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奧運會一直只有2個單打名額,雅典“慘劇”能否避免?

王皓運動員生涯獲得了2009年橫濱世乒賽冠軍,2007、2008、2010世界盃冠軍,但卻與奧運單打冠軍無緣,2004雅典、2008北京、2012倫敦連續三屆奧運會都只收獲了銀牌。王皓也是迄今為止國乒唯一參加過三屆奧運會單打比賽的男運動員。

倘若奧運會一直只有2個單打名額,雅典“慘劇”能否避免?

從2012倫敦奧運會開始,乒乓球單打名額已由原先的3人削減為2人。目前中國男乒只有馬龍參加過一屆奧運會單打比賽,即使樊振東在理論上有可能追平王皓的三次參賽(單打)記錄,也要等到2028洛杉磯奧運會。

2004雅典奧運會和2000悉尼奧運會一樣,男乒滿額可報5人,其中3人單打,2對雙打。馬琳憑藉當時排名世界第一、2003世界盃冠軍,王勵勤憑藉排名世界第二、2001世乒賽冠軍,率先鎖定了2個單打名額;第3個單打名額,教練組在悉尼奧運會冠軍孔令輝與2003年終總決賽冠軍王皓之間最終選擇了王皓。2對雙打報了馬琳/陳玘,孔令輝/王皓。

男雙首輪,孔令輝/王皓1-4輸給瑞典組合瓦爾德內爾/佩爾森。男單1/8決賽,獨守上半區的馬琳1-4不敵瓦爾德內爾。男單半決賽,同處下半區的王皓4-1擊敗王勵勤。男單決賽,王皓2-4負於韓國選手柳承敏,國乒痛失份量最重的男單金牌。

倘若奧運會一直只有2個單打名額,雅典“慘劇”能否避免?

賽後不久,便有知情人透露,是王皓的主管教練吳敬平“違規”偷錄了王勵勤的訓練視頻;不過也有人爆料,是督戰的總局高層領導親自部署了“讓球”。這兩種版本顯然互相矛盾,真相究竟如何?至今仍是一樁謎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從雅典奧運會開始削減為2個名額,就輪不到當時還是男乒三號人物的王皓打單打。一旦只有馬琳、王勵勤2人參加單打,無論是吳敬平“違規”之事,還是高層安排讓球之事,大概率都不會發生,這樣的話雅典這塊男單金牌也許就不會丟。

2008北京奧運會乒乓球項目取消了雙打,改為團體。但滿額只能報3人,這3人先打團體賽,然後再打單打。中國男乒獲得了第一個奧運會團體冠軍。男單半決賽,馬琳4-2擊敗王勵勤;決賽,王皓1-4不敵馬琳,再次獲得奧運會亞軍。

由於王勵勤是2007世乒賽冠軍,已握有3個世乒賽冠軍;馬琳是2007世界盃冠軍,已握有4個世界盃冠軍;而王皓此時只有1個2007世界盃冠軍,所以如果北京奧運會單打就削減為2人,按常理王皓基本上仍無緣單打,只能作為第三人參加團體比賽。

進入倫敦週期,王皓先後獲得2008世界盃冠軍,2009橫濱世乒賽冠軍,2010世界盃冠軍。2011鹿特丹世乒賽男單決賽,王皓負於張繼科獲得亞軍。同年世界盃決賽,王皓再負張繼科。2012倫敦奧運會,規則又改了,先打單打後打團體,單打削減為2個名額。男單決賽,王皓1-4不敵張繼科,成為乒乓球奧運史上首位“三連亞”。六天後,王皓攜手張繼科、馬龍,蟬聯男團冠軍。

倘若奧運會一直只有2個單打名額,雅典“慘劇”能否避免?

由於鹿特丹世乒賽結束之時,王皓(排名世界第一)和張繼科(排名世界第二)就已經獲得國際乒聯倫敦奧運會單打的邀請,即使此後的一段時間馬龍表現極佳,國際乒聯巡迴賽保持51連勝,但他在奧運會亞大區預選賽中爆冷0-4負于丹羽孝希,於是只能“屈居“奧運第三人(只打團體賽)。因為,單打若將世乒賽冠軍(張繼科)換下似乎沒這個道理;如果換下王皓,王皓就連團體賽也不能參加了(就像女隊的郭焱),於是只能上許昕,而國乒決策層也不可能全部啟用三位新人。所以說倫敦奧運會雖然只有2個單打名額,但王皓必佔其一。

女隊的王楠也參加了三屆奧運會單打比賽,她的情況與王皓不太一樣,此事小編將另文撰寫。

丁寧已經參加了倫敦、里約兩屆奧運會單打,東京奧運會還會上單打嗎?將來樊振東或王楚欽,孫穎莎或王曼昱,有可能參加三屆奧運會單打嗎?各位對此怎麼看?這裡是精英乒乓網,歡迎關注與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