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鄰養成記-自命伊凡,唯俄獨尊:我就是俄羅斯,我是恐怖的伊萬

……攻擊結束之後,精疲力竭的薩維茨基大為惱火。撇開一切困境不說,他還沒法和總參謀部取得聯絡。他喊來了負責核魚雷的軍官,命令他為核魚雷做好戰鬥準備。"也許在我們翻跟頭的這會功夫,戰爭都已經打響了,"瓦連京·格里戈裡耶維奇激動地喊著,

"我們現在就把他們炸翻天!我們自己會葬身魚腹,但也要讓他們陪葬!我們不會給海軍抹黑的!"

——摘自邁克爾·多布斯《午夜將至》

每當我讀到這段文字,都不禁感嘆今天的人類能看見這段歷史被寫成書是件多麼幸運的事,在古巴導彈危機中,俄羅斯人表現出的"生死看淡,不服就幹"不是停留在嘴皮子上的,而是幾度付諸行動,險些引發核大戰的,若不是少數明白人在最後關頭穩住陣腳,人類恐怕真要如愛因斯坦所說,重返石器時代了。

惡鄰養成記-自命伊凡,唯俄獨尊:我就是俄羅斯,我是恐怖的伊萬

只有沒經歷過核戰爭的人才會喜歡它——但俄羅斯人除外

是什麼讓我們這個北方鄰居如此兇惡?同一緯度上的其他國家為何沒有孕育出"戰鬥民族"?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惡鄰養成記-自命伊凡,唯俄獨尊:我就是俄羅斯,我是恐怖的伊萬

五年前爆紅互聯網的宣傳片——《我是俄羅斯“侵略者”》

惡鄰序曲

在地理上,俄羅斯,直到明末才成為我們的鄰居。

又過了幾十年,俄國鄰居決定上門拜訪,並且帶來了見面禮,俄國特產——月刃斧。作為回禮,同時也為了彰顯大國氣度,當時的清朝統治者決定,我們的禮物要更有分量才行,於是康熙皇帝命令黑龍江將軍,在中俄邊境以最高規格——二十響紅衣大炮,回敬俄羅斯人。

惡鄰養成記-自命伊凡,唯俄獨尊:我就是俄羅斯,我是恐怖的伊萬

雅克薩——中俄首次邊境交鋒之地

這就是中俄兩家的第一次"互贈友誼",氣氛不可謂不熱烈。在這種熱烈的氛圍中,俄羅斯,這個遠道而來的鄰居,給中國人留下了很不友好的第一印象。

惡鄰養成記-自命伊凡,唯俄獨尊:我就是俄羅斯,我是恐怖的伊萬

如日中天的八旗健兒們,此刻不會想到,今日奮戰保住的土地,兩百年後,會被對面的敵人永久地割去

這個印象,比東邊的鄰居日本還差。後者好歹仰天朝鼻息千年,雖然偶有放肆,但整體上還是很乖的,對中華文化的仰慕更是深入骨髓,雖然不太買清朝的賬,但畢竟也有近百年未敢造次了。這俄羅斯人什麼來頭?竟敢對天朝上國的魅力無動於衷,見面也不客氣,直接掄斧頭就砍,比當年的蒙古人還兇。

惡鄰養成記-自命伊凡,唯俄獨尊:我就是俄羅斯,我是恐怖的伊萬

眼前這些失敗的俄國人,是清朝見過的最兇惡的鄰居

康熙不知道,這波前來鬧事的俄羅斯人,當年就是靠造蒙古人的反發的跡。

上溯至中國唐代,俄羅斯人的祖先們已經在東歐草原站穩了腳跟,但在經過了三個多世紀的猥瑣發育後,蒙古人來了。

惡鄰養成記-自命伊凡,唯俄獨尊:我就是俄羅斯,我是恐怖的伊萬

在公元13~14世紀的北半球,蒙古是一個無敵的存在

蒙古人的統治,雖然摧毀了俄羅斯先民們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國度,卻也

為這個民族日後的崛起掃清了障礙

惡鄰養成記-自命伊凡,唯俄獨尊:我就是俄羅斯,我是恐怖的伊萬

蒙古人的到來,給東歐世界重新洗了牌

中國有句老話叫"胡虜無百年之運",意思是遊牧帝國的國運通常不超過一百年,因為每當一百年大限到來,遊牧王朝就會面臨兄弟子侄一輩的繼承危機。統治伏爾加河流域的金帳汗國也不例外,百年大限一到,立馬分裂,就像當年它自己從蒙古帝國分家出來單過一樣。恰逢此時,俄羅斯出了一位民族英雄,他決定趁汗病,要汗命,帶領俄羅斯人民脫離大帳汗國(金帳汗國分裂後的子汗國)的統治。他做到了,莫斯科大公國重獲獨立。

