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碧玉是Nephrite的一種,主要產地有中國,俄羅斯,加拿大,新西蘭等。

在新西蘭,碧玉常被人稱為綠玉或綠石(Greenstone),其毛利語為普納姆(Pounamu)。

新西蘭的毛利族碧玉文化有著近千年歷史。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毛利人極重視他們的傳家寶物,如權杖、綠玉項鍊等,深信它們蘊藏著祖先的靈氣。他們會將這些家傳之寶傳給世代子孫。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產於新西蘭南島西部庫馬拉附近河谷,色調為綠、深綠、暗綠和黑綠,有的可達到“菠菜綠”,透明度很好,黑點少。因幾千年前被土著毛利人發掘並使用,故稱為“毛利碧玉”,市場上根據其產地也稱其為“新西蘭碧玉”

毛利碧玉

碧玉起源

新西蘭碧玉亦被稱為綠石,僅產於新西蘭南島,被毛利人當作神聖的石頭,視為神的恩賜。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地質起源

新西蘭碧玉僅產於新西蘭南島納爾遜、韋斯特蘭、南韋斯特蘭、馬卡羅拉、瓦卡蒂普、米爾福德峽灣和利文斯敦山七個地區。軟玉和鮑溫石是其主要地質類型,它們都是在地殼深處形成的,比黃金更稀有。其中較為常見的軟玉由像純橄欖岩和硬砂岩這樣的兩種岩石,在高壓作用下生成的。含碧玉的岩石是在板塊運動和碰撞中沿著大陸板塊邊緣被抬升到地表的,它們分佈在阿爾卑斯山南部,也就是南島山脈的主脈,形成於200萬年前。碧玉很少在生成它的岩石中被發現。由於經常被小溪、河流和經過的冰川侵蝕,碧玉從岩石中脫離出來,以漂礫或卵石的形態出現在河中,或者被沖刷到海岸上。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根據新西蘭發現的碧玉古文物推算,毛利人大約於500多年前開始使用碧玉當做工具及獵具,最早期的有玉斧及毛利人稱為Mere的玉製手把砍刀。他們一直堅信碧玉乃是上天賜予的神石,稱之為Pounamu(蒲那母)。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獨特的設計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與新西蘭電影【海王】男主角傑森·莫瑪佩戴的玉就是Toki玉鋤。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這是一件來自新西蘭的海伊提基墜飾,21.5 × 5.5 × 1.1釐米,使用新西蘭碧玉和植物纖維製成。在毛利人的傳說中,他們將海伊提基與祖先的血統相聯繫,並賦予這個珍貴的裝飾品以“馬納”(力量、威望和權勢)和“毛伊”(生命力和祖先的記憶)之力。海伊提基可以由地位尊崇的男性或女性佩戴,並作為家族的傳家寶代代相傳。女人在懷孕和分娩時佩戴它,男人則在戰鬥時佩戴。海伊提基刻畫的是一位守護的魂靈,它的外貌同時兼具人與鳥的特徵。毛利人的碧玉採自南島的僻遠之地,是他們眼中極為神聖的物品。它們的種種特性:

堅固的質地、透明的色澤、柔軟的觸感和清脆的聲響,是它們之所以被作為護身符的原因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毛利人從太平洋南島遷至新西蘭時,最早的祖先是魚,而碧玉就是毛利人眼中的“魚”,也是一種護身符,佩戴碧玉是毛利人的神聖禮儀,是身份的象徵。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新西蘭軟玉是碧玉最常見的類型,由硬砂岩和純橄欖岩兩種岩石在地殼深處高溫高壓下熔合而成。它主要由透閃石礦物構成,硬度大,堅韌性好,易於塑形、雕刻和拋光,毛利人很喜歡用來製作工具和武器。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過去,毛利人與他們居住的環境有極密切的關係,並創造及流傳著許多相關的神話傳說,如森林之神及大海之神等。透過傳統歌曲舞蹈流傳坊間,成為今日毛利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懷唐伊條約》的簽訂,保留毛利人的土地及其他資源的擁有權,使這種獨有民族的文化精粹得以保存,現在成為新西蘭一大旅遊特色。

Kia ora!以碧玉之名走進新西蘭

看到這裡您是不是對新西蘭的毛利文化產生一絲興趣呢?

那麼我們一起從“Kia ora”開始吧走進新西蘭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