會為自己的錢包又塞進了幾張可憐的鈔票就自得其樂。相反會有另一種更大的推動力,將他們的眼界放寬到更大的事業上去。他們會不斷地將目標放遠,以致不斷地鼓勵自己向更高的地方攀爬,所以,他們往往能成就一番偉業。

約翰·坦普登的高中時代是在田納西州度過的。他經常夢想著有朝一日能成為一家大公司的首腦。雖然這只是一名17歲男孩的夢,但卻是其人生目標的萌芽。

進入耶魯大學後不久,約翰的興趣就從經營一 般企業轉移到研究評估公司財務之上。可是大學二年級時,他的父母由於生活拮据而無法再繼續供他念書,迫使他陷入不知該休學就業還是該半工半讀的窘狀。但是約翰很快就做出決定:無論如何都要 堅持到畢業,最後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了。而以後的2年,他前往英國牛津大學進修碩士。此行對於他後來從事財務經營有很大的影響。

約翰回到美國後,沒多久就與一名田納西的女 子結婚。隨後他便前往紐約,正式開始追求自己更 為高遠的目標。他的起步是一家頗具規模的證券公 司,他在公司裡面的職位為投資諮詢部辦事員。不久,有位朋友告訴他有一家公司正在招聘年輕上進 的財務經理。

這家公司的名稱是國家地理勘察公司,是一家石油勘探公司。約翰聽說之後,便前往這家公司應聘,因為他認為這家公司可讓他進一步學到許多有關財務管理方面的東西。約翰很順利地進了這家公司,一干就是4年。

4年之後,約翰又回到早先的那家公司工作,並等待機會。最後,機會終於被他等到了,一名資深職員即將退休,這個人擁有8個相當有實力的客戶,欲以5000美元出讓。這對約翰來說是相當大的 賭注,5000美元相當於他的全部財產,若此舉失敗,他將會變得一文不名。而且,這些客戶頂下來之後,能不能留住還是問題。這時約翰再一次面對重大抉擇。最後,約翰一心想自立門戶的野心戰勝了一切,他接下這8個客戶,並且立即拜訪,十分坦率而且誠摯地向他們說明自己的理想與計劃,客戶們都被他的熱情與直率感動了,都表示願意留下觀察一段時間。當時的約翰才28歲。 這是一個騰飛的起點,約翰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工作業績開始蒸蒸日上,他的事業逐步走入正軌。 如今,他已經是一家投資諮詢公司的總裁,擁有將 近一億美元的資產,併兼任一家大型互助銀行的常務董事及數家公司的董事。

美國作家房龍在他所著的《寬容》一書裡寫 道:“在寧靜的無知山谷裡,人們過著幸福的生活。”他用生動的筆法揭示了人們囿於一定的社會 環境或生活習慣的時候,就會產生思維的惰性和慣性。一方面極易滿足,另一方面是安於現狀,不思變革,並且會不自覺地充當舊價值觀念的衛道士。 這是所有封閉社會的通病。

事實上,許多人不能成為有錢人,就是因為他們總是滿足於現狀,即使是對生活並不滿意,他們也只會對當前的狀況發出無謂的哀悼。因此,他們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成為富翁的。

有人曾經問愛因斯坦,為何他都已經是物理學 界空前絕後的大人物,還要孜孜不倦地學習。當時 愛因斯坦並沒有立即回答,而是找來一支筆、一張紙,他在紙上畫上一個大圓和一個小圓,然後對那 個人說:“在目前情況下,在物理學這個領域裡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這個小 圓,我所知的是這個大圓,然而整個物理學知識是無邊無際的。對於小圓,它的周長小,即與未知領 域的接觸面小,他感受到自己未知的少;而大圓與外界接觸的周長長,所以更感到自己未知的東西 多,於是會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其實何止是愛因斯坦,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不會對自己的成績滿足,他們不斷為自己創造一個新的起點,攀上新的高峰。生活在如今這樣一個具有無限可能的時代,如若想創造出無限可能,那麼必然要有足夠的上進心才行。尤其是一個男人,如果真的想幹出一番事業,那麼就必須不斷地給自己制定一個又一個更高的追求目標,這樣才能擁有不畏艱難、敢於拼搏的不竭動力,使成功成為可能。

因此,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永不知足的人,他的意志、品格、力量和決心才能在不斷的拼搏和奮鬥中得到不斷的鍛鍊和昇華。只有不安於現狀的 人,才能激發自己無限的潛能,達到目標的最高 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