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生很短,不與無聊的人鬼混(深度)

餘生很短,不與無聊的人鬼混(深度)

來源公眾號:國館(ID:guoguan5000)

01

O N E

一個上大二的男孩子在網上吐槽:

不喜歡玩遊戲,遊戲一直玩得很爛,但每天都會翹課窩在宿舍打遊戲。“因為我結識的朋友都在談論遊戲,我只是為了能和他們多說說話。”

看完後甚是感慨,生活中的我們不也常常這樣嗎?

不想吃飯,但還是和同事一起點了飯,然後吃不下再倒掉;不喜歡唱歌,但還是跟著朋友一起去了KTV,然後抱著手機玩了一宿;……

多少人懼怕變成人群中的異類。

為了合群,就心甘情願磨平身上的稜角,努力扮演著大眾心目中的那個人。

可如此這般犧牲,往往換來的卻是吃力、又不討好,甚至還有點愚蠢。

因為當你達到了群體的標準、成為群體滿意的對象的時候,常常就是辜負自己的開始。

余生很短,不与无聊的人鬼混(深度)

圖片|k3lvinch-攝

02

T W O

美國作家詹姆斯·瑟伯曾寫過這樣一個現象:

在街上,一個男人突然跑了起來,也許是想起了與情人的約會,現在已經過時很久。

接著,另一個人跑了起來;隨後有急事的胖紳士也跑了起來……

就這樣,短短十分鐘的時間,街上所有人都跑了起來。

在嘈雜聲中,能夠聽到充滿恐怖的聲音“決堤了”。

不知是誰說的,也沒有人知道真正發生了什麼,只是兩千多人都突然開始奔逃起來。

這被稱作羊群效應。

意為在人群中時,人就變得跟不會思考的羊一般,羊群去哪裡就跟著去哪裡,根本不管前面是懸崖還是火坑。

就連平日最理智聰明的羊,也免不了受羊群的影響,只管低著頭跟著往前衝,也不管有沒有衝的必要,衝的方向對不對。

正如《烏合之眾》裡所說,“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群體固然有存在的必要。

但比起以犧牲清醒、理智和自我為代價,也要把自己搓圓了、摁扁了去合群,那這樣的群體還有多少需要融入的必要呢?

余生很短,不与无聊的人鬼混(深度)

圖片|coji_n-攝

03

T H R E E

深夜想起逝去的至親,他難過地發了一條悼念的朋友圈。

剛發出來,就有人嘲諷“大半夜矯情什麼?”

於是,匆匆刪掉。

出國旅行,她經歷了一場短暫、難忘的異國戀情。

這是離婚多年,第一次認認真真愛。

她興奮地與人分享。

結果卻招致謾罵。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不管你心裡的火有多旺,別人看到的只是一股煙。

比起低質量的合群,更可怕的是對孤獨的懼怕。

為了派遣孤獨,喝著不愛的酒、抱著不愛的人、說著言不由衷的話。

看上去是熱熱鬧鬧一片,可總有某個瞬間依舊能感到從心底湧來的悲傷。

哪怕人群擁擠、街道喧囂,孤獨依舊會如影相隨。

承認吧!生活的本質就是孤獨。

就像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說那般: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既然如此,與其製造不必要的浪費,還不如直面孤獨。

余生很短,不与无聊的人鬼混(深度)

圖片|coji_n-攝

04

F O U R

孤獨本是中性詞,是好是壞全看你如何定義。

有人將其視為懲罰,恨不得立馬衝進人群;也有人將其視為獎賞,一個人也活得熱氣騰騰。

人生難得的,並不是有人與你舉杯豪飲,而是月下獨酌也能自得其樂。

午堂登紀雄將這種能力稱之為“孤獨力”,一種在孤獨之中,能過活一人時間的能力。

有一好友,每逢週末便關閉手機,整整48小時都不開機。

只是獨自一人看書、爬山、畫畫、拍照。

她說,手機需要充電,人也需要,要不就沒有力氣應對生活的瑣碎。

每天我們忙著奔波,忙著生活,常常內心疲憊卻忘了讓自己喘息。

越是熱鬧的世界,我們就越該擁有孤獨力。

在孤獨中找到自己的小世界,安撫平日的疲憊與毛躁。

就像蔡康永所說,人本來就該常跟自己在一起,而不是跟無聊的人鬼混。

余生很短,不与无聊的人鬼混(深度)

