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全體同學的一封信

高二年級的同學們,大家好:

目前,中國處在一個特殊的時期,全國中小學教育都在實行“停課不停學”。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在上網課,進行新學期的線上學習。但所謂的“停課不停學”並不應該僅僅侷限於學習課本、學習文化知識。 災難面前,疫情正是一本教科書,它以病痛、苦難的姿態讓我們反思生命、自然、國家、個體、得失、榮辱等等, 由此獲得的成長,其價值甚至更大於我們平時所謂的成績和分數。老師們期待你們不做庸碌之人,不做渾噩之輩,在這樣一個註定要寫入史冊的時期,我們應該學會體悟與思考。

一、最幸福的生活

真正的歲月靜好是天下太平無事,人民安居樂業,社會有序運轉。

以前我們總抱怨工作太忙,學習太累,作業太多,娛樂太少,起床太早,睡得太晚。而今,當我們真正被困在家裡,不能隨心所欲出門的時候,才發現原來能正常上學,早出晚歸的生活真可貴。平時我們總抱怨馬路太堵,車輛太多,笛音太噪,尾氣太重。可是現在每天看著空蕩蕩的馬路,寂寥稀疏的街道,這才明白,原來車水馬龍、熙熙攘攘才最具煙火氣。原來最幸福的生活是平淡的生活,是街頭巷尾,喧鬧的車馬往來;是商場菜市,吆喝聲不絕於耳;是校園教室,下課的鈴聲多麼優美。

是的,我們無比懷念以前的生活,排斥和煩躁著現在的生活狀態。但是我們再設身處地感同身受的想想疫區的人民,想想負重前行奮戰在一線的英雄們。相比之下,至少我們只是平靜而安全的居家,而他們卻每天面臨著未知的到來,或者身處險境,負任蒙勞,每一次尋常的呼吸都成為了生命的恩典。所以,請不要抱怨,不要煩躁,讓自己的心沉靜下來,這是我們的幸福,我們安靜的等待春暖花開,並告訴自己,以後我會倍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因為,所謂的國泰民安是車水馬龍,人聲鼎沸;真正的歲月靜好是天下太平無事,人民安居樂業,社會有序運轉。這才是最幸福的生活。

二、最崇拜的人

英雄有時候並沒有穿著金色的鎧甲,也沒有站在閃閃發光的舞臺,他也許就是我們身邊。那個不起眼的人,是一些平凡的肉身裡住著的高貴靈魂。

在2020年以前,佔據新聞流量和頭版頭條的多是娛樂明星和各路網紅。而這個時期,中國新聞頭條已不見他們的身影。因為在災難面前,在救國面前,不是用唱唱跳跳、戀愛分手,炒作緋聞、博人眼球就能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拯黎民於疾苦,解生命於倒懸的。在危急時刻,生死麵前,逆行而上的,冒著生命危險衝鋒陷陣的是無數我們不知道姓名的醫生護士,是永遠衝在前面的解放軍戰士,是數不清的志願者、是各地無名的捐助者,是各行各業還在堅守的基層勞動者。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粟,是茫茫人海的一個背影,不會被銘記,也不會記入史冊。但他們卻在荊棘困頓中為眾人抱薪,為他人開路,在重壓之下、取捨之間所顯露的俊傲風骨,赤子純善多少次令屏幕面前的我們淚流滿面,不能自已。魯迅說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拼命硬幹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

同學們,茶餘飯後的消遣娛樂沒有錯,太平盛世的繁花點綴亦平常。但在我們心裡永遠要記住,誰才是中國的脊樑,誰才是中國最可愛的人,誰才是最值得崇拜的人。我們要努力記住他們的模樣,懂得感恩,並努力地去長成他們的模樣,像他們一樣值得仰視。我們要告訴自己,我走以後,子孫還要在這世上看陽光:脊樑撐起的是國家,留下的是盛世春光。

三、最理智的態度

保持理智,不做烏合之眾。

有人說,這次災難就像一面照妖鏡,照出了幹部的水平,商人的良知,專家的素養,醫者的操守,民眾的認知。我們是後者。

作為民眾,在這次大事故中,到底該葆有怎樣的態度。我們經歷了搶口罩、搶酒精、搶消毒液,搶雙黃連、甚至搶蔬菜食品,一如當年我們曾經寫過的作文話題:因日本核輻射事件引起的搶“鹽”風波。繼而有人摔貓摔狗,用道德綁架房東減免房租……歷史總是一次次重演我們曾批判、嘲諷、唾棄過的鏡頭。看到網上有很多人視武漢人為“危險分子”,對他們群起而攻之。注意,是“群起”。烏合之眾認為,數量就是正義,只要人多,大家一起發聲、號召,就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卻不知失去了理性的思考和辨別,很多人讓群體的精神代替了自己的精神,進而拋棄了責任意識乃至各種約束,以至於讓有理性的人也變得像動物一樣思考行動。

這裡我們順便提一句武漢醫生李文亮,吹哨人李文亮。逝者已去,所有的讚頌都顯得蒼白無力。有這樣一個故事,二戰後,同為猶太人的漢娜·阿倫特和以塞亞·伯林有過一次爭執。爭執的起因是,阿倫特認為,二戰期間如果猶太社區的人們不是那麼配合,不是那麼順從的話,大屠殺不至於這麼大的規模。雖然伯林的很多家人包括祖父和外祖父也在大屠殺中喪生,但他對阿倫特的這個指責仍然非常反感。他說:“身處安全境地的人,沒有資格對身處危險境地的人提出道德要求。我們評判一個人是不是英雄,不是看他有沒有犧牲生命的勇氣,而是看別人都驚慌失措的時候,一個人還能不能保持鎮靜和體面”。而李文亮,顯然是一個英雄,因為他是理智的、鎮靜的。

