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每一個被遺棄的孩子,都在拼命追逐缺失的“愛”

前言

《何以為家》,2019年4月29日在中國上映,這是一部以真實故事拍攝的電影。而最令我傷心的卻是以真實故事改編的。

該影片獲得了第71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獎,並先後獲得金球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這部高口碑的電影備受國內觀眾的喜愛和期待,豆瓣評分高達8.8分並連續三週獲得“一週口碑榜”冠軍。

《何以為家》:每一個被遺棄的孩子,都在拼命追逐缺失的“愛”

電影主要講述的是一個12歲的男孩贊恩,因為生活所迫,父母將贊恩最心愛的妹妹薩爾賣給房東的兒子做老婆,最後得知妹妹難產去世了,憤怒之下贊恩拿著刀去找妹妹的丈夫,結果把妹夫捅傷,被捕入獄,因為在入獄期間母親告訴贊恩自己又懷孕了,所以,贊恩要起訴自己的父母。起訴的理由是父母給了他生命,卻不曾給他家。

《何以為家》:每一個被遺棄的孩子,都在拼命追逐缺失的“愛”

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有家沒有愛,這個家就是“廢墟”

我要起訴我的父母

我想讓大人都聽一聽我的話

我想讓那些不能照顧孩子的人不要生孩子

否則長大後能回憶的是什麼?是暴力、虐待、侮辱或者毆打嗎?被鐵鏈鎖、被水管澆、被皮帶抽嗎?

我聽過最親密的話只有“給我滾臭小子”或者“走開混蛋”

生活簡直就像一坨狗屎,比我腳上的鞋還髒

我天天活在監獄裡受著煎熬

就像我做夢都想吃雞肉一樣

命運為什麼要折磨我

我本以為我們會長大長成好人,會受人尊敬,還有很多人喜愛

但是真主不想讓我們變成這樣,他要我們像地毯一樣被人踩在腳下

經歷過什麼才會說出這番令人感嘆的話,爸爸媽媽給了他生命,卻讓他們活的如此狼狽,有家沒有愛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你帶他來,卻讓他受盡人生苦難,還不如不來。

《何以為家》:每一個被遺棄的孩子,都在拼命追逐缺失的“愛”

贊恩作為家裡最大的孩子,小小年紀就要擺地攤賣果汁、去藥房幫父母騙處方藥製毒、送比自己還重的煤氣罐掙錢……能做的不能做的,他都做了。

但父母從沒有給過他應有的寵愛、呵護、教導,反而是指責、辱罵、暴力。

更過分的是,明明沒有養育孩子的能力,贊恩父母還是在一股腦地生。在這個家庭中,孩子失去了“人”的尊嚴,僅僅是被當作一個勞動力被利用。

《何以為家》:每一個被遺棄的孩子,都在拼命追逐缺失的“愛”

龍應臺說:“作為被人呵護的兒女時,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一個家庭裡沒有愛,孩子怎麼被呵護,被誰呵護。在一個沒有愛的家庭裡生活,每一天都是一種煎熬。

孩子選擇“離家”,是因為承受了無法抗衡的無奈

歌曲《我想有個家》裡有這樣一句歌詞:“雖然你有傢什麼也不缺,為何看不見你露出笑臉,永遠都說沒有愛”。有家沒有愛,孩子一樣不會快樂。房子再大,沒有愛,就是廢墟。

贊恩因為父母把妹妹薩哈賣給房東的兒子,迫予對父母的失望,對於妹妹的無能為力,他選擇逃離了這個家。

《何以為家》:每一個被遺棄的孩子,都在拼命追逐缺失的“愛”

當法官和律師質問贊恩的父母為什麼要把十一歲的女兒薩哈“嫁”出去時,贊恩的母親哭訴道:

“這是為了不讓她受苦,和我們在一起她沒有希望的,她幾乎沒有地方睡覺,幾乎吃不上飯,也不洗澡,看不了電視。我告訴自己,把她嫁出去,至少她會有一張床,一張真正的床,還有毯子。”

