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不能給人看出幽閉恐懼症來的《深海異獸》,為何口碑票房都撲了


恨不能給人看出幽閉恐懼症來的《深海異獸》,為何口碑票房都撲了

維克多·維斯科沃的潛水器

人類發射的航空器最遠的已經走出太陽系,人類的足跡最遠的也已經出現在了月球上,但是哪怕到了科技發達的今天,人類也僅僅到達了海面以下10928米,這一紀錄是2019年由維克多·維斯科沃(Victor Vescovo)創造的。就像有人說的,人類目前對深海的瞭解還不如我們對火星表面瞭解得多,面對深海,我們仍舊無能為力。


恨不能給人看出幽閉恐懼症來的《深海異獸》,為何口碑票房都撲了

科幻電影中的宇宙飛船

在電影領域也有同樣的現象:每年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太空題材的科幻電影,但是關於深海題材的科幻電影卻寥寥可數。這其中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太空題材的科幻電影,只需要用威亞解決失重的鏡頭就可以,但是深海題材的科幻電影,不僅要解決浮力的問題,還要解決角色在水中的阻力問題,這些都需要燃燒經費。


恨不能給人看出幽閉恐懼症來的《深海異獸》,為何口碑票房都撲了

《深海異獸》劇照

估計大家也都能猜到美叔今天準備聊什麼了,是的,今天準備跟大家聊的就是這部今年新上映的深海題材科幻電影——《深海異獸》(Underwater)。這部少有的,關於深海的科幻電影好不好看呢?您接著往下看就知道適不適合您的口味了。

關於劇情


恨不能給人看出幽閉恐懼症來的《深海異獸》,為何口碑票房都撲了

《深海異獸》劇照

說實話,一直覺得這個譯名有問題,看到《深海異獸》這個片名之後,觀眾很容易被誤導,以為電影講述的是人類與異獸如何在深海搏鬥的故事。但事實上異獸其實根本不是重點,電影更多的是在講述主角一行人如何在深海當中掙扎逃生的故事,異獸只是主角們需要面對的困境之一,而不是所有。


恨不能給人看出幽閉恐懼症來的《深海異獸》,為何口碑票房都撲了

觀眾們都知道“是誰在敲打我窗”

整部電影的故事性其實並不算高,尤其是在中文譯名已經劇透了部分情節之後,《深海異獸》的故事性基本上可以說已經被降到了最低:當一眾主角在疑惑到底是什麼導致鑽臺受損的時候,觀眾們看著他們困惑的表情,更像是在看猴戲。

沒錯,觀眾就是會有一種掌握真相,高高在上的俯視感。電影一旦被觀眾掌握了主動權,觀影體驗就會直線下降,所以如果你是特別注重劇情的人,那麼這部電影可能看起來並不會讓你感到滿意。

關於畫面表現

同樣是科幻電影,講述星空的電影往往會給人非常空曠、宏大的感覺,這是因為電影中通常都會有一艘燈火通明且巨大無比的飛船,這一點在講述深海的科幻電影當中卻不能出現。


恨不能給人看出幽閉恐懼症來的《深海異獸》,為何口碑票房都撲了

深潛裝置一般都不會設計得太大

為什麼呢?因為無處不在的水壓。為了能夠更好地承受壓力,深潛裝置一般都不會設計得太大,因為表面積越大,承受的壓力就越大。另外,因為光線在海水中的傳播也遠不如太空中的真空,所以燈火通明的景象也基本上見不到。


恨不能給人看出幽閉恐懼症來的《深海異獸》,為何口碑票房都撲了

昏暗的光線

所以,深海主題的科幻電影一般都會比較壓抑:昏暗的光線、逼仄的空間,時不時的來點兒潛水器因為壓力導致的吱吱作響,再加上通訊器裡面的噪音,會給人一種完全被這個世界拋棄的感覺。


