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縣:“太極聖地”輝映黃河風光

以黃河為線,南有少林拳,北有太極拳。兩項承載著中華文化精髓的世界遺產,是黃河文化孕育的瑰寶。

焦作有幸,得遇太極拳;鄭州有幸,得遇少林拳。在推進鄭焦一體化發展、加快建設鄭焦黃河生態文化旅遊廊道中,兩拳相遇,必放光彩。

此時,深處河洛文化腹地的“太極聖地”溫縣,作為鄭焦一體化發展、鄭焦黃河生態文化旅遊廊道建設中重要的節點城市,手捧“金飯碗”,該如何扮靚黃河新景觀呢?

千年古溫,底蘊深厚,可選之材眾多。

系列報道25 | 溫縣:“太極聖地”輝映黃河風光

這裡,是太極拳發源地。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數以萬計的太極拳愛好者都會集聚“太極小鎮”陳家溝,尋根問祖,拜師學藝,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這裡,是懷藥之鄉。千百年來,這裡肥沃的土地產出最優質的“四大懷藥”。

這裡,歷史文化名人眾多,是重量級歷史文化名人卜子夏、司馬懿、陳王廷故里。“孔門十哲”卜子夏曾在這裡著書立傳,“一代帝王”司馬懿曾在這裡登高把酒告慰鄉鄰,“一代宗師”陳王廷曾在這裡推演《周易》《黃庭經》而創陳式太極拳。

這裡,是溫麥之鄉。3000多年前,這裡的小麥已是貢品。3000年後的今天,“全國小麥看河南,河南小麥看焦作,焦作小麥看溫縣”的話語又為溫麥下了最新註解。

隨著時代發展,這片被黃河親吻過的厚土,又展現出新風采。沿著“四好農村路”王園線,我們看到了陳家溝、鑫合農莊、南韓村、劉謝生態園、綠康產業園等一批美麗鄉村,還看到了黃河法治文化園、大玉蘭控導工程、南水北調穿黃工程、河洛交匯處等壯麗的黃河景觀。

處處皆景,一步一景。因為黃河,這裡的歷史演繹精彩萬分。因為黃河,這裡正在推進新一輪的高質量發展。

3月5日,市委、市政府召開鄭州大都市區一體化發展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座談會。3月12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小平,市委副書記、市長徐衣顯蒞臨溫縣,參加焦作市黃河生態廊道啟動儀式植樹活動,拉開了我市全面建設黃河生態廊道的大幕。

大幕開啟,溫縣奮起!

系列報道25 | 溫縣:“太極聖地”輝映黃河風光

目前,溫縣積極謀劃黃河大事。溫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按照縣委、縣政府精神,已初步編制了《溫縣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方案》,一場沿黃文旅資源大普查也正在全縣開展。

產業要發展,項目是龍頭。

系列報道25 | 溫縣:“太極聖地”輝映黃河風光

結合國家、省、市行業指導意見和產業發展重點,溫縣謀劃了黃河生態和太極文化融合新區、文化綜合體、體育中心、司馬小鎮、慈勝寺景區、遇仙觀景區、聯珠臺景區7個重點文旅招商引資項目。其中,總投資約158億元的黃河生態和太極文化融合新區項目得到了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的高度重視,已入選全省文旅重點支持項目庫。

從“融入”走向“融合”,由“融合”實現發展,這將是在推進鄭焦一體化發展、加快建設鄭焦黃河生態文化旅遊廊道中,溫縣能夠扮演重要角色的途徑。

採訪時,記者從溫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獲悉,該縣正在大力推進《溫縣全域旅遊總體規劃》《溫縣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實施方案》《溫縣黃河文化旅遊資源開發方案》《溫縣紅色文化旅遊資源開發方案》《溫縣名人文化旅遊資源開發方案》等規劃方案編制設計工作,積極融入鄭焦文化旅遊融合規劃大框架。

溫縣正在文化體驗和休閒度假兩大產業上下功夫、做文章,加強太極文化、黃河文化、休閒文化融合發展,大力推進太極功夫旅遊線路國際化推廣,打造“中國功夫之旅”國際品牌,積極融入全國黃河生態文明示範區、世界級中國功夫交流示範區和區域高質量發展產業帶,奏響屬於溫縣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精彩華章。

黃河奔湧,太極生輝,溫縣靈氣十足。而在加快建設鄭焦黃河生態文化旅遊廊道中,千年古縣又該如何佈局產業、加速落子,或是成功關鍵。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瑋萱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