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的敦煌》第五讲 壁画制作(上)

深度体验,美好感受,人文情怀

童行课堂 |《耳朵里的敦煌》第五讲 壁画制作(上)

童行课堂 |《耳朵里的敦煌》第五讲 壁画制作(上)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还没有复课的这段时间里

我们选择了通过声音带着小朋友们

穿越千年

一起找寻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国际大都会

一起了解莫高窟是如何开凿并流传千年

一起揭晓藏在壁画里的故事和秘密

一起发现不一样的敦煌

童行课堂 |《耳朵里的敦煌》第五讲 壁画制作(上)

晋行记少年童行

为大家推出

《耳朵里的敦煌》系列音频分享

和小金哥哥

一起穿越千年

一起神游敦煌

童行课堂 |《耳朵里的敦煌》第五讲 壁画制作(上)

第五讲:壁画制作(上)


课程关键词

地仗层

敦煌石窟开凿在酒泉系砾岩上,地质结构粗糙又易风化疏松,岩壁极不平整,无法直接绘制壁画。

因此首先要制作壁面也就是地仗层,地仗是石窟壁画的载体,可以说是壁画的“基础层”,壁画的“基础层”是绘制壁画的第一个步骤。

童行课堂 |《耳朵里的敦煌》第五讲 壁画制作(上)

龟兹石窟第123 窟较厚的麦草泥地仗层

壁画泥地仗的制作工序

一般是先整平已开凿好的洞窟岩面,再在岩面上制作壁画,即壁画的泥地仗。敦煌壁画壁面均为两层,即粗草泥层和细草泥层。

第一步:先上一层粗草泥。用粗粉质沙土掺加短麦秸草浸泡调和制成泥,压抹在洞窟的砾石岩面上,以基本压平为准。

第二步:接着再抹第二层细草泥。用细质粉土掺加短麻筋调制成泥,压抹在粗草泥层之上,形成光滑的壁面。

至此,制作墙壁的工序完成,可以在上面作画了。早期的洞窟是直接在泥地上作画的,没有后期地仗制作中的白粉层。然后是在壁面上勾画轮廓,也可谓作壁画起稿上墙。

童行课堂 |《耳朵里的敦煌》第五讲 壁画制作(上)

建造与画壁图 莫高窟第296窟北坡北周

弹线定位

即用长线以土红粉末纵横弹出各大部分的大体轮廓,将墙面分割成若干小平面,然后在各小平面内确定形象的具体比例关系,在规定的范围内用土红描成人形或其他形象。

童行课堂 |《耳朵里的敦煌》第五讲 壁画制作(上)

千佛比例位置线分布图 北凉 第 272 窟

童行课堂 |《耳朵里的敦煌》第五讲 壁画制作(上)

说法图中佛像 第251 窟 北魏

粉本

除了使用弹线定位的方法外,更多的是使用粉本。粉本是专供复制用的画稿,敦煌粉本是多层厚纸制成的,为耐久之目的,在多数情况下,于纸上画墨线, 并沿墨线打小洞,或覆盖于另一纸上打孔。


童行课堂 |《耳朵里的敦煌》第五讲 壁画制作(上)

说法图粉本刺孔

底色

勾画好轮廓后,便是涂刷底色。底色又叫地色, 即要用一定覆盖力的颜色刷底,使全窟壁面有一个统一的基调,而形象的轮廓仅隐约可见。也有以粉底为底色,即先在草泥地仗上涂白粉,然后在粉壁上起稿敷彩,还有在草泥地仗上起稿并敷彩完毕后, 对泥壁的其余部分遍涂红色掩盖之。壁面上大片的红色或白色,各自衬托出不同的壁画效果,其他类似的衬托色,也叫底色或地色。红、白两种底色, 各时代都有,北朝时期涂红底色的壁画更普遍,隋唐时期则以粉壁为底色更流行,宋、西夏、元代壁画中还出现了青、绿底色。


童行课堂 |《耳朵里的敦煌》第五讲 壁画制作(上)


童行课堂 |《耳朵里的敦煌》第五讲 壁画制作(上)

晋行记研学讲师

童行课堂 |《耳朵里的敦煌》第五讲 壁画制作(上)

金俊音(小金哥哥)

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志愿者讲解员

上海中心大厦敦煌大展特约讲解员


曾先后在敦煌、兰州、南京、上海、徐州、重庆等多地分享讲解敦煌文化。2019年1月曾受邀与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老师一起录制CCTV1频道《开讲啦》节目,2020年杂志《大学生》对其进行专题报道。


童行课堂 |《耳朵里的敦煌》第五讲 壁画制作(上)

从耳朵到心里

从遥远到眼前

少年童行陪你一起成长

假如您和孩子都喜欢历史、喜欢古建、喜欢旅行

一起关注并加入【晋行记少年童行】大家庭吧!


接下来的每一天,

我们一起用知识迎接希望!

春天已经到来。

抗疫终将胜利,

众志成城,我们一起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