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30年前的故事

臘味,在30多年前是一個非常珍貴的食物,在我記憶深處,只有到了彝族年,彝語稱為"庫斯","庫"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庫斯"一般選定在農曆十月,莊稼收割完畢的季節。彝族年為3天。彝族年的頭夜叫"覺羅基",過年第一天叫"庫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機"。

一年當中只有庫斯才會殺豬過新年,將豬肉做成臘肉保存起來,自己家裡還捨不得吃,一年360多天就靠著那十幾塊臘肉度過,要是有貴客到了,就拿臘肉接待,這是當時最珍貴的食品,在過年的前一天晚上,也就是"覺羅基",拿出最後一塊臘肉來過節,這個習俗保留到了至今。

有朋自遠方來 臘味待之。

彝族火把節之際 臘味食矣。

"覺羅基"之夜,臘味團圓。

接待尊貴的客人

慶祝火把節之時

團團圓圓覺羅基

追憶30年前的故事

我們將土豬放養在山裡,以野草、土豆、玉米等餵養,長年放養在山裡,生存能力強,由於喜歡在山裡長時間奔跑,體內肥肉比較少,以瘦肉為主,肉質鮮美,口感好。

追憶30年前的故事

臘肉中磷、鉀、鈉的含量豐富,還含有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元素。臘肉選用新鮮的帶皮五花肉,分割成塊,用鹽和少量亞硝酸鈉或硝酸鈉、黑胡椒、丁香、香葉、茴香等香料醃漬,經風乾或熏製而成,具有開胃祛寒、消食等功效。

追憶30年前的故事

醃臘食品精選於彝族黑豬肉,採用彝家傳統方法秘製,保留了彝家臘肉的原汁原味,帶來的不僅是上佳的口感,還有一種神秘而誘人的文化體驗。

追憶30年前的故事

除了臘肉以外還有香腸把做好的香腸掛在陰涼處,避免陽光直射變味,讓其自然風乾外表水分,一般10天左右,然後用特殊木材熏製48小時,使裡面的佐料再次隨著煙燻熱量與肉融為一體,口感鹹鮮,便於下飯,蒸食或者煮食,或者切片炒菜均可。

追憶30年前的故事


追憶30年前的故事

目前,馬邊互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馬邊縣委、縣政府、縣經信局的指導支持下,馬邊10餘種農特產品已正式得到國家扶貧辦認可,並同時成功入駐國家扶貧產品供應商庫。

追憶30年前的故事


追憶30年前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