恨不能給人看出幽閉恐懼症來的《深海異獸》,為何口碑票房都撲了

在這一點上,《深海異獸》這部科幻電影做得就非常到位。尤其是對於那種孤寂、壓抑氣氛的塑造,十分的抓人,以至於在劇情如此普通的情況下仍舊能夠讓人沉浸其中。


恨不能給人看出幽閉恐懼症來的《深海異獸》,為何口碑票房都撲了

巷道爬行

不過最出彩的一段畫面並不是在海中,而是在鑽臺倒塌後形成的巷道中,主角一行三人匍匐著在低矮的巷道里爬行,刻意放大的喘息聲以及角色們滿頭大汗的造型,恨不能給人看出幽閉恐懼症來。

關於特效


恨不能給人看出幽閉恐懼症來的《深海異獸》,為何口碑票房都撲了

《深海異獸》中的怪獸鏡頭

說到特效呢,我們就不得不再次把矛頭指向這部電影的中文譯名。《深海異獸》因為經費有限(9000萬美元),電影中又包含大量水下鏡頭,所以我們用腳後跟兒也能想到,這些經費等輪到“異獸”的頭上也剩不下多少了。


恨不能給人看出幽閉恐懼症來的《深海異獸》,為何口碑票房都撲了

克蘇魯風格插畫

所以主創非常雞賊地將電影宣傳成“克蘇魯風格”電影。什麼是“克蘇魯風格”呢?克魯蘇風格講究的是一個含蓄:你知道有怪物,但你不知道怪物什麼;你被怪獸攻擊,但你不知道為什麼被攻擊;你的整個觀影過程被恐懼支配,但這份恐怖並不是源於怪物,而是源於對怪物的“未知”


恨不能給人看出幽閉恐懼症來的《深海異獸》,為何口碑票房都撲了

《迷霧》海報

比較經典的克蘇魯風格電影是2007年的恐怖電影《迷霧》(The Mist),《深海異獸》也想要效仿這種形式,一來有一個不錯的噱頭,二來可以解決“異獸”經費不足的問題。所以他們給電影起名叫“Underwater”,直譯就是“水面之下”,結果沒想到中文譯名直接把整部電影的短板給揭示了出來

……還能不能好好玩耍了!

其實也能看出來主創在往這個方向上靠,就像上面說的,壓力十足的畫面表現也是為了營造“未知”服務,但線性的劇情以及中文片名的“劇透”,導致最終的觀影體驗遠不如《迷霧》。

關於內涵

這部電影的另一處不足是沒有太深刻的內涵。雖然以一部爆米花電影的標準來看,《深海異獸》是及格的,但是以深海這個題材來看,其實電影完全可以表達出更深刻的內涵來。


恨不能給人看出幽閉恐懼症來的《深海異獸》,為何口碑票房都撲了

電影中女主最後的鏡頭

《深海異獸》通篇都在表達“個人英雄主義”,比如開頭黑人小哥將有問題的頭盔留給了自己,中間站長為了救女主角犧牲自己,結尾處女主角為了讓同伴逃生,引爆了鑽臺等等,個人英雄主義的表達貫穿了整部電影。

其實這部電影完全可以探討更深層次的東西:從位於馬裡亞納海溝底部的鑽井平臺方面可以考慮人類對於大自然的過度索取;從體型巨大的怪獸或者人類在深海中所遇到的阻礙可以考慮人類面對大自然時的無力感;甚至單從“克蘇魯風格”都可以探討人類對於未知的恐懼。從這個角度來說,《深海異獸》真的是浪費了這麼絕佳的一個主題。


恨不能給人看出幽閉恐懼症來的《深海異獸》,為何口碑票房都撲了

《金剛狼3》劇照

但這部電影卻偏偏選了最穩妥,也是最不會出彩的個人英雄主義。要論起個人英雄主義,隨便挑出一部超級英雄電影主角都分分鐘秒殺《深海異獸》的主角,更不要說現在連超級英雄電影都開始在個人英雄主義的基礎上增加更深層次的內容了(比如說《金剛狼3》(Logan))。

總的來說,這部科幻電影的劇情和內涵是絕對短板,特效方面深海環境還原得還算不錯(反正我們也沒親眼見過),怪獸做的有些粗糙,鏡頭表現和氛圍渲染可圈可點,算是一部閒暇之時殺時間的電影。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