所以疫情之下,我們雖不是英雄,也沒有奮戰在一線,但請你保持理性的頭腦,不僅要保護好自己,還要管好自己的思維,不要成為烏合之眾的一員。

四、最悲憫的心懷

如果這次疫情放過了人類,那麼也請人類放過野生動物。我之生命可貴,萬物生命亦然。有人說,當我們憋在家裡不能出門的時候,我們才終於知曉了動物被我們關在牢籠的感覺。約翰·多恩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其實不是沒有“人”,應該是,萬物同生,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澳大利亞的森林大火燃燒了五個月,澳大利亞遠離森林的城市民眾可以認為沒關係嗎?當大火燒沒了各類動物的棲息之所遠離森林的城市民眾可以認為沒關係嗎?當大火燒沒了各類動物的棲息之所,蝙蝠們飛出來,飛到了澳大利亞的各個城市,是否影響了民眾的正常生活?我們在北半球遠離澳大利亞就可以認為沒關係嗎?當大火使得多少物種滅絕或者面臨滅絕的時候,地球上的生物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澳大利亞大火已向大氣中排放了約4億噸二氧化碳,當大量二氧化碳排入大氣層,加劇全球氣候變暖,會不會導致更多的極端天氣出現?

悲憫,是對人間苦難的感同身受,是對世間萬物的慈悲之心。我之生命可貴,萬物生命亦然。“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當人類靠思想站在了金字塔頂端,還能溫柔地對待一切平凡的事物,這是一種悲憫情懷。

2003年“非典”危機後,一萬多隻果子狸被撲殺,遭遇滅頂之災。也許撲殺是防止疫情的重要之舉,可是殺了果子狸,還有蝙蝠,那麼下一次是什麼?如果人類管不住自己的嘴,難道我們要把天下物種都要趕盡殺絕嗎?當滅了天下,人類還能走多遠?與自然和諧共處,愛萬物,求共存,永遠葆有一顆悲憫之心。放過野生動物,也放過我們自己。

五、最崇高的理想

我讀書,是為了知道光在哪裡,並努力成為一道光。前兩天網上流傳一篇文章,叫做《為什麼要讀書?“武漢疫情”給出了最好的答案》,裡面寫到:當孩子再問:“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我們可以堅定地告訴他:要做一個像鍾教授那樣有知識的人。知識不僅能改變我們的生活,還能救人於水火。當危險來臨的時候,你不是害怕,而是用自己的知識去戰勝危險,用自己的勇敢和擔當去化解災難,成為國家和人民的中流砥柱!

學好科學知識,不僅對個人有利,更對我們的國家有利:力挽狂瀾於國家、人民於水火之中。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第一生產力,國與國之間的較量是就是科研技術的較量。

要成為像鍾教授那樣對祖國有貢獻的人。妙手回春,救民於水火;懸壺濟世,護國於危難。成為鍾南山那樣的人,是讀書的終極目的。

讀書,不是為了成為網紅明星,不是為了成為富豪權貴,而是為了成為鍾南山院士那樣的人。

國家興衰靠教育,靠科技,靠醫療。當別人的83歲已經病臥床塌或者頤養天年之時,疫情當前,83歲的鐘南山再度出山,惶恐之下的我們彷彿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我希望我的學生能樹立崇高的理想:努力讓自己成為一束光!我們可以不用照亮全世界全中國,但至少憑藉自己的努力照亮一方天地:為智者就發聲,為勇者即堅持,為仁者當情懷。我們是民族的未來、是國家的希望,我們要讓自己長大之後成為像鍾南山院士一樣真才實幹的人、無私擔當的人、敢於衝鋒的人、頂天立地的人。

六、最正確的姿勢

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虛度、不荒蕪、不浪費、不頹廢。當無數的逆行者在前線衝鋒陷陣、冒著生命危險與病毒鬥爭的時候。我們除了居家減少外出,以保護自己,不添亂之外,還應做什麼?

這個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意外的發生總是隨時發生,而我們又無法掌控和改變它。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確定的能力”,即無論任何時候,面對任何變故,我們都可以更好的掌控自己的生活——這就是確定的能力。它跟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失去應變能力甚至手足無措是相對的,是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是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而要做到這一切是需要底氣的,底氣源於實力,實力源於我們平時的積澱,我們的學識、我們的能力。

所以,我們當前最正確的姿勢是嚴格執行學校做出的安排,認真聽每一節微課,記好每一課筆記,做好每一科作業,弄懂每一點疑問,整好每一道錯題。始終牢記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在安逸的居家環境能夠不虛度、不荒蕪、不浪費、不頹廢,做到和在學校時一樣地高效,自律是我們青春最該有的姿勢。

畢淑敏說:所有的動力都來自於內心的沸騰。你可曾體會種子的疼痛?那種掙開包裹自己的硬殼,頂出板結土壤的苦難,對一粒柔弱的芽來說,可說是頂天立地的壯舉。一個人覺醒時的力量,應該大於一顆種子啊! 大難當前,無數信息溢於耳目,我們誠惶誠恐,戰戰兢兢,我們幾度感懷,幾度淚目,歲月送我以苦難,也贈我清醒與冷靜。所有這一切,都值得我們思考,並讓我們更堅定的明白,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善待眾生,勇於擔當,奮發有為,砥礪前行!

今日的苦難,讓我們學會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