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快節奏裡! ——到底當今社會什麼才是幸福?

生活在快節奏裡!到底當今社會什麼才是幸福?

臺灣人曾小歌在其《人生沒有彩排》一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佛祖光臨香火鼎盛的迴音寺,看到一隻正在結網的修煉了千年的蜘蛛,就問:世界上什麼是最珍貴的?蜘蛛回答:是得不到的和已失去的。過了一千年,又問,仍回答如初。再過一千年,再問,還是那麼回答。後來,佛祖讓蜘蛛投胎到一個官宦人家當了千金小姐,經過人間磨難,她才明白。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的和已失去的,而是要珍惜現在就能掌握的幸福。

生活在快節奏裡! ——到底當今社會什麼才是幸福?

珍惜現在就能掌握的幸福,說得多好啊!

其實,幸福是一種心態。對同樣一件事,心態不同,就會感受不同,結論不同。比如,拿退休來講,有的人會感到失落、寂寞、枋徨,從而萎靡不振另外一些人會感到自由、解脫、解放,從而心情舒暢。所以,心態就是你對客觀世界、對眼前事物的一種看法。只要你端正了心態,就會隨時找到幸福,感受幸福。

生活在快節奏裡! ——到底當今社會什麼才是幸福?

幸福是一種修養。一個人平生的修養有多深,對幸福的體驗就有多深。這種修養與文化層次的高低有一定關係,但又不完全如此。許多並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普通工人、農民對幸福的認識就特別現實他們在退休金並不多或生活條件比較艱辛的情況下,不怨天怨地,不左攀右比,努力克服困難,自娛自樂,把日子安排得井井有條,把生活調理得豐富多彩。這本身就是一種素質,一種修養。有些文化層次高的人更是把退休生活詩意化,浪漫化,或吟詩作畫,或歌舞彈琴,或醉心於高科技探索等,邊耕耘,邊收穫,令人欽羨。而有的人由於缺乏修養,整天比來比去,牢騷滿腹,怨氣沖天,儘管生活條件並不差,卻總是找不見幸福,與社會格格不人,以致身心疲憊、萇至過早地離開人世。

生活在快節奏裡! ——到底當今社會什麼才是幸福?

幸福也是一種追求。這種追求是五彩繽紛,令人眼花繚亂的。許多人退休後不甘寂寞,報考老年大學,通過學習掌握新的知識,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獲得幸福,此類追求,可謂"充電"幸福有的喪偶或離異後,刻意尋覓、物色新的伴侶,不管子女態度如何,也要喜結良緣,可謂尋伴幸福;有的人,尤其是一些外國人,善心深厚,不顧年老體衰,遠萬里,來到第三世界國家的貧困地區,抱養棄兒、殘疾兒,特別是一些女嬰,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以苦為樂,此可謂"抱養"幸福。無論哪種幸福,你找到了,就可喜可賀。

生活在快節奏裡! ——到底當今社會什麼才是幸福?

因此,幸福對每個人來說都,有不同的內涵,不同的演繹,不同的解釋,不同的方程式,不同的歸宿。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你的所作所為,所夢所求,必須與社會的和諧、國家的興旺相一致。

幸福觀是人們對幸福的根本著法,是人生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們的價值觀念和行為取向有重要的指導作甪。因此,要理性追求幸福,勇於學習、勤奮工作改變現實,擴大幸福的分子,控制自己的慾望,縮小分母,才能真正享受幸福。

生活在快節奏裡! ——到底當今社會什麼才是幸福?

人之所以比動物高貴就在於他的心靈和理性。如果把幸福僅僅理解為滿足需要,那就難以把人的幸福感與動物區別開。如果把幸福僅僅理解為物質享受,那就忽視了人的更為重要的精神幸福。其實,幸福是人的一種感情世界,是一種因滿足需要而激發出來的愉悅心態的滿足感,是一種心靈感悟。這種心靈感悟應該具有相互聯繫的三個必備要素一是感覺,即滿足需要或者價值目標實現而產生的內心感覺。例如,成就感、榮譽感、溫馨感和快樂感等。二是愉悅,即這種感悟一定是表現為愉快喜悅的心態;需要得到了滿足,但沒有轉化為內心的愉悅心態,仍然難以獲得幸福感。三是知足,即把握滿足需要的尺度,用理性調控慾望,懂得知足,才會有幸福感,人的幸福是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實現的。因此,對於共產黨人採說,必須堅持把追求幸福目標與實現手段統一於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貢獻中。做到物慾有度,在生活待遇上知足。共產黨人從不否認正當的物質利益,但關鍵是要把握好度,要有底線有些人生活得不幸福,不是因為擁有的太少,而是苛求的太多。生活中不能盲目攀比,更不能心存貪念,為了一時貪念不惜以身犯險與知足常樂的幸福法則背道而馳,何談幸福?

境界無邊,在精神上有更高追求幸福是對生活滿足程度的一種主觀感受,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種思想境界。人追求幸福更應該追求精神上的高尚和內心的平和。高雅的情趣、高深的修養可以抵禦物慾的誘惑,以平常心來閒看庭前花開花落,以求索心來追求知識能力的提升,以感恩心來對待組織、對待工作、對待生活,以平和心來體驗平凡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