惡鄰養成記-自命伊凡,唯俄獨尊:我就是俄羅斯,我是恐怖的伊萬

“胡虜無百年之運”

他就是後來的伊凡三世。

惡鄰養成記-自命伊凡,唯俄獨尊:我就是俄羅斯,我是恐怖的伊萬

伊凡三世帶領莫斯科大公國從蒙古人的統治下獨立出來

伊凡三世娶了一個老婆,在某種意義上,也正是伊凡三世的這個老婆,為後世的俄羅斯人注入了戰鬥民族的精神基因。

俄羅斯精神源代碼

……震動果然準時到來,彷彿來自地心深處,厚重而猛烈。銀燭臺震得嗡嗡作響,一縷灰塵自頂而下,這灰塵可能已經在達夫納宮的屋頂上靜靜地待了上千年。它們落到燭苗裡,激起一片火星。這震動是一枚一千二百磅的花崗石質炮彈擊中城牆時發出的,每次間隔三小時,這是奧斯曼帝國的烏爾班巨炮裝填一次所需的時間。巨彈擊中的是世界上最堅固的城牆,由狄奧多西二世建於公元5世紀,之後不斷擴展加固,它是拜占庭人在強敵面前的主要依靠。但現在,巨彈每次都能把城牆擊開一個大缺口,像被一個無形的巨人啃了一口……

——摘自劉慈欣《三體III:死神永生》

公元1453年,註定是被歷史銘記的一年,這一年,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同年,英法百年戰爭結束,歐洲即將從中世紀邁入文藝復興時代;在東方,一手製造了"土木堡之變"的草原天驕也先正式稱汗,開始與明王朝分庭抗禮。

惡鄰養成記-自命伊凡,唯俄獨尊:我就是俄羅斯,我是恐怖的伊萬

君士坦丁堡的城防號稱”地球最強“,但在烏爾班巨炮的持續轟擊下,終於還是陷落了

1453,對伊凡三世來說,也是不平凡的一年。莫斯科公國在這一年全盤接收了拜占庭東正教會殘部,也收留了一同流亡過來的拜占庭皇室成員們,其中就包括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亞·帕列奧洛格。二十年後,伊凡三世正式迎娶索菲亞公主,此舉意義非比尋常。

惡鄰養成記-自命伊凡,唯俄獨尊:我就是俄羅斯,我是恐怖的伊萬

伊凡三世迎娶索菲亞公主,是影響未來俄羅斯命運的一次聯姻

拜占庭帝國,又稱"東羅馬帝國",作為其末代皇室的血脈,索菲亞公主自帶一個貴重的嫁妝:東羅馬帝國正朔的存續。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東羅馬帝國一直以羅馬統續的唯一繼承者自居,讀過往期文章的朋友都知道,"羅馬統續"在西方可是人見人爭的"傳國玉璽",在法理上,甚至直到1918年一戰結束,歐洲的三頂王冠落地,羅馬的統續才告終結。由此我們推測,伊凡三世是絕不會放過這個天賜良機的。

果然,婚後,伊凡三世開始自稱"凱撒(Caesar)",在俄語中,這個詞的發音是"擦(Czar)",意即:沙皇。

惡鄰養成記-自命伊凡,唯俄獨尊:我就是俄羅斯,我是恐怖的伊萬

蒙古勢力強盛時,蒙古大汗也被尊為“沙皇”

與此同時,伊凡三世將拜占庭帝國的雙頭鷹標誌同自己家族的聖喬治標誌合為一體,以此來宣示其對東羅馬正朔的繼承。今天的俄羅斯國徽,也是由聖喬治-雙頭鷹標誌演化而來的。

惡鄰養成記-自命伊凡,唯俄獨尊:我就是俄羅斯,我是恐怖的伊萬

雙頭鷹標誌至今仍留在俄羅斯國徽上

既然繼承了東羅馬的正朔,那麼整個國家自然要皈依東正教,而東正教教義,則成為了俄羅斯獨特精神氣質的源代碼。

我們中國人看外國人的種種行為,時常覺得難以理解,那是因為我們習慣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套",於是便有了諸如"地理決定論""人種決定論"之類的玄乎其玄的說法。而事實上,之所以我們費了這麼大的勁也沒把問題理解透,是因為在中國人的觀念主體中,沒有宗教傳統這一環,而這也正是我們最容易忽略的一點——

