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虛無一一我們總得做點什麼

一坐便是一下午,久了,你會覺得,書是一本活物,能與你探討有趣的事,還能教會你更有趣的事。

面對虛無一一我們總得做點什麼

今天分享給大家的是周國平老師的文章《在無趣的時代活得有趣》,對周國平老師的熟悉,還是源於學生年代喜歡讀讀他的散文,他喜歡將自己的生活感悟融入筆中,所以乎,他不僅是文學家也是位哲學家。

面對虛無一一我們總得做點什麼

這本書似乎讓小姐姐找尋到自己追尋多年問題的答案:人為什麼活著?幸福是什麼?

序言只有三個字:真性情。周國平老師說,我的人生觀若要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真性情。什麼叫真性情,一個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時,看重的是它們在自己生活中的意義,而不是它們能給我帶來多少利益,這樣一種生活態度就是真性情。關乎這三個字,首先想到的便是自己的偶像奧黛麗赫本吧,那個把真性情發揮到極致的女子。

面對虛無一一我們總得做點什麼

從生存到存在的途中。獸人神三界,獸活命,神充滿自足,具備完美的存在,只有人才會無聊,才有資格去嘆息有意思沒意思,我們慶幸我們是人的存在。無聊的前提是閒,閒是福氣,無聊卻是痛苦的。人到世上,無非活一場罷了,本無目的可言,因此在超出維持生存以上的精力以後,活不成問題了,就得活的有意思,為生命加一個意義。

面對虛無一一我們總得做點什麼

人為什麼活著?無非兩種答案。活著為了吃喝看作一一位了一家人,為了更奢侈的勞作等等。這答案是實際的,但卻不能令人難以滿意的,這與動物有什麼區別?人為什麼活著?這個命題應該這樣展開:活著為了尋求意義,而尋求意義又是為了覺得自己是在有意義的活著。

沒有目的的旅行。人生的旅程一般規律是,隨著旅程的延續,興奮遞減,無聊遞增。

很多時候我們心不在焉而又身不由己,這種心境表示無聊。

面對虛無一一我們總得做點什麼

失去的歲月。時間是什麼?我們不能佔有時間,時間卻掌握這我們的命運。回憶起兒時的記憶,總覺得那時候嘗過的點心最香甜,兒時幻燈片的色彩最鮮豔,那時候的快樂最容易滿足,可是我們依然不相信時間能帶走一切,這或許也是養成寫字,記錄的原因之一吧。

有一個稱呼為詩人的高中同學,也出過幾本詩集,以前不能明白他為什麼有話不能好好說,現在好像有點明白,他企圖把瞬間變成永恆,在時間之中擺脫時間。

誰能生活在時間之外,真正能擁有永恆的是孩子和上帝。孩子不在乎時光流逝,他們在探索事上所有的未知和樂趣,很樂意與孩子為舞,若失去了童年,我們便失去了永恆。曾聽過一句話:擁有快樂的童年,你的人生便幸福一半。童年快不快樂,決定以後生活的心態和對生活的態度。我們大人開始看待世界,都是源於我們童年的經歷。

面對虛無一一我們總得做點什麼

度一個創造的人生。脫離了生存,若用一個詞來概括人類的精神生活,那便一一創造。

一個事情是否有創造,指關於是否有靈魂的參與,並不是畫匠畫一幅無靈感的畫,如果我們真正陶醉在一片風景,一首詩,或一段音樂中。如果你對某個問題有獨特的見解,那便是創造。就像一首民謠所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能產生共鳴,就說明我們體會生命的意義,活著的意義。

面對虛無一一我們總得做點什麼

追求。世上有多少個朝聖者,就有多少天朝聖路,一個人的靈魂不安於有生的肉體,與肉體保持距離,這個距離便是他的自由,各有各的追求,各有各的活法,得到的並不是想要的,有的人,到手的都是他要的,究竟哪種好,只有天知道。

幸福是靈魂的事。只有一種東西是人人都想要的,那就是幸福,幸福只是一種心態,什麼是幸福,"幸福無非是你覺得幸福就是幸福"。

面對虛無一一我們總得做點什麼

幸福與痛苦。喜歡討論痛苦的往往是不識愁滋味的少年,而那飽受人間病痛折磨的老人卻唱起了佛歌。

人是註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難,由此推理,世上沒有不可忍受的苦難

就像,老人能帶走病痛,你也終究能承受這般苦難。

你說,得活出樣兒,我說,得活出味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