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都挺好》與現實版的“都挺好”有類似之處

現實版的“都挺好”是這幾天網上報道的上海“博學”流浪漢沈巍的故事。沈巍是從小愛畫畫、愛看歷史書,想成為政治家和文學家。但是他爸爸沒有讓他發揚自己的愛好,逼他學了審計專業,幹了他不喜歡的審計工作,更關鍵的是使他養成了撿垃圾賣掉買書看的習慣,以至於被社會所遺棄,被認為有精神病。他只得流浪街頭,撿垃圾買書看,過了26年的流浪生活。他並不覺得苦,反而覺得“挺好”,他的工作單位和家人因為趕走了撿垃圾的沈巍也是“都挺好”。

電視劇《都挺好》與現實版的“都挺好”有類似之處

電視劇《都挺好》中蘇明玉受家人欺負,沒有上到理想的大學。她邊上學邊打工掙錢,努力創造條件出國留學。她在搞推銷的過程中遇到了知人善任的恩師蒙總,使她幹上了適合自己特長的工作,賺了大錢,實現了財富自由,成了令人羨慕的人。蘇明玉當然感覺挺好。

電視劇《都挺好》與現實版的“都挺好”有類似之處

劇中另一個人物蘇明成因受其母的寵愛,養成了啃老和欺負妹妹的壞習慣,還不聽家人的勸告,一意孤行借錢搞沒有把握的投資,以至於被家人所鄙視和嫌棄,錢虧了,在單位人際關係搞僵被開除了。他自己覺得不好受,開始醒悟:要想過得挺好,必須痛改前非,積極融入家庭和社會。

電視劇《都挺好》與現實版的“都挺好”有類似之處

這三個人的經歷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個人必須要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適應這個社會,使自己融入這個社會,才能被社會所認可,才能活得像個人,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沈巍混到這個地步,就是沒有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適應社會。垃圾有專人負責收集和處理,你是公務員理應專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你對浪費現象有想法有意見,可以建議有關部門去改進,憑你一己之力去撿垃圾也不能解決問題;你對政治和文學感興趣,可以自學考試改換門庭,或搞業餘創作去發揮特長,或許也會遇到知音,受到提攜;你喜歡撿垃圾,搞垃圾分類,你可以找一座偏僻的房子去申辦垃圾分類公司,不影響別人,也會有出息,為社會所認可。多數人都嫌棄你,到了無立足之地了,你就應該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才能行得通。諸葛亮像你這樣,劉備也不會請他當軍師;杜甫像你這樣也沒有條件寫出好詩,即使寫出來了,也保存不了,沒有人看到。沈巍成為網紅了,即使有關部門來解決他的問題,但如果他不改變思想和行為,還是不為人們所接納。

電視劇《都挺好》與現實版的“都挺好”有類似之處

所以社會不可能適應個人,個人必須努力適應社會,使自己融入社會,才能過得“都挺好”。這是小編的個人觀點,歡迎朋友們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