我們很難理解宗教對那些外國人的影響有多麼的深刻。

惡鄰養成記-自命伊凡,唯俄獨尊:我就是俄羅斯,我是恐怖的伊萬

解讀俄羅斯,中國人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宗教因素,而那恰恰是理解俄羅斯時一個不可迴避的關鍵因素

例如俄羅斯,它乾脆就被宗教塑造了性格,進而決定了命運。

自命伊凡,唯俄獨尊

自天命歸於伊凡四世(伊凡三世的孫子)起,俄羅斯就自詡為世上唯一的帝國,而伊凡四世,也成為歷史上第一任正式加冕的沙皇,意即"最大的皇帝"。

這似乎也是帝國們的通病,同時期的大明王朝和奧斯曼帝國,也都在各自的勢力範圍內唯我獨尊,自封天下共主。

但俄羅斯獨尊的自我感覺,除了帝國通病的作用,還有來自東正教傳統的加成。

惡鄰養成記-自命伊凡,唯俄獨尊:我就是俄羅斯,我是恐怖的伊萬

有了正統東正教會的支持,“伊凡雷帝”得以高調擴張

與西歐充滿理性主義的天主教不同,東正教更偏重神秘主義,它認為上帝創造這世界是出於一種神秘的意圖,而作為人類,活著的唯一意義就是尋求"救贖"。救贖是需要通過"彌賽亞",也就是"救世主"來實現的,耶穌基督就是上帝派到人間的彌賽亞,而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人認為自己就是彌賽亞民族。因此,俄羅斯民族有義務像耶穌那樣,通過自己承受苦難,來拯救全人類,實現對全人類的救贖。

惡鄰養成記-自命伊凡,唯俄獨尊:我就是俄羅斯,我是恐怖的伊萬

沒有宗教傳統的中國人,很難理解俄羅斯人的“苦難觀”

這個理論,換用中國人更容易理解的方式來表達,那就是:俄羅斯認為自己是救世主,它必須拯救人類,而拯救人類的方式,就是俄羅斯自己要主動承受苦難。

這個結論可能會讓你聯想起一些與客觀事實不符的歷史記憶:海蘭泡慘案、卡廷慘案、江東六十四屯慘案、西伯利亞勞改營……要說承受苦難,似乎俄羅斯的鄰居們才承受了更多苦難,而這些苦難,都是俄羅斯帶給它們的。

惡鄰養成記-自命伊凡,唯俄獨尊:我就是俄羅斯,我是恐怖的伊萬

苦難不是物理事實,而是自我體驗

但這裡你要重新理解俄羅斯人定義的"苦難",它不是一種物理事實,而是一種主觀體驗:俄國底層的農奴們,在貧苦和愚昧中掙扎,多麼苦難;以托爾斯泰為代表的貴族階層因底層人民的苦難而承受著深刻的心靈折磨,多麼苦難;一些為了改變現實而奮起反抗的貴族被流放到西伯利亞,承受著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摺磨,多麼苦難;甚至連沙皇本人也在內心不斷拷問自己,究竟怎樣進一步承受苦難,才能早日實現對歐洲乃至全人類的救贖……

惡鄰養成記-自命伊凡,唯俄獨尊:我就是俄羅斯,我是恐怖的伊萬

俄羅斯人認為,只有主動承擔苦難,才能在末日獲得救贖

在這種極其崇高的自我設計中,苦難被俄羅斯人高度審美化。苦難不再是一種悲慘的命運,相反,它是上天賜給俄羅斯人的珍貴禮物,只有通過它,俄羅斯民族的價值才能得到體現。於是我們看到,俄羅斯總是能在逆境中奮起,在絕地中反殺。無論是十九世紀初對陣拿破崙,一次大戰對抗德皇威廉還是二次大戰抵抗希特勒,俄羅斯總是上演同一個戲碼:先被對手揍得只剩一口氣,然後突然爆發小宇宙,反過來把敵人打得滿地找牙。