“想想,家裡什麼都沒有,孩子只能喝糖水,要是殺人放火能讓孩子們活下去,我早就幹了,他們都是我的孩子,輪不到別人指責我,那是我的身上掉下來的肉。”

《何以為家》:每一個被遺棄的孩子,都在拼命追逐缺失的“愛”

這些話也許是出於對生活的無奈,也或許是出於對孩子的愛,但是,真的是無可奈何嗎?最可笑的是贊恩的父親說:“孩子是父母的脊樑。孩子可以幫父母幹活。而且,萬一那個孩子有出息了呢?”在我看來,一個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享受不到父母的愛,每天看到母親和父親不為家庭努力,這樣的家庭生再多的孩子也不會有出息。

所以他不再留戀家裡的一切,這個家讓他傷透了心,一個連自己孩子都忍心賣掉的父母不值得贊恩留戀,所以他準備逃離。

這也是贊恩不願意讓母親再生育的原因。

法庭上贊恩對媽媽說:“你肚子裡的孩子會跟我一樣”

法官:“你想讓你的父母怎麼樣”

贊恩:“我想讓他們別再生孩子了”

贊恩害怕媽媽生下的孩子會像自己一樣,因為他知道,媽媽肚子裡的孩子一旦生下就會承受著妹妹和他一樣的命運,所以,贊恩不想再讓父母生孩子了。

每一個被迫離家的孩子,都在拼命追逐缺失的愛

三毛說:“家,對每一個人,都是歡樂的泉源。再苦也是溫暖的,連奴隸有了家,都不覺得他過分可憐了。”

“家”這個詞,一般來說都和溫暖或溫馨聯繫在一起。每一個孩子都渴望擁有一個幸福的家,都希望被父母呵護。但是,總有一些人在承受著不該承受的事情。

贊恩在流浪時遇到的小女孩梅森,當她再次見到贊恩時對贊恩說:

你自己留在這個國家吧,我要走了

去瑞典,那裡有一個敘利亞人居住區,沒有人問你是從哪兒來的

不會有什麼綁架啊,也不會出壞事

我會有自己的房子,別人想進來就得先敲門,我不想開門就不開門

那裡的小孩沒有一個是慘死的

《何以為家》:每一個被遺棄的孩子,都在拼命追逐缺失的“愛”

每一個孩子都渴望一個家,都希望得到愛。流浪女孩希望去一個能給自己帶來安全感的地方。而這樣的地方能夠給她帶來足夠的安全感。因為嫩巴黎到處充斥著硝煙導致的慘死。

歌曲《我想有個家》裡有一段:“我想要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驚嚇的時候,我才不會害怕,誰不會想要家,可是就有人沒有它。”誰不想有一個家啊,誰願意離家,哪些離開家的孩子都在拼了命的想要追尋愛。

有愛的地方就是“家”

離家出走的贊恩遇到了一名黑人母親泰格斯。泰格斯是埃塞俄比亞來的,是個單身媽媽,有個幼兒需要照顧。她自己住在貧民窟,但還是收留了贊恩,給他洗澡,給他食物,還給他床睡。

和贊恩的父母不同的是,她獨自帶著一個孩子,卻給了孩子自己所有的愛。儘管自己生活的很困難,但是絲毫沒有在對待孩子上吝嗇自己的愛。

《何以為家》:每一個被遺棄的孩子,都在拼命追逐缺失的“愛”

不管房子有多破舊,生活有多難熬,只要有愛就是家。只要有愛孩子就是幸福的。

還記得在《詩詞大會》後武亦姝的媽媽說過的一段話:

“天才是不存在的。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尋的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武亦姝的父親是知名律師,媽媽是美術教師。早在幼兒園時,父母就為她制定了“家教方針”,一家人經常一起讀書,一起玩成語接龍的遊戲,誰輸了誰做家務。武亦姝才華橫溢的背後,有著幸福的原生家庭,和良好的家庭教育。

《何以為家》:每一個被遺棄的孩子,都在拼命追逐缺失的“愛”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被愛,父母既然生了他們,就要負起自己做父母的責任。我們給不了孩子足夠大的房子,我們一定要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愛孩子。

生而不養,養而不教。對孩子來說是一場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