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你的好意傷了別人的心 ——致不會說話的你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講究用心說話,靈活說話。古人日:遇沉沉不語之士,且莫輸心;見悻悻自好之人,應須防口。可見,說話中蘊藏著深奧的玄機。

當心你的好意傷了別人的心 ——致不會說話的你

用心說話與靈活說話,不僅是一個人必備的生存技能,還是一個人在社會上游刃有餘的保障。說話的藝術,類似一匹寶馬,駕馭好了可以日行千里,幫你衝鋒陷陣;駕馭不好,就會讓你摔跟頭。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不論是政壇精英,還是商界鉅子,不論是高官賢達,還是市井百姓,那些能成就一番事業的人,都是會用心說話、靈活說話的人。

當心你的好意傷了別人的心 ——致不會說話的你

新科狀元黃熙陪著乾隆皇帝到蘇州四大名園之一的獅子林遊玩,乾隆一時興起,叫人拿來紙筆寫下了三個大字“真有趣”。

狀元黃熙看到這三個題字覺得太俗氣了,他本想馬上啟奏皇上改一改這幾個字,話到嘴邊,心裡忽然有所警覺。萬一皇上因此惱羞成怒,那可怎麼辦呢?。

黃熙決定觀察一下再說。他跟在乾隆身邊察言觀色,發現乾隆遊興不減。於是抓住一個機會走到乾隆的面前跪下叩請道。適才聖上題的字蒼勁渾厚,意蘊高古,讓學生十分佩服,懇請聖上將“有”字賜予學生,讓學生可以每日觀摩臨習。

乾隆一聽很詫異,心想:這小子明明是嫌這三個字用得不好,但是用這種方法陳情,可以看得出來他的機巧聰明。於是讚許地點點頭,對身旁的太監說-就將“有”字剪下來給他吧!"

從此,人們逛獅子林時,都對這高掛著的乾隆手書匾額讚歎不已。這個匾額上蒼勁有力地寫著“真趣”二字。

人生在世,說話辦事不能率性而為,許多人際關係和事業上的不如意,需要你察言觀色,以智慧和耐心去解決。墨守成規、只認死理是無論如何都行不通的。隨機應變、機靈通達才是我們立足於世且能越來越好的做人法寶。

因此,得體說話的藝術、靈活說話的手段,對一個人的前程命運至關重要。有時候,老實耿直不但做不成事,反而會自身難保,由此可見,學會隨機應變、機靈說話是多麼重要。

唐玄宗時,李林甫、張九齡同為朝廷重臣。張九齡以直言敢諫著稱,漸得朝廷大臣的尊重。李林甫因此懷恨在心,尋機欲置張九齡於死地。這時,寵妃惠妃與太子有隙,誣陷太子私結黨羽,圖謀不軌,求玄宗將太子廢掉。枕邊風吹多了,玄宗動了心,提到朝廷上討論。張九齡堅決不同意,並說因一個女人之言就廢立太子,實非聖君之所為。玄宗聽了,不悅而退。李林甫乘機來到後花園,拜見玄宗,說張九齡亦為太子一黨,故有此諫。自此,玄宗對張九齡產生了壞印象。

當心你的好意傷了別人的心 ——致不會說話的你

開元二十四年,玄宗聽從郡州之舉,想加封牛仙客為幽國公。張九齡認為此人不過善使謹慎保身之術,並無大功,不宜封此重爵,便相約了李林甫一同去諍諫。李林甫當面表示同意,但到了玄宗面前,張九齡固陳淨辭之後,玄宗和張九齡都看他的反應時,他卻裝作沉思之態,默然無語。玄宗仍堅持封牛仙客,張九齡堅持己意,說牛仙客目不識丁,不宜重封。玄宗不悅,退身回後宮。

李林甫又尋機前來,告訴玄宗,張九齡固諫逼上,有不敬之罪,在用人問題上處處與皇上作對,不過是圖謀樹立太子黨群,為自己留條後路。一句話說得玄宗大怒,當即令李林甫代擬詔書,將九齡貶官外放。

李林甫眼珠一轉,怕這事情疑到自己頭上,在朝廷大臣中站不住腳,忙說:張九齡固諫之後,皇上即把他貶斥外放,顯得皇上沒有氣量,不如冷冷再說。玄宗聽了有理,便沒讓李林甫寫詔,不過,玄宗對此事卻耿耿於懷,終於瞅個機會罷去了張九齡的宰相之職。

張九齡的固執耿直在李林甫的見風使舵面前敗下陣來,是因為他不懂得順著玄宗的意思而改變自己的意思至說話方式。雖然是為國為民,這種不講策略、不懂得隨機應變也是應該適時改變的。因為越是大事就越需要這種智慧,否則,耽誤的就不是一己之事了。行事為人,過於方正可能會樹敵過多或顯得不近人情而傷了別人過於婉轉又容易被人說成圓滑,所以行方圓之道要堂握“火候”。總而言之,無論軟硬兼施也好,有方有圓也好,都是人們處理好社會生活中各種人際關係的重要策略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