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未成年養女的鮑某明,畫皮之下的性變態心理,得化學閹割!

1

今天看新聞,被《南風窗》雜誌的一篇“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兒三年,揭開這位總裁父親的‘畫皮’”震驚到了。

性侵未成年養女的鮑某明,畫皮之下的性變態心理,得化學閹割!

嫌疑人鮑某明

再查了些其他資料,除了感到震驚,更感到寒心,真心希望作惡者能夠趕快得到制裁,同時讓給予受害人足夠的心理和社會支持,幫助她能儘快走出這段常人無法想象的創傷做造成的心理陰影。

從現在的新聞披露,我們基本可以判定,鮑某明就個披著羊皮的惡狼,表面道貌岸然,實則是一個有戀童癖的性心理變態者。

“戀童癖”是以未成年為對象獲得性滿足的一種病理性性偏好,戀童癖者的性慾指向的範圍一般是青春期以前或未發育的兒童。

“戀童癖”分為“固定型、迴歸型和攻擊型”三種類型,從鮑某明一直未婚,且擅於跟兒童打交道的表現來看,大概率屬於“固定型”。

固定型的戀童癖者,對成年人不感興趣,只願與兒童交往,並且只有在與兒童交往時才覺得舒心。他們獵取的對象一般都是很熟悉的,如鄰居家、朋友乃至親戚的孩子。首先是與這些孩子玩耍,帶她們看電影、逛公園、買東西給她們吃,獲得孩子的信賴,與孩子建立起友誼,進而才發生有關性方面的接觸。

如果你想判斷身邊一個人是不是戀童癖,可以從他是否收集或大量觀看兒童的色情影像進行推測。而鮑某明家裡的電視上的色情片,就有大量的未成年性題材。

性侵未成年養女的鮑某明,畫皮之下的性變態心理,得化學閹割!

鮑某明家中電視上的色情片,大多是未成年人性題材

2

在很多人想來,一個心理變態的人,是很容易被人看出來的,因為他們的行為舉止可能不正常。

但事實剛好相反,很多心理變態者可以將自己隱藏得很好,他們頭腦清醒,很清楚知道在做什麼,所以他們有很強的偽裝性。

在社會上,鮑某明無疑是個成功人士,名校畢業、上市公司高管、資深法律人士,他自己還說,他的身邊很多人都說他人品很好。

不過,這些都是他的一種人格面具,是用來隱藏和掩蓋自身戀童癖的變態性心理需求的偽裝。

受害人李星星就說,“父親”鮑某明,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個擁有“兩幅面孔”的人,但凡身邊有一個大人時,鮑某明都是開朗、得體、有學識的,而獨自面對李星星時,就瞬間換了一副樣子。

真是“畫人畫皮難畫骨”啊。

鮑某明如此“專業”的罪犯,配合上雄厚的財力和人脈資源,無疑將成為未成年人最難防禦的惡魔。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雖然受害人飽受了三年的禽獸之苦,但我們相信,被新聞媒體剝去了完美畫皮之後,鮑某明終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3

那麼,作為父母,該如何才能保護孩子,免遭禽獸們的侵害呢?

要知道,小孩子,由於其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極其有限,自我保護能力更是幾乎為零。

所以,作為大人,需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同時,我們要儘可能地教會孩子們一些自我保護知識,尤其是性教育。

前幾年,北師大劉文利老師推出的性教育書籍,被很多家長詬病尺度太大,認為孩子還太小,不需要學這些。但是正如網友所說,“你嫌性教育太早,壞人永遠不會嫌你孩子太小”

如果非常非常不幸,這件事發生在了我們自己的家庭。作為父母,首先要做得是,

理解孩子,而不是責難

有很多遭遇不幸的孩子,很多時候選擇隱瞞,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認為這件事難以啟齒,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認為“說了也沒用”,因為父母“不會理解”。最後,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是自殺。

所以,對孩子來說,父母的“理解”“關心”的態度,是多麼的重要。

筆者在 一文中,對如何給遭遇不幸的小孩以心理支持,做了一些探討,感興趣的人,可以點開看看。

在2013年3月19日起,韓國《有關性暴力犯罪者性衝動藥物治療的法律》開始生效。法案規定,對於所有性暴力犯不論被性侵犯的受害者的年齡,只要實施性侵犯的罪犯年滿19歲,且被醫學診斷為性慾倒錯患者,法院就有權判決對罪犯實行化學閹割。

最後,我也希望,除了對鮑某明這樣的人面禽獸從重施以懲罰之外,也能效仿韓國,對其進行化學閹割,從根本上以絕後患,再次作惡!

支持同意的,可以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