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日子,比春天更明媚!

4月7日一大早,蛟河市拉法街海青村52岁的顾建海把自家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后,便出门上班了。对于他来说,这个春天,格外明媚。

顾建海的儿子顾鑫患有脑瘫,长年卧床,顾建海一家因此也陷入了贫困的深渊。去年,他获得贴息贷款2万元,购买了4头仔猪和一匹马,11月份销售生猪3头,收入近1.5万元。顾建海平时在村里打工,又增加了一部分收入,年纯收入近万元。

摘掉了贫困的“帽子”,顾建海走在村路上,突然觉得自己好像长高了一截,腰杆也挺得更直了。

不仅仅是顾建海。

海青村党支部书记杨立斌介绍,海青村共有6个自然屯316户1045人,在册耕地面积307.5公顷,主导产业以玉米和黄豆种植为主。2015年,因村集体经济薄弱被列为省级贫困村,经精准再识别,全村共有贫困户38户67人,其中因病因残致贫27户37人,无劳户26户50人。通过持续努力,所有贫困户均实现脱贫,海青村于2017年底成功“摘帽”。

四年来,海青村党支部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按照吉林市“五好一满意”党支部创建标准,充分发挥支部带头和党员带动作用。同时,在包保部门吉林市住建局、驻村工作队和蛟河市各级部门的合力帮助下,发展了山黑猪养殖、食用菌等4个产业项目,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

通过项目带动、自主发展粘玉米种植、黄牛养殖及务工收入等多种途径,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8100元。随着标准化村部、围墙、道路、安全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使用,海青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家各项扶贫惠民政策在海青村落地,村里开展“文明标兵”“美丽庭院”等一系列创建评选活动,村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和文明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海青村山黑猪养殖项目2017年建成,年收益5万元;光伏发电项目,年收益13万元,两个项目带动全村39户户均年收益3600元,这部分资金不是采取“一分了之”的方式给贫困户,而是通过“五星创建”(卫生整洁、感恩怀德、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扶志增收)、设立公益性岗位、集中劳动、生活补助等方式,每个季度按照贫困户的表现情况进行评比公示后发放。

此外,对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安排到村集体项目务工,增加收入。近两年,村集体发展了黑木耳、粘玉米和晒烟种植等项目,让部分有劳户参与其中。

春风里,孟凡升看着牛棚里的小牛犊,笑意盈盈。

孟凡升的妻子患有癌症,生活很困难。近几年,通过村干部帮助筹款,提供技术药品发展养牛,现在已经繁殖到15头,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海青村因户施策,在扶志增收上下功夫,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据了解,海青村注重发挥党员的带动作用,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全村共有7户贫困户发展起了养牛产业,现在海青村养殖黄牛项目已经形成了规模,全村黄牛养殖达到866头,村民的玉米秸秆基本都打捆喂牛,一并解决了秸秆禁烧问题。

与此同时,海青村响应蛟河市委、市政府号召,在贫困户中组织开展“四小工程”,今年有10户贫困户发展了养鸡、养鹅等小养殖,有2户贫困户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空地,种起了果树和西瓜,通过消费扶贫模式、第一书记代言等帮助贫困户销售产品,贫困户自主发展生产增收能力不断提高。

不仅如此,村里还利用红叶谷和拉法山旅游途经地的位置优势,国庆节前后,组织贫困户和村民在村部门前的农贸小市场进行售卖自家和在山上采摘的农特产品,进一步增加了贫困户和村民的收入。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翠翠 实习生 林冬雪

总编:孟繁杰 石巍 韩铁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