圖片|hachigraph-攝

05

F I V E

多年前,劉若英結婚了。

即使嫁做人婦,劉若英坦言很多事情依然自己一人去做。

與丈夫結伴去電影院,看的卻是不同的電影;

回到家,一個向左一個向右,各自走進不同的書房。

兩人感情並不因此生疏,反而變得更加親暱。

季羨林曾說,人生有三種關係,第一種人與大自然;第二種人與人;第三種人與自己。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第三種,最被人忽略的也是第三種。

來塵世走一遭,有人走著走著就丟了自己,不知該往哪去,不知自己是誰,只在隨波逐流中喪失對生命的感受,最後白白浪費一世,活成了一具行屍走肉。

要處理好與自己的關係,必定要時常擁有面對自己的時間。

這時間,便是用來處理人與自己的關係。

越是與人相處,我們就越該擁有孤獨力。

在孤獨中與自我對話,找到真正與人相處的自己。

就像南森所說,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發現自己,因此人們需要不時孤獨和沉思。

余生很短,不与无聊的人鬼混(深度)

圖片|aimue_film-攝

06

S I X

蘇東坡被貶黃州,常常掛念親友,便時常給他們寫信。

然而,素日裡那麼多信誓旦旦的朋友,卻沒有收到一個回信,“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

蘇東坡一度非常難過,最後也不得不想通,既然如此那就各自天涯各自安好,從前的情誼只當一筆勾銷。

往日愛熱鬧、交友的蘇東坡,生活一下變得清淨了許多。

正是如此清淨,讓蘇東坡開始反省創作,很快他就寫出了真正的大作品。

人類的力量,都是獨處的時間內慢慢醞釀而成的。

翻看歷史,大多有所成就的人,都偏愛孤獨。

梭羅在獨居瓦爾登湖時,寫出了名篇《瓦爾登湖》;

愛因斯坦常常遠離人群,獨自泛舟思考天體物理;

畢加索更是直接坦言,沒有孤獨,無法有所成就。

越是不願過庸俗的生活,越是要擁有孤獨力。

在孤獨中思考、前進,讓自己閃閃發光。

就像《生活大爆炸》中,那段特別酷的臺詞:

“或許你在學校格格不入,或許你在學校最矮最胖,或許你沒有任何朋友,但其實都無所謂。那些你獨自一人度過的時間,比如組裝電腦,或者練習大提琴,會讓你變得更加有趣。等到有一天,別人終於注意到你的時候,他們會發現一個比他們想象中更酷的人。”

余生很短,不与无聊的人鬼混(深度)

圖片|coji_n-攝

07

S E V E N

林語堂曾說:

“孤獨這兩個字拆開來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蝴蝶,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間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

孤獨本就無處可逃,既然逃不了,那就去享受獨自行動的快感。

去尋找在獨自一人,依然能夠充滿內心的平安喜樂。

這是人群中偷來的享受,是我們在平淡生活中的詩與遠方。

最後,祝你和我都能擁有孤獨力,都能過活一個人的時光。

余生很短,不与无聊的人鬼混(深度)

圖片|coji_n-攝

國館:一個有品有內涵的公號。用文化修煉心靈,以智慧對話世界,在這裡,重新發現文化的魅力。

與君悅讀

全程高能!朱廣權和李佳琦直播賣貨,用六段押韻征服了1.2億網友

46歲汪涵透露不願加入家長群的真相:不比孩子,是為人父母最大的修養

山西小夥用一支圓珠筆畫出最美中國,3000萬人打call:太美了!我媽問我為什麼跪著看……

張文宏,「說實話」得罪了多少人?

“我媽從不讓我當眾出醜。”

你的活動

贈書 | 十大詠春名詩,你能背全幾首?

贈書、伴讀、蛋雕......活動不停、福利不止

贈書|謝娜出新書,何炅親寫長序:她在變得溫暖而強大

贈書|法國插畫大師的經典手繪作品 一套超好玩的百科大書

贈書|這樣玩,告別“散裝拼音”

遇見合圖

不只是遇見溫暖

遇見你

不只是遇見你


餘生很短,不與無聊的人鬼混(深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