惡鄰養成記-自命伊凡,唯俄獨尊:我就是俄羅斯,我是恐怖的伊萬

戰場上,俄軍習慣後發制人

領土不足恐懼症

惡鄰養成記-自命伊凡,唯俄獨尊:我就是俄羅斯,我是恐怖的伊萬

“恐怖的伊萬”——伊凡四世

前面提到了第一任沙皇伊凡四世,此人生在深宮,自幼喪父,孤兒寡母,在宮廷的爾虞我詐中長大,養成了多疑、冷酷、無情的性格,親政後更是變本加厲,對內實行殘酷鎮壓,對外堅持野蠻擴張,史稱

"伊凡雷帝""恐怖的伊萬"。在他手中,俄羅斯的版圖進一步擴大,向南控制了高加索山區,壟斷了歐亞大陸的陸上交通;向東染指烏拉爾山脈,為進軍西伯利亞做好了最後鋪墊。從伊凡祖孫三代近乎病態的領土追求中,我們讀出了一種發自內心的不安全感。

惡鄰養成記-自命伊凡,唯俄獨尊:我就是俄羅斯,我是恐怖的伊萬

伊凡四世曾因一時暴怒,失手打死了自己的兒子,也是當時的皇太子,自己的繼任者

這種不安全感首先來自俄羅斯的地緣結構。

惡鄰養成記-自命伊凡,唯俄獨尊:我就是俄羅斯,我是恐怖的伊萬

最初的莫斯科公國,在地理上無險可守

俄羅斯發跡於東歐大平原,周圍缺乏屏障,因而在歷史上屢遭入侵:13世紀的蒙古人、16世紀的波蘭人,只要周邊崛起了一個強大的民族,俄羅斯就要飽受其難。這些慘痛的歷史記憶,加深了俄羅斯的不安全感,繼而通過其獨特的苦難觀激活了俄羅斯的大國情懷,促使俄羅斯從伊凡三世起,就開足馬力對外擴張,

用廣袤的戰略縱深彌補自然屏障的先天劣勢

惡鄰養成記-自命伊凡,唯俄獨尊:我就是俄羅斯,我是恐怖的伊萬

“恐怖的伊萬”將俄羅斯領土拓展到高加索和烏拉爾山脈

在擴張過程中,俄羅斯的不安全感又被進一步加深:帝國的民族成分、宗教種類越來越多元,傳統的東正教地位還能否穩固?帝國的疆域越來越大,陸上的鄰居也越來越多,這些鄰居又彷彿不太友好,特別是那個遠在東方,同樣熱衷於領土擴張的大清,看上去就很兇惡,也很能搶地盤。

惡鄰養成記-自命伊凡,唯俄獨尊:我就是俄羅斯,我是恐怖的伊萬

今日俄羅斯全域地形圖

於是,在這種正向反饋的循環激勵下,俄羅斯的擴張慾望被進一步強化——佔有的越多,不安全感越重;不安全感越重,就越想佔有更多。

於是,一個陸上領土面積超過兩千萬平方公里的龐然帝國誕生了。

惡鄰養成記-自命伊凡,唯俄獨尊:我就是俄羅斯,我是恐怖的伊萬

今日俄羅斯陸地領土面積1700餘萬平方公里,接近中國的兩倍

今天的俄羅斯,已不再是當年的俄羅斯帝國,但其精神內核是一脈相承的。作為帝國基因的延續,俄羅斯習慣在鄰居圈立規矩,而不喜歡被鄰居圈的舊有規則綁定,所以我們看到俄羅斯在其外交行為中呈現出一種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它只從自身利益出發,很少考慮鄰居們的感受;它不會屈從強者,也從不憐憫弱者;它行事作風強硬,一言不合就訴諸武力,即使到了核武器時代,也沒有收斂的意思

(俄軍曾言:凡是兩個旅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動用核武器),例如本文開頭那一幕。

惡鄰養成記-自命伊凡,唯俄獨尊:我就是俄羅斯,我是恐怖的伊萬

冷戰時期,美軍的M48“巴頓”坦克在柏林市區與俄軍T-55坦克展開對峙


"惡鄰養成記"系列硬文——為你打開全新視角,深度解讀隔壁”三惡鄰“:俄羅斯、日本、美國。

下期我們聊的是一個酷愛賭博的鄰居,猜猜它是誰?

歡迎關注虎頭徹,更多深度硬文,盡在虎頭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